■ 河北省保定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賈偉斌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2年,保定市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認真落實省委提出的“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樣板”目標要求,扎實推進設施農業突破、奶業振興跨越、中央廚房預制菜崛起和龍頭企業騰飛“四大行動”,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項目建設全省領先,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科技創新動能強勁,鄉村建設成效明顯,全市農業經濟、農業產業化、農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向著農業大市、農業強市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振興”。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開局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緊緊圍繞“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建設一個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目標,激情實干、好學創造、務實擔當,加快建設供給保障有力、產業集群高端、農民富裕富足、鄉村和美繁榮、治理效能高效的都市現代農業強市。
守牢底線任務,夯實農業強市根基。穩面積、攻單產、多增產,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產量400萬噸以上。把田間管理和春耕備播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實施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千方百計再奪糧食豐收。持續用力擴種大豆油料,努力爭創“噸半糧”示范區。年底前,每個平原縣至少要打造1個“噸半糧”示范區。堅決守住68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立足設施蔬菜、設施瓜果、設施菌菇、設施花卉四大優勢區域,以“10+10+N”設施農業工程項目為核心,帶動全市高端智能溫室、日光溫室、大中拱棚全面發展。著力打造淶源宏福、博野粵旺等31個設施農業示范場景,全市新增設施農業種植面積10萬畝,力爭成為全省高端設施農業聚集地。
聚焦產業發展,厚植農業強市底色。重點扶持君樂寶、蒙牛規模牧場建設項目,落實乳企自建牧場和社會牧場欄位補貼,提高奶牛場新建擴建積極性。用足用好省級奶業振興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加快建設環京津奶業集群,提升奶牛養殖規模化、智能化水平。對接京津雄高端消費市場,培育壯大直隸黑豬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高效現代養豬業和優質特色肉豬產業。持續推進高碑店、阜平、望都、競秀、安國、定興6個預制菜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本地預制菜頭部企業,力爭年底預制菜產業鏈條企業達到150家,產值達到150億元。聚焦保定名吃、直隸官府菜、安國藥膳三大品類,打造特色爆款單品,力爭單品產值突破50億元。與京東合作,積極構建“1+N”區域公用品牌體系,打造“直隸田園”金字招牌。全市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達到14個以上,省級領軍企業品牌達到12個以上。穩步推進“兩品一標”認證,年底前達到450個以上。
加大招商引資,激發農業強市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我幫企業找市場、我幫企業找資金、我幫企業找人才”專項行動,主動靠前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實施農業產業化“強龍擔”助貸工程,積極為企業提供集中擔保授信、便捷信用貸款等服務。優選一批規模大、發展快、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建立激勵機制,實施獎補支持,扶持發展壯大。加快企業電商化轉型,開展電商培訓,組織直播帶貨,擴大銷售渠道。到年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突破380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1600億元,培育建設15個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達到2.3∶1。
提升科技動能,強化農業強市支撐。加快推進保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1+22+35”的數字農業發展新格局。加快農業生產加工等鄉村基礎設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持續深化數字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提升益農信息社運營能力,逐步探索打造“數字+公共服務”窗口。全力推動河北農大5大場景、20項戰略合作協議落地。強化百農國創合作,在全市篩選20個特色產業,每個產業優選3家鄉村小微企業,精準把脈、持續服務,推動中小微企業成為龍頭企業、規上企業。強化種業振興示范,重點支持中國農大涿州教學試驗場建設作物分子育種創新中心項目,打造現代種業硅谷。強化農機裝備研發推廣,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以上。
抓好鄉村建設,提升農業強市顏值。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抓好農村廁所革命,切實鞏固農村問題廁所排查整改成果,健全廁所維修、糞污清掏、無害化處理、公廁管護、運行監管“五項機制”。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進村莊公共環境整治,繼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提升村容村貌。推進阜平縣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推動易縣狼牙山省級和美鄉村示范區創建,統籌推進8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67個示范村建設,優化提升40個以上示范區建設。打造200個以上省級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治理,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五位一體”村級組織體系,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激勵引導村民積極參加鄉村治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加快實現鄉風文明從“一家好”向“家家好”延伸。
深化農村改革,打造農業強市場景。加快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領辦土地合作社、參股其他專業合作社、依托扶持項目組建合作社等形式,實現黨支部政治引領、農民合作社抱團發展、群眾積極參與等要素有效融合。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到年底,家庭農場達到66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保持在1萬家以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2000家。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積極引進北大荒、冀糧、中化等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力爭年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50%。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力爭年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達到50%,100萬元以上的達到20%。加快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穩慎推進宅基地盤活利用,積極探索打造“保定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