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稅制改革的十年(2012—2022):回顧與前瞻

2023-04-15 18:48:17許瑋儀莫松奇馬金華
財政監督 2023年6期
關鍵詞:改革

●許瑋儀 莫松奇 馬金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重大論斷,使財政的地位發生了從經濟范疇躍升為國家治理范疇的歷史性跨越,其內涵從局限于經濟領域的政府職能,延伸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國家治理所有領域,突破了西方經濟學框架下財政工具化的思維窠臼。 稅收制度是財政體制的核心制度,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承載著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立法與行政等多維關系的重要樞紐(劉劍文等,2015),具有極強的外溢效應。 因此,在“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三項重點任務之中,稅制改革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理論上,稅制建設被上升到國家治理層面加以考慮和規劃已成為共識。 圍繞“現代稅收制度與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命題,學界已形成豐碩成果。 閆坤等(2018)認為,稅制改革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緊密相關,現代稅收制度奠定了現代財政制度基礎,又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吳俊培等(2021)指出,完善稅收制度可以提高國家治理的有效性、透明性和公平性,優化稅制結構的過程本質上是國家與公民關系的重構過程,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高培勇(2021)則指出,稅收能力是構建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應當將稅收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性和支撐性要素來打造,以稅收制度現代化匹配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制改革取得顯著成就。 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實行以完善稅收治理“六大體系”、提升稅收治理“六大能力”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基本建成了“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現代稅收制度,充分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自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來,稅務部門開啟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稅收現代化新征程,不斷豐富稅收現代化的內涵,以現代稅收制度奠定高質量發展的財稅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 在稅制改革的過程中, 稅收始終立足于我國國情,始終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始終堅持人民屬性,以自身改革推動經濟體制乃至整個國家制度的變革,將建立現代稅收制度的過程嵌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多維面相。 作用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鮮明特征, 稅收在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 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更應提質增效。 因此,本文總結十八大以來稅制改革的豐富經驗,探究稅制改革的基本邏輯,分析我國稅制面臨的風險挑戰, 對二十大后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在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之間、 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之間、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與確保財政可持續性之間能夠形成動態平衡, 具有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

一、中國稅制改革十年的主要成就

(一)稅種改革全面推進

1.全面實施“營改增”,多次優化增值稅制度。2016 年 5 月 1 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這是繼1994 年建立增值稅制度、2009 年實現增值稅轉型之后,我國增值稅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營改增”不僅克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的稅制弊端,也推動了國地稅征管體制的改革和地方稅體系的建設,具有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 此后,增值稅改革持續深化,通過簡并稅率檔次、降低稅率水平、擴大進項稅額抵扣范圍、 統一小規模納稅人認定標準、建立期末留抵退稅制度等措施,更好地發揮增值稅“稅收中性”的特點,為激活市場主體和穩定宏觀經濟提供強力支撐。

2.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目標以來,個稅改革成為推動收入分配改革、 優化稅制結構的重點任務,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019 年1 月1 日,新《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使個人所得稅在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培養公民納稅意識等方面的職能功效得到顯著提升。 此后,我國持續完善七項專項附加扣除,實現從嬰兒到老人、從生育到住房的全面覆蓋, 切實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納稅負擔,實現稅收縱向公平。

3.初步建成綠色稅收體系。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一環,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著黨的宗旨使命,更關系著民生福祉(劉曄等,2021)。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我國初步建成綠色稅收體系。 具體表現在:(1)多稅共治、多環相扣。 2016 年7 月,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全面實施,水資源被納入資源稅征收范圍;2018 年 1 月 1 日,《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彌補了環境保護領域的稅收空白,通過“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稅制設計,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此外,通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領域有關資源綜合利用、 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的稅收減免政策,以及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 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等“綠化”措施,構建起多稅共治的綠色稅收體系,覆蓋資源開采、消耗、進出口和污染排放各個環節(馬海濤,2022),實現稅收激勵與約束雙向用力。(2)部門聯動。2018 年,排污費改征環境保護稅,不僅促進執法過程規范公平,還使得稅務部門與環保、 工信等部門建立數據聯網與信息共享機制,精準監測污染物排放量,形成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部門聯動征管機制。

4.推進房地產稅改革。自2011 年上海、重慶兩地試點改革后, 房地產稅改革始終遵循深化試點與統一立法相結合、 積極主動與嚴謹穩妥相一致的原則,不斷推進立法進程。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實現全國縣級以上城市房產信息聯網, 為進一步深化房地產稅改革奠定基礎。 同時,為了健全地方稅體系,形成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 我國積極探索包容性財政路徑, 在契稅等稅種的立法上給予地方政府一定自主權限,展現出新時代張弛有度、共時共生的財政治理新智慧(馬金華等,2021)。

5.其他稅種改革。 在企業所得稅領域,大力扶持中小企業、 鼓勵投資研發創業和科技創新的政策意圖不斷凸顯。 例如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開展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試點、 允許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收益遞延納稅等。

在消費稅領域,征稅范圍不斷擴大,高耗能、高污染應稅消費品的稅率不斷提高, 充分體現引導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綠色經濟的政策導向。 黨的十九大以來,“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成為新一輪改革重點,既減輕了生產企業的稅收負擔,也有利于健全地方稅體系,構建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央地關系。

(二)稅收政策重點突出

1.持續擴大減稅降費規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降費是始終不變的政策核心。 2013—2021 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8.8 萬億元,宏觀稅負(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占GDP 比重)從2012 年的18.7%降至2021 年的15.1%。 2022 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陸續出臺,通過財政收入的減法換來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為實現“六穩”“六?!钡群暧^政策目標提供有力保障,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稅收政策長期以就業優先為導向,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差異化稅費支持政策。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稅收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通過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減征地方“六稅兩費”、購置設備器具按一定比例一次性稅前扣除、降低社保繳費率、準許延期繳納稅款等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增加就業。 特別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針對小微企業以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 國家陸續出臺階段性稅收減免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穩定就業形勢。

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加劇。 2021 年,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 標志著我國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而2020 年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 已低于1.5的國際警戒線①。 與經濟發展階段不匹配的老齡化給社會保障體系帶來嚴峻挑戰。 為此,稅收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通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房土兩稅等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托育、家政服務事業,促進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民生保障目標。 同時,積極探索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出臺個人養老金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緩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 在當前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背景下,發展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既能夠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激發企業活力,又能夠減輕財政壓力,確保財政可持續性。

(三)稅收征管穩步推進

實現稅收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稅收征管體制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收征管體制的改革穩步推進,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1.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 為了響應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2018 年7 月,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完成合并,既適應了政府組織機構“大部制改革”的客觀趨勢,也大大優化了稅務部門的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為推進稅收現代化提供組織保障。

2.加快建設智慧稅務,從“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通過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深度融合, 稅務部門開啟以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新型動態精準監管機制,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業態、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跟進監管,針對涉稅違法行為的稽查能力顯著提升。 同時, 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服務國家治理的作用,持續優化稅收分析工作,積極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以稅資政”的功效。

3.稅費服務體系持續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務部門逐漸樹立“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自2014 年起,連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持續深化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著力營造更加優質的稅收營商環境。 2016—2020 年,稅務行政審批事項減少93%, 納稅人報稅資料壓減50%②。新冠疫情爆發后, 大力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從無差別服務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轉變,持續提升服務質效, 切實減輕人民辦稅繳費負擔,不斷提高納稅人繳費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4.稅務部門績效管理改革。2014 年起,作為“推進政府績效管理”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部門開始實施部門績效管理,并不斷優化升級考評體系,使稅務系統展現出越來越高效的執行力。 在績效管理的運行機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將中央各項政策的完成情況與考評指標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國家政策實施到位。同時,不斷完善稅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機制,形成了現代化的稅務人才培養體系和管理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優秀執業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的稅務基層干部,充分響應了稅收治理現代化的改革要求。

(四)國際稅收管理體系持續完善

1.關稅減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擴大進口,持續降低關稅。 關稅減免集中在醫藥產品、日用消費品、高端設備及其關鍵零件、資源性產品等,滿足人民消費升級需求和國內產業發展需要。 同時,我國通過簽署自貿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進一步降低協定稅率,在WTO 框架內推動多邊貿易合作(李旭紅等,2019),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征管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參與完善國際稅收領域全球公共產品供給體系,通過與沿線國家制定合作行動計劃、建立稅收協定網絡、舉辦業務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合作國家稅收征管水平,助力世界經濟共同發展。

3.積極應對數字經濟發展,推動國際稅收規則重構。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稅收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傳統的稅收規則和征管體系已無法適應新業態的發展,BEPS (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為也呈現出愈發復雜的態勢。 我國積極參與OECD 數字經濟征稅規則和《BEPS 行動計劃》制定,構建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體系,推動國際稅收規則重構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有力地維護我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稅收權益,展現出大國稅務風采。

二、十年來中國稅制改革的基本邏輯

(一)根本邏輯: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建立現代稅收制度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貫穿稅制改革的全部過程、各個方面以及所有環節,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稅收工作,不斷為深化稅制改革指明方向。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對稅制改革進行系統性部署。 隨后,多項改革舉措落實到地,科學的財稅體制得以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進。 黨的十九大以后,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始終是黨中央關注的重點和政策的核心。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沖擊、國際稅收改革等錯綜復雜的內外形勢,在黨中央的堅定領導下,我國堅持深化稅制改革,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以稅收治理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推進。

(二)目標邏輯:促進共同富裕

回顧新中國的發展歷程,共同富裕思想貫穿于稅收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共同富裕目標,稅制結構不斷優化,稅收在促進經濟增長和調節收入分配兩個方面同時發力, 統籌兼顧效率與公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1.稅收發揮經濟效應,持續推動經濟增長。 第一, 通過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稅費負擔,始終把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作為減稅降費的重點扶持對象,在階段性減稅降費與結構性減稅降費之間達成平衡。 第二,堅持稅收中性,通過簡并增值稅稅率檔次、優化退稅審批流程、完善跨區域稅收分享機制等措施,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促進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暢通流動、有序競爭,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助力形成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第三,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③。 稅收通過支持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引入創業投資、鼓勵加大科技投入、助力引進創新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多項舉措④,構建激勵人才創新的稅制環境,為經濟增長提供堅實產業基礎。

2.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稅收充分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初次分配環節,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通過改變要素的相對價格實現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馬金華等,2022)。 再分配環節,健全以所得稅和財產稅為主的直接稅體系,持續優化稅制結構,提高直接稅比重。 第三次分配環節,通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公益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在優良的社會互助風尚中促進共同富裕。 此外,將奢侈品、高消費行為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發揮消費稅調節收入分配的補充效應。

(三)關系邏輯:中央與地方關系、政府與市場關系

1.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發展全局,積極探索包容性財政路徑,建立了以共享稅為主體的央地收入分配新格局。為了緩解“營改增”給地方財力造成的沖擊, 增值稅在中央與地方的分成比例由75∶25 改為 50∶50,保障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 同時,通過推動房地產稅立法、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增值稅收入分享由生產地原則改為消費地原則等一系列改革,進一步健全地方稅體系,并允許地方政府在契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耕地占用稅等地方性稅種上擁有立法執法的適當權限,實現中央集權與地方自主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

2.幫助理順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 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制改革有效發揮稅收在政府與市場間的中介效應, 幫助兩者理順關系、明確職能、發揮作用。一方面,我國利用稅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推行減稅降費和簡化辦稅流程, 完善市場機制,減少行政干預,釋放企業活力。另一方面,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制改革不斷完善宏觀調控職能,包括健全稅收制度、穩定市場預期、利用稅收政策引導社會投資、優化稅收征管、規范市場行為等方面,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

(四)工具邏輯:依法治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縱深推進稅收法治建設。2015 年,稅收法定原則寫入《立法法》,明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目前,我國現行18 個稅種中完成立法的稅種個數由2012 年的3個增加至12 個, 其他稅種的立法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稅收法治不僅要求規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更要求保障執法效果,民主立法、嚴格司法、規范執法形成良性互動。 為此,稅務機關不斷加大依法治稅力度, 強化執法監督和執法責任制,完善稅務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稅務爭端化解機制,并通過設立法律顧問辦公室、采用執法記錄儀、公示執法信息等方式,在人民群眾中培養法治信仰,在司法實踐中強化法治思維,讓稅收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筑牢稅收制度屏障。

三、中國稅制改革的挑戰與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 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國應當汲取以往稅制改革經驗,積極應對各類風險挑戰,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提升稅收治理能力,以現代化稅收制度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

(一)面臨的挑戰

1.數字經濟帶來挑戰。近年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世界各國的稅收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由于數字經濟具備數據商品化、業務直接化、地域模糊化等一系列特征,傳統的稅收規則和征管體系已無法適應新業態的發展。 例如,在跨境交易中,賣家直接向消費者遠程提供虛擬產品或數字服務,無需在消費者所在國設置實體店,交易模式已脫離“物理存在”原則,消費者所在國稅務機關難以識別交易主體身份、 地點等涉稅信息,無法行使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嚴重影響了國家稅收收入的穩定性。 另外,對于商家利用他國消費者數據流量創造價值的行為,消費者所在國稅務機關無法進行稅收征管,嚴重影響了國際稅收征管的公平性。

2.“雙碳”目標尚未實現。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初步構建了以環境保護稅為主體的綠色稅收體系,并且已在氣候治理、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02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了全局謀劃。 然而,我國現行綠色稅收體系正處于初步構建階段,雖然已開征了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車輛購置稅,并且對消費稅等稅種進行“綠化”調整,但仍存在征稅范圍較窄等問題,例如針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目前還沒有相應稅種。 因此,我國現行綠色稅收體系距離“雙碳”目標的實現還存在一定差距。

3.地方稅體系不健全。自從全面“營改增”后,地方稅失去一大重要稅種,地方財力受到一定沖擊。 地方事權、支出責任與財力不匹配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利于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 雖然在現行稅收體制下,地方在契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稅種上擁有一定稅權,但此類稅種規模較小,在地方發揮作用有限,無法承擔地方主體稅種職能。 另外,中央與地方在部分稅種的劃分原則、比例以及其他問題上存在優化空間, 如增值稅仍以生產地原則在地區間分享,容易在征收環節出現稅收和稅源背離的情況,并引發地方財政惡性競爭等問題。 因此,為保障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健全地方稅體系成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4.直接稅比重仍偏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對公平公正的訴求愈發強烈,“健全直接稅體系,提高直接稅比重”已經成為優化我國稅制結構的重要途徑和基本共識, 直接稅比重從2011年的28.4%逐漸提升至2020 年的34.9%⑤。 然而,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仍以間接稅為主,直接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相對偏低。 間接稅具有累退性的特點,不符合量能納稅原則,若其比重過高,不僅難以刺激消費,而且有失稅收公平,不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5.國際稅收秩序重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稅收領域的發展動向深刻影響著國內稅制改革的走向。 一方面,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引發國際稅收規則重構,“雙支柱”方案應運而生,為解決國際稅收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目前國際稅收規則的制定仍由發達國家主導,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利益未能得到充分維護。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中國—東盟、RECP 等區域性合作下,各國稅制差異依舊會引起諸多稅收爭議,如稅收管轄權認定困難、稅收協定不完善、涉稅信息交換渠道有限等問題(何楊等,2022)。 此外,在碳排放等特殊領域的跨境稅收協調機制和稅務爭端解決機制也有待完善。

(二)二十大后中國稅制改革方向

1.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針對數字經濟問題,未來稅制改革應當堅持黨的領導,突破傳統經濟局限,適應時代發展變化。 具體而言:一是完善現有稅收制度細節,如明確跨境數字商務事項、修改原有常設機構定義、 考慮用戶數據流量價值等。二是打造數字稅務征管體系,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數字經濟稅收管控,同時考慮采用反向征收、非居民數字企業稅務登記、設置數字稅務部門等方法。 三是加強數字稅務征管合作,健全涉稅情報交換機制, 在貿易條約中設立條款,適當共享雙方數字信息, 同時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借鑒別國數字稅務經驗, 共同制定國際征管規則。

2.完善綠色稅收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未來我國綠色稅收體系應當進行以下改革:一是繼續使用依法治稅工具, 擇機立法開征碳排放稅,或者完善環境保護稅法, 征收范圍納入溫室氣體,同時修訂資源稅法范圍,將森林等自然資源納入,提高環境污染成本。 二是繼續“綠化”調整其他稅種,延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綠色優惠政策,并提升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消費稅稅率,同時增加綠色稅收補貼,支持綠色產業,激活綠色創新。 三是健全綠色稅收征管體系,進一步暢通稅務、環保、工信等多個部門的協作機制, 精準監測污染物排放量,部門之間共享涉稅數據,完成征管納服統一體系。

3.健全地方稅體系。 為更好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未來稅制改革方向可從以下方面探索:一是培育地方主體稅種,如拓寬現有地方稅種征收范圍、提高現有地方稅種稅率、合并職能重疊地方稅種、適時啟動房地產稅立法等,形成具有規范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地方稅體系。 二是拓寬地方收入來源,如進一步拓展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的稅目并相應調整稅率,之后合理確定下劃地方比例,實現相對穩定的央地財力格局。 三是改變稅收分享原則,我國增值稅稅收分享應當試點推廣消費地原則,減少稅收扭曲現象。 四是合理擴大地方稅權, 在落實稅收法定的原則下,適當擴大地方稅政管理權, 適當賦予地方政府稅種開征、停征權和稅目、稅率、稅收優惠的選擇權,增強地方財政自主性。

4.提高直接稅比重。 “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要“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 為合理調節收入分配, 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我國未來稅制改革應當:一是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稅收調節力度, 逐步將資本所得和財產性所得納入綜合征收范圍, 同時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進一步優化調整稅率結構,繼續完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二是發展財產稅和行為稅,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適時啟動遺產稅和贈與稅的論證與設計,關注財產行為稅的結合稅種,做好財產稅和行為稅的合并申報工作。 三是優化結構性減稅政策,調整間接稅內部的稅種結構,繼續減輕增值稅稅負,適當調整消費稅征收重心,逐步降低間接稅比重。

5.參與國際稅收改革。 面對國際稅收新局勢,我國應當積極參與改革, 提高自身國際稅收治理能力。 對此, 未來稅制改革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深度參與國際稅收改革,增強我國的稅收話語權,堅持多邊合作共贏理念,反對國家之間稅收歧視,提出平衡多方利益方案,共建和諧國際稅收環境。二是建立稅收爭議解決機制,和平協調區域稅收爭議,在碳排放稅等特殊領域,堅決抵制稅收保護主義,同時維護我國稅收權益,探索發展國家維權路徑。三是完善國內相關稅收制度,提前適應國際稅收新規,強化數字經濟稅收征管,出臺數字稅收管理辦法。四是提升我國稅收服務能力,給予出口企業優質服務,鼓勵合理利用各國稅制,助力跨國企業貿易往來。

注釋:

①數據來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②引自 《中國稅收營商環境改革發展研究報告(2016—2020)》。

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10-26。

④引自《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集錦》。

⑤數據來自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 源自新華網,《“十四五” 現代財稅體制如何加快建立?——來自財政部的權威解讀》。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人在线| 九一九色国产|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欧美黄色a|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日韩在线第三页|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洲av毛片|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青榴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av在线手机播放|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欧美色视频日本| 91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久久伊人操|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中文|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毛片免费视频| 好吊日免费视频| 99激情网|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日韩美一区二区| 欧美区日韩区|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八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日本久久网站| 五月天福利视频 | 999精品免费视频| 伊人天堂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