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14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當前全國糧食安全形勢,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解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并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
唐仁健說,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再奪豐收,連續8 年穩定在1.3 萬億斤以上,讓14 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好、也更牢,這為穩預期、穩物價、穩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也要看到,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消費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所以端牢飯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唐仁健強調,必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重點是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一是面積要穩住,這是糧食生產的基礎。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實施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開展噸糧田創建,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 萬億斤以上。同時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二是產能要提升。黨中央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已經明確,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唐仁健指出,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 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抓緊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15.46 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逐個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
在政策上重點是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提高大豆補貼力度,推動擴大大豆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同時還要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大縣的獎勵資金規模。今年繼續把經國務院同意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下達各省(區、市),分品種壓實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