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會
諸城市相州鎮財政社保服務中心,山東 諸城 262212
隨著現代農業科學的快速發展,農業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先進種植技術,其中設施栽培技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其是一種利用溫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設施,控制或改變農作物生長發育環境因子(光照、溫度、水分、二氧化碳濃度等)來促進農作物生長的技術。推廣應用設施栽培技術,可顯著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為農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種植戶應加強對設施栽培技術的應用。
諸城市位于山東省中東部,地勢有南高北低的特點,南部以山嶺為主,中部、西部與北部以平原為主。諸城市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較冷、夏季較熱,光照充足,較適宜種植無花果。但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主城區常出現冷暖氣團交匯的情況,導致天氣經常變化,易出現旱澇等自然災害。諸城市年均氣溫為13.2 ℃,年均降水量為741.8 mm,年降水日數在80 d 左右;年均日照時間為2 402 h,年日照率約為54%;年均相對濕度為67%,年蒸發量約為1 677.5 mm,年無霜期為217 d。由于諸城市易出現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無花果正常生長發育,因而近年來,當地種植戶開始采用設施栽培技術栽培無花果,并獲得了較為良好的應用效果。
無花果具有耐寒、耐旱等特點,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喜歡砂質、富含有機質、pH 值在7~8 的弱堿性土壤,但耐澇性差。因此,種植戶應在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建設栽培園。同時,栽培地溫度以20~28 ℃為佳,若溫度低于0 ℃,則很容易導致無花果出現凍害。諸城市冬冷夏熱,春、夏季降水量較大,加之栽培地土壤呈弱酸性,因而在建園的過程中,種植戶應施加適量的農家肥、生石灰等對土壤進行改良,以為無花果的生長提供支持。
選擇好無花果設施栽培園建設地址后,種植戶應根據無花果生長需求,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建設無花果栽培大棚。當地秋季風力較強,夏季可能出現臺風,因而種植戶應采用全鋼架鍍鋅鋼管設施大棚。大棚整體呈橢圓形,南北方向布置,長度控制在50~70 m。在大棚南北兩側,分別豎立8 根高度不一的立柱,大棚脊高3.1 m、肩高1.2 m。在大棚的頂部覆蓋一層厚度為0.08 mm、透光率為90%、使用壽命超過3 年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塑料膜,用于保護大棚內無花果,同時提升大棚內的光照強度,使大棚中具有較高的溫度,以促進無花果健康生長。為預防蟲害、鳥害,種植戶可在大棚周邊設置一圈聚乙烯防鳥、防蟲網,孔徑為1.70 mm,絲徑為0.15 mm。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戶可在大棚中建立一套光溫調節系統,用于調節棚內的溫度和光照,確保棚內光照、溫度符合無花果生長需求,同時避免出現高溫灼燒果實的情況。此外,可在大棚南北兩側分別安裝一個電動卷膜,用于向棚內通風,通風口高度在2.5 m 左右,開口上下與脊頂、地面間的距離均控制在25 cm 左右。在棚內距離地面3.0 m 左右位置處固定一個電動遮陽網,在光照強烈時用于遮光[1]。
通過對諸城市無花果種子市場的調查可知,當地有很多無花果品種,如綠抗一號、布蘭瑞克、紫陶芬、金傲芬、波姬紅及金旱等,各品種無花果的生長需求略有差異。在進行無花果設施栽培時,種植戶需要根據栽培區域的地質特點、氣候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宜的品種,如此才能提升無花果的產量與品質。
栽種過程中,諸城市種植戶多采用“T”形起壟方式栽培。起壟前,一般每667 m2可施加羊糞5 000 kg、牛糞5 000 kg 或蘑菇渣3 000 kg,同時增施鈣鎂磷肥100 kg 作為底肥。施加底肥后,通過深翻旋耕處理后起壟。壟高控制在60 cm 左右,壟面寬度控制在80 cm左右,壟底寬度控制在120 cm 左右,相鄰兩壟間過道寬度控制在60 cm 左右。在壟上開挖規格為25 cm×25 cm×30 cm的定植穴,株行距為2.0 m×3.0 m,每667 m2約定植110株[2]。
種植戶應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高品質植株進行定植,并在定植前對無花果植株進行適當處理。一是修剪枝條,根據栽種需求對植株枝條進行適當修剪,以提升植株栽種后的成活率。二是修剪根系,剪去較長、畸形的根系,確保主根與側根均可觀察到新根,以確保植株定植后可健康生長。三是根據無花果生長需求,可將2%吲丁·誘抗素可濕性粉劑與水按1∶(1 300~2 000)的體積比混合配制成生根劑,并將無花果根系在溶劑中浸泡8~12 h,而后取出放至陰涼處備用。通過生根劑的浸泡,可提升無花果植株根系的活性,從而為其定植后更好地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對無花果植株進行處理后,種植戶應在氣候溫和的天氣進行定植。對于諸城市來說,通常選擇在每年3—4 月開展定植工作,有利于提高植株定植后的成活率。定植過程中,要將包裹植株根系的育苗袋去掉,確保根系土球完整,并在定植后的3 d內,每天16:00左右適量進行澆水。
3.4.1 施肥管理
無花果定植后,種植戶通常采用溝施方式進行追肥。無花果生長前期,其對養分的需求較小,因而定植后,可在植株根系周圍撒施適量淡糞水,或者將尿素與水按1∶1 000的體積比混合后灑施到根系周圍,以促進幼株生長。植株進入生長旺盛期后,其對養分的需求較大,種植戶可在距離根系45 cm 左右處開施肥溝,按照5.0 kg/株的用量施加腐熟農家肥。在植株新梢生長與果實膨大期,可追施磷酸二氫鉀1.8 kg/株,并混施尿素0.5 kg/株,以提升果實生長質量,使果實營養成分更加豐富[3]。同時,在無花果植株整個生長周期內,種植戶應根據植株生長需求,定期噴灑適量的葉面肥。例如,在生長前期,可噴灑質量分數為0.5%尿素;在生長后期,可將尿素質量分數提升至0.6%;9—10 月,可噴灑質量分數為0.3%硝酸鈣,提升果實硬度,避免蟲害損傷果實。
3.4.2 灌溉管理
根據栽培園周邊氣候特點,結合無花果植株生長需求,合理對栽培地進行灌溉,以保證無花果植株正常生長。當降水量較少、氣溫較高時,由于土壤含水量較低,不符合無花果植株生長與果實膨大需求,會導致無花果品質降低,因而在這一時期要及時灌溉,以保證土壤中水分充足。在無降水時,可將灌溉周期設置為3 d,將土壤濕度控制在50%~65%,灌溉時間為每天17:00左右,避免灌溉時環境溫度過高,而對無花果植株造成損害。當降水量較大時,可暫停灌溉,并注重排水防澇。在果實膨大期,每日定時向無花果植株周圍土壤滴灌1 次,以促使果實膨大。在果實成熟期,可適當降低灌溉頻率。冬季,在植株修剪后進行1次灌溉即可。
3.4.3 整形修剪
對無花果植株進行整形修剪時,定主干高30 cm,將與壟向平行的兩側枝作為主枝,并將其綁扎到鋼絲上,形似“T”形。定植當年,以25 cm 為間隔,在主枝上交叉培養各層結果母枝,母枝與地面呈45°角。夏季修剪時,采用摘心打頂的方式,將主干基部的萌生枝條、細弱枝與病枝剪掉,并去除全部腋芽;根據采摘期特點,結合無花果產量對植株進行打頂,打頂時間通常選擇在枝條上長出20~30 片葉時。在9 月上旬,或是結果枝長出25 顆果實時進行摘心[4]。新枝條長度在60~70 cm 時,再次剪掉萌蘗枝與側枝,以使結果枝攝取更多的養分。冬季修剪時,針對無花果品種特點,采用重短截結果母枝的方式進行修剪,于當年1月末或1月初短截1次,特殊品種應在9月末進行二次修剪。結果母枝直徑達3 cm 時,預留1~3 個芽眼,用于第2 年結果母枝的培育。
3.4.4 溫度管理
為確保無花果植株健康生長,提升無花果的產量與品質,種植戶應注重對栽培園內的溫度進行管理。在植株發芽期,溫度需要維持在15~20 ℃,以提升發芽速度及發芽質量,防止出現新芽枯死等問題;若溫度在35 ℃以上,需要及時打開電動卷膜,以促進棚內空氣流通。在植株生長期,為促進新梢生長,日間溫度應逐漸提高為20~25 ℃,夜間溫度不可低于8 ℃;若溫度較高,則應向植株噴灑適量清水,使棚內空氣濕度超過80%。在花芽分化期,為使新梢長勢更加健壯,提升果實品質,應將日間溫度控制為25~30 ℃;若室外溫度長期超過25 ℃,則應逐步打開電動卷膜進行通風[5];若氣溫較低,夜間應在棚頂鋪蓋一層草簾,用于大棚保溫,為無花果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無花果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正常天氣條件下,出現病蟲害的概率較小,但若植株密度過大,且長期處于陰雨天氣條件下,很容易出現病蟲害。因此,種植戶需要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
3.5.1 病害防治
諸城市無花果常見病害有根腐病、疫霉果腐病與灰斑病。因此,種植戶需要根據各種病害的特征與發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治。
3.5.1.1 根腐病
該病是由腐菌、鐮刀菌、疫菌等多種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常發于高溫、高濕時期。為防治根腐病,定植時種植戶可用50%多菌靈500 倍液或80% 402 抗乳油2 000 倍液等藥劑浸泡幼株,以消滅植株可能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發病期,向植株噴施40%福美胂+20%五氯硝基苯+50%多菌靈+50%甲霜靈錳鋅混合液。
3.5.1.2 疫霉果腐病
該病常發于每年5 月下旬,梅雨季為高發期。為預防疫霉果腐病,種植戶可每隔3 d 向植株噴施1 次40%多菌靈600倍液,連續噴施3次;植株患病后,可用25%噻嗪酮500 倍液噴霧防治,連續噴施2 次,即可獲得較好的防效。
3.5.1.3 灰斑病
該病常發于4 月末至5 月初,高溫、高濕天氣發病率更高。對于灰斑病,種植戶可用40%多菌靈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噴霧防治。
3.5.2 蟲害防治
諸城市無花果常見蟲害有桑天牛、黃刺蛾、金龜子等。
3.5.2.1 桑天牛
種植戶可于每年6—7 月對桑天牛進行人工捕殺;蟲害發生后,可向蟲孔注入80%敵敵畏50倍液。
3.5.2.2 黃刺蛾
種植戶可引進黃刺蛾的天敵,如紫姬蜂等對其進行防治;還可用0.38%煙堿。苦參堿1 500 倍液或25%西維因500倍液噴霧防治。
3.5.2.3 金龜子
種植戶可在栽培園內安裝一臺60 W 的照明燈對金龜子進行誘殺。
待無花果果實小孔漸裂,果皮出現網紋時可進行采收。采收過程中,采摘人員應佩戴棉手套,以免損壞果皮而影響無花果品質。果實采摘后,立即對無花果進行低溫貯藏處理,以提升無花果的新鮮度,為無花果的運輸與銷售提供支持。
諸城市進行無花果設施栽培時,不僅要建設出良好的栽培園,選取適宜的栽種品種,還應科學進行定植,加強無花果生長周期內的施肥、灌溉、整形修剪與溫度管理,同時注重無花果病蟲害防治與果實采收,以提升無花果的產量與品質,為種植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