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12月19日—23日,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省畫院聯合主辦的“譚小平書畫藝術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頌廳舉辦。此次展覽共展出譚小平近年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200余件,展覽分“曲水流觴”“走進敦煌”“獨釣寒江”“我心飛翔”四個篇章,分別呈現了譚小平的書法、壁畫、工筆、寫意作品。譚小平為湖南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他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大量文稿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有多部專著出版,多次舉辦雙人聯展和個展,作品受到廣泛好評。譚小平書法藝術深耕傳統,主攻東坡,功底扎實,同時又遍涉諸家、博采眾長,而風貌獨具,形成了豪邁雄強而又儒雅清秀的風格;其繪畫藝術路子寬廣,工筆與寫意、人物與花鳥、傳統與現代,雖涉獵廣泛而文脈清晰,崇尚古法而能出古入新;尊道又重器,以古為宗又以西潤中。
余少時,家貧,蔬食無以果腹,布衣無以保身。窮鄉僻壤,方圓閉塞,閱歷不過十里,不知天地之大也。
至學齡,入校習字,頓覺趣味。某日,老師家訪,問父:“伢子嘗寫字乎?”父曰:“非也,家無紙墨。”師曰:“伢子有手聰也。”余聞之大悅,自此于寫字作畫酷嗜若性。然資用不許,幸有一知青插隊落戶,從縣城帶回一刀毛邊黃紙,余喜出望外。又偶得《芥子園畫譜》,如獲至寶,久臨不厭。
時逢“文革”結束,國家撥亂反正,余考入湘鄉師范,如魚得水,遂拜于名師許自明先生門下,書畫兼攻,深得教益。學成執教,教學相長也;教不廢學,而術業精進也。及至調入省城,藝事紛繁,眼界大開,以文會友,交流切磋,水漲船高。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余商同仁成立長沙青年書協、美協、作協,組織群藝活動,一時風生水起。
后入黨政機關,繼又主政地方,事務纏身,忙里偷閑,舞文弄墨,修心養性,業分主副,亦張亦馳,相得益彰。及至辛丑,因規制退職賦閑。閑非閑也,競孜孜無刻晷之暇,筆耕墨耘,徘徊蕩漾于山水田園、花鳥草蟲。昨年又朝圣敦煌,懷幽之情,心摹手追,窮究古法,似有所獲。
今值癸卯歲尾,余將舊作新制遴選二百余幅,晉京辦展,置于大雅之堂,拜于大儒之門。雖有班門弄斧之嫌,卻不知此乃更易求諸眾方家之諍言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