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數學教育既是培育學生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注重的往往是數學概念和方法的講解,缺乏對數學文化的滲透。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文化素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借助數學文化、數學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趣味。如可以讓學生玩一些數學游戲,像數獨、解謎游戲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拓寬他們的學科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
學習數學史和數學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概念和方法的發展歷程,從而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習數學文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和文化領域的關系。
(三)豐富課堂教學的元素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元素。數學文化是指圍繞著數學所形成的文化現象,包括數學的歷史、數學的哲學、數學的應用以及數學的藝術等方面。通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質量。
(四)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
通過講解數學的哲學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滲透數學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一)采用提問教學,深入了解數學文化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提問教學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提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數學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如古代數學家的發現和貢獻、數學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等。通過了解數學的歷史和文化,學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過理解這些數學思想,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培養出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數學在科學、工程、金融等領域的應用。
以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一章“向量的分解與坐標表示”為例,教師在介紹向量的坐標表示時,可以通過以下提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文化:向量的坐標表示是什么?為什么采用這種表示方法?向量的坐標表示和平面直角坐標系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向量的坐標表示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應用?舉例說明。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向量坐標表示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如向量的坐標表示是從歐幾里得空間的坐標系中推廣而來的。向量的坐標表示與平面直角坐標系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將向量與坐標系的基向量相互配對來實現的。向量的坐標表示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如計算機圖形學、物理學、工程學等。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強化數學文化滲透力度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可以強化數學文化的滲透力度。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以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其生動形象,易于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等多媒體資源,收集和整合與數學文化相關的視頻、圖片、文獻等資源,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的歷史、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等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四章“立體幾何”的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強化數學文化的滲透力度,并理解空間幾何概念的本質和意義。教師在講解空間直線的相關知識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播放相關的三維圖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空間直線的特點和性質,還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空間直線的圖形,讓學生了解空間直線的特點,如長度、方向、位置關系等,并通過互動式的講解和提問,讓學生掌握空間幾何的概念和內涵。在講解平面和立體圖形的投影與旋轉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呈現三維圖形的投影和旋轉過程,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和意義。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圖形的變化過程,理解平面和立體圖形在投影和旋轉過程中的本質特征。
(三)借助趣味競賽,提高數學文化滲透程度
借助趣味競賽,對于提高數學文化的滲透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趣味競賽的形式,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相結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數學競賽活動。比如,在講解圓錐曲線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圓錐曲線的特點和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數學知識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數學知識水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章“復數的四則運算”中,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的題目,如“極坐標下兩個復數相乘的結果是什么?”“當一個復數的實部和虛部相等時,它的模長是多少?”等等。這些題目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知。同時,在競賽中獲勝的同學也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數學,加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和認知。
(四)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數學文化
數形結合是一種將數學知識和幾何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文化的內涵和意義。通過幾何圖形的展示,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和實際意義,從而深化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滲透數學文化。例如:在講解微積分時,可以通過繪制函數的圖像、曲線和面積,讓學生理解微積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講解矩陣時,可以通過繪制矩陣的圖形,讓學生理解矩陣的運算和應用;等等。
以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五章“三角函數”為例,在數形結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圖形構造、計算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三角函數的圖像,然后通過比較和討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數的性質和規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的圖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象,理解三角函數在周期內的變化規律。學生通過學習幾何,理解三角函數的定義和性質。例如:讓學生通過畫圖求解三角函數的值,或者讓學生利用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解決幾何問題,如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角度等。學生通過數學建模,可以感受三角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究天文、地理、物理等領域的問題,如月亮的周期性變化、建筑物的高度計算等,可以利用三角函數的知識進行求解。
(五)生活中滲透數學文化,增強知識運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提升應用能力。例如:通過購物時計算折扣、計算面積和周長、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
以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五章“概率”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抽獎問題,讓學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一個獎池有100個球,其中有10個紅球和90個藍球,現在從中任意抽取一個球,求抽到紅球的概率是多少?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游戲,讓學生感受到概率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擲骰子、玩撲克牌等游戲,體驗概率在游戲中的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實際問題,如學生可以通過了解疾病患病率、交通事故發生率等,讓學生感受到概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六)通過課外活動滲透數學文化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但是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文化、增強數學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課外活動滲透數學文化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此外,組織數學競賽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模擬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增強數學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某個實際問題設計數學模型并進行模擬,從而獲得解決方案;還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制作海報、展板、PPT等形式,展示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成果,從而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并通過展示和交流,學生可以相互借鑒、學習;通過舉辦數學文化節、數學科技節等活動,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歷程、數學家的故事以及數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如提問教學、多媒體教學、趣味競賽、課外活動以及數形結合等,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同時,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世界。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