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淑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作為現代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備受各界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機遇。要抓住這一機遇,對現有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做好教學設計,為學生進入社會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視覺傳達設計工作是根據特定的設計目的,對現有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圖形、文字、色彩、造型等方式將其內容展現給受眾。由此可見,視覺傳達設計既是一門藝術學科,又是一門科學與經濟及其他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應用型學科,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等特色。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數字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有關視覺傳達設計的內容也與原來的發生了很大改變,要將視覺傳達設計與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等內容相關聯,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的審美需求。特別是當下,隨著新媒體產業、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1]。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創意產業逐漸被社會所關注。而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同時創意企業的發展也迫切需要新鮮血液。學生通過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藝術創作能力,為未來成為優秀設計人才奠定基礎。視覺傳達設計教師也從傳統的教授型角色轉變為指導型角色,在學生迷茫的時候提供指導,在學生困惑時給予提醒,幫助學生實現設計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逐漸向研發型的方向轉變,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為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保駕護航。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從現實中發掘教學素材,并促使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2]。
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的指導,沒有對學生做好針對性的訓練工作,使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離、聯系不緊密。有些教師沒有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核進行完美詮釋,導致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出現認知方面的錯誤,盲目地跟隨教師的方向進行設計、依照教師的演示案例進行設計,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目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挖掘不夠充分,致使整體課程安排出現不合理的現象,理論課程偏多,實踐課程較少,無法充分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3]。
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趨向于平面設計,往往是通過教師講授理論、設計演示、案例分析、練習等方式,讓學生完成視覺傳達設計知識的學習。新媒體興起后,視覺傳達設計工作也從靜態走向動態,從二維走向多維,甚至有原本的圖文形式向文字、圖案、聲音、影像等多元素綜合運用轉變。目前,一些高校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存在課時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視覺傳達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產生抗拒和排斥心理,對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失去興趣[4]。
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需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依舊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會出現教學時間過長、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較少、教師給予學生的創意指導啟發性不足等問題,影響學生整體設計作品的呈現。例如,平面構成、CAD制圖等內容較為枯燥,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時,課堂氛圍較差,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減。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要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以更加符合學生審美觀念及社會需求的視覺傳達設計內容開展教學工作,從而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設計的創意力是評價設計品質的重要指標,好的設計作品一定是能夠吸引受眾的,自然是有創意的、具備文化內涵的。但在當前開展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創意指導較少,而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理論性知識大多是死記硬背,靈活性較差,從而容易出現盲目跟風、剽竊他人創意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時不認真,不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會影響最終的設計效果[5]。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工作內容要與當前的教育資源相接軌,考慮到企業及社會對于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將最為前沿的設計動態分享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有效促進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從中獲取設計靈感,創作出優秀的設計作品。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過程中,可遵循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6]。
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教學工作,推動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設計任務,使其難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適應,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設計比賽,充分發揮以賽促學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合理調配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創意的平臺,并通過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進行改革[7]。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應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原則,加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增強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實效,并根據地方產業結構的特點,與當地的相關部門、其他高校、企業聯合起來,實現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同時,應該把企業資源引入課堂,為學生打造高質量的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定期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如項目設計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要以科學的思想作為引導,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要充當引導者和指揮者的角色,嘗試讓學生自行對設計項目進行匯報,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參與設計競賽。教師在設置好設計主題之后,要圍繞這一主題評價學生的設計作品,并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提出建議。教師在傳授知識后,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應該把項目設計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載體,通過設置項目任務,讓學生主動參與項目設計,從而提高他們的設計能力。此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公益主題的項目設計,如關注孩子、關注婦女、環保等,使學生積極參與設計,提升設計熱情和設計成就感。還可以讓學生參加設計大賽,如校園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優秀的設計作品[8]。學生可通過資料收集的方法,充分理解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他有關內容,并且進行實地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實踐,使學生熟練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步驟與方法,了解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市場運作模式。
學生可以從市場需求入手,針對商品特點和銷售方式,結合營銷學、消費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獨立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工作。以課題實訓的方式,使學生獲得系列化的知識,可以為學生今后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工作打下較好基礎。
高校應加強與其他院校間的協作和教學交流,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打造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高??啥ㄆ诮M織教師參加相關的教育培訓,了解更多的設計理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與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并將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開闊他們的眼界。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實用的學科,只有把設計理論應用到實際中,才能檢驗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從教材和網絡中挖掘教學資源,找到合適的設計實例,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并且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掌握最新的設計信息,不斷豐富自己的設計經驗[9]。
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與公司實習等。高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設計人員定期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甚至開展個案分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社會對于設計人才的需求。要立足于現實,注重產教結合,培養一批同時具備教學實力和科研實力的教師,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做到講課與設計并重,提高教學效果,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高校應積極引進優秀教師,為其提供較好的薪酬條件,并且制定專業的生涯規劃,激發其工作熱情。
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中,要構建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估機制,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設計工作、參與設計活動、參加設計比賽,這些都可以作為評選優秀學生、學生干部,以及申請國家級獎學金的重要指標[10]。學生作品一旦被公司和教育界承認,被校方認可,所取得的成績都可以列入評估范圍。在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中,應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應注重教學方式的調整,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設計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競賽來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思考,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復合型設計人才奠定基礎。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要順應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積極引進新教學思想、新設計理念、新教學模式,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優化教學資源,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出一批具有思維多元化、想象力豐富、技術水平高超、知識理論扎實的專業人才,為我國媒體產業和文化產業提供更優質的設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