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嬡
(中共肅南縣委黨校,甘肅?肅南?734400)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是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助力中國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要綜合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了解掌握鄉村實際發展情況,以不斷滿足時代對農村發展的要求,從而全方位的加強對鄉村的建設,促進鄉村在生態、文化、經濟上的協調穩定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該戰略凸顯了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全黨工作的重點。美麗鄉村這一概念于2013年提出,而鄉村振興戰略同美麗鄉村的建設是一脈相承的,鄉村振興戰略同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中國的發展,解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兩者都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對人與自然關系全新認識和理解。
2008年,從我國當時的國情出發意識到了建設新農村的必要性,各地紛紛響應號召,制定出了有針對性的鄉村建設戰略。美麗鄉村建設主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一方面關注鄉村的自然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關注鄉村人文環境營造,旨在營造良好的鄉村居住環境,為居民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切實、可靠的保障。
農村地區想要實現自身的發展不僅需要合理的規劃,同時還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由于地理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很多農村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所以調整當前鄉村的發展模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是相當必要的,這樣才能有效緩解鄉村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規范美麗鄉村建設行為,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概念和實踐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要實現改善生態的基本要求,同時還需結合每一個地區的特色與實際情況進行布局調整與優化,使中國鄉村發展更具有多元化、個性化,注重文化價值的創造。
第一,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兩者共同構成了新時代農村發展方略,有助于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維持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也應注意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具體來說就是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改善當前農村產業,提高農民物質生活水平;而美麗鄉村建設側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但兩者并不是完全背離的,而呈現出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發展鄉村產業的時候應該走生態發展之路,減小產業發展對鄉村環境的破壞與影響,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來說,在改善生態的同時也要發展有利于鄉村建設的第三產業。
第二,鄉村振興戰略所包含的內容與要求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美麗鄉村建設。各地區的改革與發展應結合地區原有的特色與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開發利用,創新發展道路與發展模式,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第三,鄉村振興能夠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升級,因為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全方位的發展戰略,不僅涉及對鄉村生態的改善,同時也有助于文化的傳承、人才的引進、產業的升級,兩者是一脈相承、互補搭配的關系。
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理念之一就是關注鄉村環境的整體性,在前期的規劃設計當中就應該統一整體風格。除此之外,還應該對鄉村居家、公共設施等各領域與各部分進行優化組合。
美麗鄉村建設還應遵循時空的延續性,具體來講就是在設計之前了解并掌握鄉村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傳統,對鄉村內具有文化價值的建設進行保護,綜合鄉村的地理位置與文化特點進行區域的設計與風格的選擇,減小對鄉村環境的破壞,注重文化的傳承。
我國鄉村數量多,所占面積廣,又由于歷史條件、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展現出了不同的鄉村面貌,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民風民俗。在美麗鄉村建設不應該模板化、程式化,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體現出鄉村的特點,尊重鄉村之間的差異,保證美麗鄉村建設的多樣化。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化且長期的過程,需要匯集多方的力量,發揮各個組織單位的作用與積極性,加強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同村民之間的聯系,做到權責分明,合理合規利用法治手段。
當前,我國的農村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套相配套的體系,但該體系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第一,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相關部門加大了對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但資金的使用沒有得到最大化,建設成果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鄉村建設制度不完善,很多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化問題嚴重,不能夠將工作要求落實到位,沒能夠推行有效地農村建設模式,也就不能夠發揮出農村建設新模式的作用與價值。
第二,我國城鄉發展二元結構非常明顯,負責農村發展的專業人才少,現有的發展建設結構是不合理的。
第三,農村內部的建設機構數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鄉村居民生活范圍內沒有足夠的基礎生活設施,美麗鄉村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建設模式的制定與選擇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在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推行的過程中還要確保一定的靈活性。當前,在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制定的過程中,還存在工作思維僵化、受傳統工作思路影響大的問題,這樣就不能夠助力鄉村新建設模式的推行。
與城市相比較而言,大多鄉村的業余活動是很少的,很多機構在農村沒有設置自己的辦事處,直接導致美麗鄉村建設缺乏充足的市場,阻礙了鄉村建設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還存在建設不系統、資源浪費等方面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美麗鄉村建設要在追求綠色生態的前提之下實現自身產業的發展,以綠色發展理念作為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推行綜合型、復合型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注重產業發展的技術革新,支持發展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美麗鄉村建設應以生態為核心,從生態出發,加強同其他產業的有機結合,推行生態加工業、生態加農業、生態加旅游業等復合型產業的發展,逐漸打破傳統產業的限制邊界,實現發展與環境的有機融合。
要在發展中落實環境保護的要求,另外也要在保護環境中求得自身的發展,與此同時還應尊重發展規律,不應過于保守,也不應過于冒進。
傳統農業生產屬于一種線性模式,不能夠實現資源的循環與有效利用,會對鄉村生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后期的維護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可以將新型的農業生產理念引入到鄉村建設當中來,實現當前農村農業生產的轉型,從“資源—產品—廢棄物”轉型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這樣不僅落實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重要體現。
基礎設施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環節,能夠改善鄉村風貌,營造良好的鄉村環境,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基礎設施工作環節的重視。在前期的規劃中應合理、科學,同時還應加強資金的支持,完善鄉村建設所需的各項設施,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當前的鄉村風貌,同時還能為鄉村居民帶來愉悅的心情,增強鄉村居民對家園的歸屬感。
編制村莊規劃工作應該合理、科學,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還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將現有的鄉村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發揮鄉村的優勢和特點,塑造鄉村風貌;除此之外,還應進一步完善美麗鄉村建設機制,將工作落實到位,推行新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引進專業人才,增加建設機構數量等。
鄉村振興戰略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對美麗鄉村建設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具體的實踐中要實現鄉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就應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實現循環經濟轉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塑造鄉村風貌,讓生態同經濟一起發展,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