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巖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河湖灌區管護中心,內蒙古?通遼?028000)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技術的不斷提高,空間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遙感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其中遙感技術在農田水利發面的應用最為突出。遙感技術的實現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科技興農,為我國農田水利的發展奠定的基礎。遙感技術的廣泛利用可以為農田情況進行一個科學而準確的分析。這主要包括農田的防洪抗旱、農田的灌溉情況等,以農業灌溉為例,可以通過遙感技術來獲取數據,不僅使用簡潔方便,而且最重要的是縮短了數據更新周期,使規?;N植水平更上一層樓。
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并且具有分辨率高、覆蓋廣泛、信息傳播時速快等特點。隨著我國資源系列、環境系統等航天衛星不斷發射,以及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分辨率高、類別多的遙感影像獲得便利。因此需要對遙感技術全方面進行探索,這樣對推進農田水利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判斷土壤是否干旱需要觀察土壤的含水率以及植被的生長情況,作物蒸發量的參數結合一些外界因素可以對干旱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因此,采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的干旱有一定的預警機制,可通過農作物的蒸發蒸騰量以及含水量檢測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措施。
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我國屬于水資源豐富的國家,河流眾多,因此河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飲食灌溉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又極易出現干旱和洪水災害。因此我們需要對河流進行多方面的檢測。河流的水位情況、水質的變化、水位的高低都會通過遙感技術展現出清晰的數據。當發生災害時,可以通過遙感技術將相關數據傳給有關部門,這樣便于有關部門掌握第一數據,并同時做好應對方案。
我們需要在不同時間段獲取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遙感數據,并且結合規劃,來對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對問題較為嚴重。進展速度較慢的項目進行跟蹤調查,查出問題所在,保證農田水利項目順利進行。在農田水利工程完成之后,需要將工程竣工圖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后獲取的高分辨率遙感影響進行數據分析,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嚴格審核;并且在此基礎上需要對工程進行驗收,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和驗收效果。
目前需要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完善,并且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進行打井提水,并且修建蓄水排水工程,不管是旱災還是澇災都可以很好的應對。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排灌體系相對完善,但是由于近幾年干旱嚴重,導致地表水資源短缺,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成為我國重要目標。節水農業最主要包括以下四點。第一,對30~40米深的淺井進行補給性灌輸,每公頃每年最好達到1500~2165立方米的水。并且需要確定好打井密度,避免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第二,盡可能對作物進行一定規劃的節水,瓜果樹木及灌木也需要選用耐寒品種,已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第三,對干渠以及平原水庫加大建設,已達到充分的蓄水量。第四,對現有的體系進行完善,真正意義上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效果。
農田水分狀況一般是指農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狀況及其相關的養分、熱狀況。根據農田水分狀況來制定完善的農田用水計劃。但是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作物種類較多,分布范圍較廣,導致信息獲取空間較大,差異較明顯。因此,利用遙感技術進行作物種植信息結構獲取、作物長勢調查、作物旱澇情況監測等應用成為科學合理安排用水計劃的必然技術手段。
隨著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導致人口在慢慢向城市轉移,造成了農田大面積無人種植等現象。而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業生產就難以負擔14億人的糧食安全。當規模化農業形成后,作物合理有效的灌溉是糧食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傳統手段已經無法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求。隨著遙感技術的慢慢成熟,農田水利問題的慢慢解決,不僅可以為我國大幅度節省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為我國以后的農業發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