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翠蓮
江蘇中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就國內當下的發展現狀而言,建筑行業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逐漸興盛,為建筑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但同時也加劇了行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因此,這就需要建筑行業中的各企業重視自身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效益,以此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而財務管理工作效益的提高可概括為企業構建財務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企業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對財務風險防范能力等,能夠快速、科學地解決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問題,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資金問題在各行業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企業只有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支撐起自身不斷的發展。企業資金管理工作涉及多項工作內容,即:資金規劃、投資決策、管理責任劃分、資金使用監督、資金運行考核及資金效率評價等,科學的資金管理能為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帶來資金運行的保障,能夠幫助企業科學地規劃投資內容并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為企業節約資金成本、提升運營效率的最終工作目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對資金的科學配置來推動企業生產技術的創新與管理技術的提高,幫助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獲取持續發展的動力,以此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資金作為建筑企業經營發展活動開展的關鍵,能幫助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實現持續發展,資金管理工作能充分確保建筑企業資產安全與資金使用安全。但因建筑工程建設的特性,建筑企業在進行開發與建設時,往往會遇到許多風險問題,若不加強落實資金管理工作,那么就會出現項目建設負責人或者是企業內部人員濫用職權非法獲利的情況,嚴重威脅了企業資金安全,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影響。
建筑企業資金管理與財務風險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充分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益,還可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并從中獲取對應的收益。資金是建筑企業開展生產活動的首要條件,若不實行資金管理,那么企業在經營發展活動開展時就會出現財務風險。所以,建筑企業若想獲得對應的經濟收益,就應增強資金管理工作,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支出進行嚴格管控,防止出現資金使用不當的情況,充分避免企業經營財務風險,以此為建筑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儲備資金力量。
建筑工程內容繁多且周期性與連續性強。資金是建筑工程項目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對資金進行管理能夠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經營項目的順利實施。如果沒有嚴格地對建筑企業資金進行管控,沒有對財務風險采取相對應的應對措施,那么建筑企業在進行建設施工時容易發生資金使用風險,從而造成建筑工程建設項目的資金鏈斷裂,使得建筑工程項目無法在預期內順利完成,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與企業經濟效益。
工程建設的周期長,且涉及許多建設環節與施工工序,這都是需要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但由于資產的限制,大多建筑企業的經濟能力難以完成許多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這樣一來這些企業就會通過資金籌集的方式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例如,向供應商借款、向銀行貸款等為項目建設預備更多的資金。但因銀行貸款需要具備許多條件,且審核內容繁雜,使得企業得到的貸款金額有限,難以滿足工程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即使企業向供應商借款籌集到了資金,但是如果供應商向企業索要債務,企業并不具備資金周轉償還能力,就會出現資金問題,從而出現財務風險。
通常企業需要在施工時對資金進行墊付,在工程竣工驗收完成后才可回收未結算的工程款。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企業都需要墊付人工、機械設備以及材料等費用,若工程施工以后企業并未及時回收未結清的款項,就會對企業造成資金周轉問題,引發財務風險。在建筑企業總資產中,未收回的工程資金占比較大,若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了資金風險,且應收款項的資金并未及時回收,那么就會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影響。
資金投資風險是一項十分常見的風險,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需求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企業可從承包工程項目中獲取效益,同時投資發展也是企業從中獲取效益的一種方式。部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將股權用于投資的資本,使得股權投資的資金被對方占用,如果投資方的經營不合理且投資策略不夠科學,就會對施工企業的資金安全與管理效果造成影響,出現財務風險。此外,固定資產購買同樣是投資中的一種方式,但是有部分企業在項目還未進行建設以前,沒有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盲目地購入許多施工設備,導致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完成后仍有許多閑置設備或廢棄設備,從而產生資金浪費,加大了企業的經濟負擔。
管理風險雖然與資金并不存在直接關系,但是也會影響資金風險。管理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對資金的管理工作不足,不具備充足的流動資金,影響了企業的運營。同時,企業不重視詳細施工中的投資管理工作,就會對企業投資收益造成影響,同時還可能忽略對企業內部機制的管理,這些都是導致財務風險發生的原因。
制定科學的資金管理制度,能夠確保企業資金管理工作的有序實行,同時還能為實踐帶來依據。首先,企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需要明確地規定相關內容,例如資金的使用流程、對結果的反饋以及監管內容等,采用一體化管理資金的使用流向,以此提高資金的安全性。其次,企業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還應適應企業經營發展要求與企業經營發展的活動,要求企業部門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各部門應積極地配合財務管理部門開展工作,并及時地向財務管理部門提供資金使用情況、經營發展項目進度、采購憑證以及施工進度等,有利于財務部門及時地掌握資金使用情況,從而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風險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最后,企業在制度制定完成后,應當結合制度的推行狀況,對制度的全面性以及科學性進行全面分析。必要之時,企業可以召開相應的交流大會,號召基層人員對建筑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進行評價,并從基層職工的角度對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如此,企業資金管理制度的科學性以及可操作性便能得到相應保障。
構建科學的預警體系,能夠幫助建筑企業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補救措施,從而盡可能地減少企業的損失,以此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首先,企業在構建風險監測與預警體系之前,應先全面分析企業當下發展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建筑企業的財務結構與資金流動情況,以此確保財務風險監測與預警體系的合理性,同時還能充分發揮財務風險監測與預警體系的作用。其次,企業在構建科學預警體系時,應當通過使用財務監測指標大數據來分析財務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建筑企業的財務風險,并做出相應處理。最后,企業在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選擇時,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對軟件進行選擇,并結合不同業務的特點對軟件功能進行調整,進而促使財務管理軟件為財務管理工作而服務,最終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總之,建筑企業管理方法的多樣化落實,在各部門中都有不同的作用體現,但這都需要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配合才可完成。特別是在財務管理方面,不應將目光僅限于自身部門,而是多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作,構建一個整體,從而確保財務管理的科學且高效。
企業若想有效地管理資金和對財務風險進行預防,就應落實經濟責任制度,采用經濟責任審計的方式。首先,要保障企業經濟責任管理制度的落實,需要在項目建設中將單個工程項目作為一個單位,對相關人員在資金管理方面的責任與義務進行明確規制,例如,項目的負責人、施工人員以及采購人員等,將責任落實在相關工作人員的身上。經濟責任管理制度的落實,有利于企業進一步管理控制施工建設情況,能夠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有效推動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其次,企業要保障自身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就應當加強對經濟責任管理工作的監督。企業不僅要落實“自上而下”的管理監督,更要落實基層管理監督制度。這種雙重監督的方式不僅能提升企業經濟責任管理的質量,更能提升相關工作的效率、提升基層人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最后,建筑企業應當加強對經濟管理工作的“回溯”。加強對經濟管理工作的回溯,即建筑企業在推行相應的經濟管理制度之后,對制度的制定情況、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制度的反饋情況進行統籌分析和處理。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建筑企業進行經濟管理的經驗,進而幫助建筑企業為做好下次管理工作提供“鋪墊”,還能提升建筑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促使建筑企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要想充分提高企業預防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就應重點加強內部資金管理工作,擴展融資方式,企業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應合理使用資金,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工作,將項目建設或者是投資活動中的賒銷形成的未到期賬款項目,在符合相關條件后轉讓至銀行,從中獲取資金保障,確保資金的周轉,將資金結構進行優化,避免風險的發生。由此,內部資金管理的加強可避免出現一些沒有必要的支出,其次,企業還應建立社會信用和專業風險投資隊伍,盡可能地實施社會融資,將資金的使用效率盤活,提高資金的流動性,以此確保企業能夠及時地應對財務風險。最后,企業應當結合發展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展開民間融資工作。例如,若企業的社會信譽較為良好,社會知名度高,則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民間融資,進而緩解企業的資金困難情況,提升企業的資金利用率。
為加強資金管理與風險防范效果,企業應重視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并不斷加強提高。財務部門作為工作落實的關鍵部門,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與資金管理最終的效果有直接關系,目前建筑行業競爭越發激烈,這就要求財務人員更應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傳統的工作方式與理念都已不能滿足當前工作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企業進一步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教育與培訓活動,以此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不斷地創新工作理念,采用高效的工作方式。其次,還應培養財務的信息技術能力,要求他們能夠靈活使用先進的軟件與技術,提高與優化工作的效率。最后,企業應當結合財務部門的工作體系,有針對性地展開“技能對應教育”工作。例如,若建筑企業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引入了一批高新人才,那么企業就可以利用“師徒”教育的方式展開財務人員“提質”教育工作。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老員工學習最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和風險知識,還能幫助新員工更快地適應企業工作節奏,進而更好地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果。
內部審計制度的健全也是資金管理制度的基礎。為充分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效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施行:
首先,需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技術能力,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同時還應要求審計人員相互之間積極交流,分享財務資源,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企業可以定時召開審計培訓大會,對審計人員的審計知識框架、審計原則、審計工作方法等進行“更新”,進而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
其次,加強審計方案的合理性,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一,審計人員應當明確本次審計工作的目標,并圍繞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第二,審計人員應當根據審計單位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管理水平等,結合建筑行業特點,為之制定切實可行且有效的審計方案。第三,審計人員應當對所制定的審計方案進行風險評估,并針對風險點提出應對措施,如此才能防止建筑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之時出現經濟損失。第四,在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及時調整或完善相關審計程序和步驟,進而保證審計質效。
最后,重點強化對審計報告的管理工作。可通過審計報告流程制度的建立,讓工程施工與開發商能夠相互溝通,避免出現糾紛問題。通過財務中心統一結算后,企業就不需要向銀行信貸,直接由財務結算中心使用單獨的賬戶集中與銀行交易,不僅簡化了內審流程,還提高了企業規范性。
首先,企業在承攬工程項目以前,需要全方位地對該工程項目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項目的特點與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時,還需要對建設單位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若存在墊資的施工項目,還需要對該單位的融資與償還能力進行評估。其次,施工企業在進行合同簽訂時應建立強烈的維權意識,在施工過程中確切落實合同要求,對施工質量的要求與標準作出保障。最后,企業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收款負責人員,并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為充分實現對財務風險的規避,企業就需要集中管理資金,優化傳統的分散管理方式,以此提高企業管理的高效,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首先,施工企業可在內部單獨設置一個資金管理中心,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不僅需要管理資金結算程序,還要對財務考核與審批制度進行管理。其次,基于企業當前的投資方案與財務戰略,資金管理中心還應開展財務評估與融資管理。財務集中管理能夠很好地控制各部門與機構的資金,盡可能地降低了資金管理成本,對存量資金進行了合理的利用。財務管理中心還可為企業的戰略規劃帶來支撐,促進企業統一管理,通過相關系統與部門合力的構建,幫助企業節約經營成本,以此實現企業獲取更多效益。
總之,資金作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建筑工程項目的開展需要企業具備充足的資金。目前,我國仍有部分建筑企業沒有重視資金管理工作,難以及時地預防財務風險,從而造成資金管理效果差,影響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轉變自身管理理念,進一步加大對資金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力度,科學合理地制定與構建管理制度與風險預警體系,充分落實經濟責任管理制度,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管控,預防財務風險的出現,提高資金的安全性,確保施工項目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