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少陽,關琳,潘曉娜,陳麗,陳凱
(1.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漁溝鎮農村工作局 江蘇淮安 223331;2.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農村工作局 江蘇淮安 223321;3.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淮安 223001)
豬圓環病毒(PCV)是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的一種無囊膜、共價閉合、病毒粒子呈二十面體對稱的單股負鏈環狀DNA 病毒,是當前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之一。目前有PCV1、PCV2 和PCV3 三種血清型。據報道,首次在我國豬群中被檢測到PCV4 是發生于2019年的湖南省,由于發現時間較短,對其流行病學等相關信息尚未明確。有研究表明,PCV4 感染與PCV2 和PCV3 感染并不相關[1]。臨床癥狀與PCV2 相似,PCV4 感染也與母豬繁殖障礙、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腹瀉、呼吸和神經系統病癥等存在潛在關聯,可能給生豬養豬業帶來嚴重危害。
PCV1 通常是無致病性的,而PCV2 被認為是引起豬圓環病毒相關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感染可引發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增生性壞死性間質性肺炎(PNP)、新生仔豬先天性震顫(CT)、豬呼吸系統疾病綜合征(PRDC)、豬皮炎及腎病綜合征(PDNS)和懷孕母豬的繁殖障礙等癥狀。
PMWS 通常是PCV2 引起的較為嚴重的疾病,主要發生在5~16 周齡仔豬,多見于6~8 周齡斷乳仔豬,患病豬常伴有精神萎靡、呼吸困難、食欲不振、腹瀉、黃疸、貧血、消瘦、生長遲緩等癥狀[2]。病毒可隨糞便或鼻腔分泌物排至體外,經消化道或胎盤垂直傳播而感染仔豬。此病呈地方性流行時,發病率和死率較低,但在急性爆發期時,發病率可達50%以上,病死率20%~30%。如PCV2 與豬細小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鏈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或副豬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混合感染時,仔豬致死率會更高。病檢患豬全身淋巴結水腫,病程長且臨床癥狀嚴重患豬,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壞死、肺萎縮、肝硬化、腎臟腫大且變得蒼白并伴有散在的壞死灶、脾腫大和壞死、胸腔積液且有纖維蛋白性滲出。
PDNS 臨床以系統血管炎為特征,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主要感染12~15 周齡架子豬,多侵害病豬皮膚和腎臟,患豬發育不良、生產遲緩,成年豬呈隱性感染,一般無任何臨床表現,多見皮膚帶狀或斑狀丘疹,尤其以后肢和會陰部較為常見,后期丘疹會結痂,剖檢顯示腎臟蒼白、腫大。急性感染PCV2 后恢復的病豬表現為纖維素蛋白性間質性肺炎、腎小球硬化,腎間質和腎小管細胞出現PCV2 炎性浸潤,抗原檢測顯示PCV2 陽性。
PRDC 主要侵害16~23 周齡育肥豬,死亡率20%左右,患病豬呼吸困難、體溫升高、咳嗽、飼料轉化率低。尸檢可見胸腔積液、肺間質水腫病變,病理變化包括胞漿內嗜堿性包涵體、多核巨細胞浸潤,并出現壞死性支氣管炎、肉芽腫性間質性肺炎等癥狀[3]。在PRDC 發生的豬群中可檢測到PCV2 抗原,且伴有典型的肺葉淋巴細胞浸潤、氣管上皮脫落、纖維組織代替黏膜及黏膜下層等病理變化。
PNP 多發于6~14 周齡育肥架子豬,發病率在3%~30%左右,死亡率5%~10%,以豬肺部病變,肺泡巨噬細胞核壞死并含有蛋白樣物質為主要特征,嚴重影響育肥架子豬的生長。
PCV2 可經垂直傳播方式通過母豬感染胎兒,該病可導致經產母豬和后備母豬流產的繁殖障礙而引發豬繁殖障礙綜合征,多見于母豬產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發病公豬的性欲降低、精液質量和活力變差、失去種用能力等。剖檢流產胎兒及新生仔豬,可見肝淤血、非化膿性心肌炎等病變,可在心臟和肝臟中分離并檢測到PCV2 病毒。
CT 是新生仔豬常見的一種疾病,以新生仔豬的頭部和四肢肌肉發生震顫為主要特征。母豬一般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仔豬出生后即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可見其頭部及四肢骨骼肌不隨意地有節律的震顫,仔豬站立時特征最為明顯,躺臥時癥狀減輕,嚴重的仔豬常因肌肉震顫無法吃奶而餓死。該病主要在腦和脊髓出現脫髓鞘的病理特征。
PCV3 可引起母豬出現厭食等癥狀,多見皮膚出現丘疹、斑點和淺表性皮炎,母豬生產性能下降,妊娠母豬產下弱胎、死胎及木乃伊胎,嚴重者也可導致急性死亡。皮膚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組織學檢查顯示壞死性血管炎,其特征是纖維蛋白樣病變、中性粒細胞浸潤、出血和纖維蛋白滲出物。腎臟呈現彌散性膜增生性腎小球炎,其腎小球硬化、皮質小管衰退和不同程度的間質纖維化。肺臟出現不同程度支氣管間質性肺炎。
據報道,PCV4 首次于2019 年在患有腹瀉、豬呼吸道疾病和皮炎腎病綜合征的豬群中發現。PCV4 的基因組由1,770 個核苷酸組成,其與水貂圓環病毒的基因組同源性最高為66.9%,與PCV 基因組的同源性在43.2%~51.5%之間。在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從國內17 個省份中的16 份血清樣本中檢測到PCV4 Rep 抗體。PCV4 總體血清陽性率高達43.97%,其中,母豬檢出率為67.8%,育肥豬為35.0%,乳豬為14.56%,保育豬檢出率為12.61%。此外,PCV4 最早的陽性樣本可以追溯到2008 年。但由于沒有分離出PCV4 病毒株,因此關于PCV4 的致病性和傳染性和臨床癥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預防豬圓環病毒相關疾病最有效并且最經濟的手段之一是免疫接種,目前臨床上PCV2 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全病毒滅活疫苗、嵌合病毒疫苗、亞單位疫苗,而全病毒滅活疫苗是當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疫苗。具體可結合本區域和本場實際情況選擇使用。預防接種作為豬場防控疾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對專業操作標準非常高,操作的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免疫效果的好壞。免疫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確保豬只健康的情況下方可注射,尤為注意免疫時間的選擇、免疫期間藥物的使用(嚴禁使用產生免疫抑制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避免兩種疫苗同時免疫。
要科學飼養,根據不同年齡及用途的豬群合理飼喂優質全價飼料,滿足豬群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提高豬群抗病能力;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溫濕度適宜,保持圈舍通風,為豬群的健康創建良好的環境,同時降低轉群、混群、換料、疫苗接種等因素對生豬造成的應激反應。豬場也應加強豬藍耳病、豬瘟、非洲豬瘟、豬肺炎支原體病等其他致病性病原體的預防和控制。
在當前非洲豬瘟病毒及其他高致病性病原體散發流行的背景下,健全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豬場要做好場內外環境控制,堅持自繁自養,建立科學的豬群全進全出制度,注意一定不能將不同日齡的豬群混群飼養,嚴禁從疫區購買或引進,如需要引種,要做嚴格的檢疫、監測、隔離等措施,避免將病毒帶入場內。其次,外來人員、車輛、動物等嚴禁進入生產區,嚴格做好滅鼠殺蟲等消殺工作,減少機械傳播引起的傳播途徑。對已發生豬圓環病毒的場,應每周兩次使用高效碘制劑溶液帶豬消毒,并對養殖產生的污物做無害化處理。對尚不明確的豬場,可選擇對圓環病毒敏感的消毒劑對場區內外環境進行定期消毒。
該病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對早期發病患豬,應及時隔離,對癥治療;由于斷奶仔豬對該病毒有較高易感性,可在日常飼料中適量加入抗生素類藥物(如鹽酸林可霉素、多西環素和阿莫西林等)或中藥制劑(如黃芪多糖和中藥補氣類組方)進行預防,提高豬群免疫力;對于無治療意義的豬,應及時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疾病擴散。
豬圓環病毒病很難僅僅依靠臨床癥狀和解剖病變的觀察進行確診,必須有效結合實驗室檢測技術進行確定。目前PCV2 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主要有ELISA、熒光定量PCR、免疫組化技術等。有條件的豬場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期檢測,如用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進行經常監測,分體抗體變化。其次,嚴格引種制度,及時淘汰陽性種豬。實現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撲滅。
由于PCV2 與PCV3、PCV4 基因組存在較大差異,存在交叉免疫保護可能性較低,因此應加快PCV3 與PCV4 毒株分離的速度,加快滅活疫苗的研制步伐。同時可利用感染性克隆技術構建含有PCV3 和PCV4 片段基因的PCV1 或PCV2 嵌合病毒,為疫苗研制和生產奠定基礎。
由于PCV 嚴重侵害豬只免疫系統,導致患豬體況下降,形成免疫抑制而導致免疫缺陷,誘發豬只混合感染而加劇了其他相關疾病的防控難度。因此,必須強化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加強飼養管理,減少豬群應激,在做好其他疫病免疫基礎上,選擇好適合本場豬群的豬圓環病毒疫苗,做好豬群免疫接種工作、以降低豬圓環病毒帶來的危害,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日增重和豬群的整齊度,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生豬養殖效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