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寧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張家口 076350)
當羔羊達到一定體重、一定日齡之后,就會進行斷奶然后轉入到相應的圈舍進行飼養。羔羊轉群可以根據不同生長階段、不同性別的羔羊進行專門的飼養管理,有利于日常的生產管理以及充分發揮羔羊的生長性能。但是,斷奶中會導致羔羊處于應激狀態,而轉群時間的選擇會減緩或加重對羔羊斷奶應激產生影響,若轉群時間合適,則會有效緩解斷奶造成的應激;若轉群時間不當,則會加重斷奶造成的應激。因此,在羔羊處于斷奶應激狀態時,謹慎轉群至關重要。
羔羊斷奶之后,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的應激情況,不僅嚴重影響飼料的轉化率,甚至會危害羔羊的生命。
羔羊斷奶之后,由吮吸母乳或代乳粉全部轉化為采食飼料,改變了羔羊的采食習慣。雖然飼料中含有豐富全面的營養物質,但是缺少了母乳或者代乳粉的成分;另外,飼料的適口性不如母乳和代乳粉,采食后的消化吸收過程也發生了改變,導致羔羊的胃腸道也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從而使得羔羊產生了斷奶后的生理應激反應。
羔羊斷奶后,意味著羔羊要突然離開母羊,獨自采食、獨自生活,導致羔羊產生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容易上火,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嚴重時則會患病。
當羔羊2 月齡的體重達到12.5kg 以上時,即可按照羔羊的性別、體重等進行轉群[1],不同轉群時間和方式均有自身的優缺點,下面將進行詳細描述。
一般為早上8 點左右,此時羔羊已經飼喂完成且溫度、環境適宜。優點:可以及時觀察羔羊轉群之后的狀態,若出現極度的應激,則可以采取一定的預防和救治措施,避免造成較大的損失;另外,白天可以不斷地觀察來自不同圈舍羔羊的相處情況,避免出現相互打斗、奪食等不必要的傷亡。缺點:早上轉群之后,羔羊對新環境還不適應,此時可能會導致轉群之后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造成飼料的浪費等。
一般是在晚上飼喂完成之后。優點:此時羔羊即將進入休息狀態,容易驅趕,減少驅趕造成的應激;另外晚上轉群之后羔羊進入休息狀態,經一夜調整對第2 天的采食行為、心理應激影響較小。缺點:可能由于打斗或者轉群應激過大而造成羔羊的傷亡;若在天氣較為寒冷的季節的晚上進行轉群,可能由于突然離開母羊,外加環境寒冷,造成羔羊腹瀉、流感等疾病。
冬季要在中午陽光較充足、溫度較高的時間段進行;夏季要在早上或者下午日落之后,較為涼爽的時間點進行轉群。缺點:在冬夏季對羔羊進行轉群,環境因素對羔羊的影響較大;另外,如果冬季道路結冰可能會導致羔羊發生意外,夏季炎熱可能會導致羔羊中暑。
此時是轉群的最佳季節。溫濕度等環境條件適合羔羊的健康成長,且春秋季的飼草料來源豐富,有助于羔羊轉群后應激的恢復。另外,春秋季也是適合放牧的季節,經常性的放牧使得羔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好,若此時轉群,則造成的轉群應激較小。
不論早上或者晚上對羔羊進行轉群,均會造成一定的應激,因此一定要做好轉群之前、之時和之后的相關工作。
1)轉群之前做好即將轉入圈舍的準備工作。首先,應該保證羔羊即將轉入的育成或者育肥舍至少空置15d 以上,有效遏制一些疾病的流行和傳播。然后,做好空舍的消毒工作,包括圈舍的墻面、地面、羊床、日常用具等。最后,做好空舍的檢修工作,包括各種水電暖系統、通風系統、喂料系統以及窗戶、羊床、漏縫地板等。
2)轉群之時此時是對羔羊造成應激的關鍵時刻,因此一定要做好統籌管理工作。首先,明確每個參與轉群人的責任和分工,并進行相關的培訓,避免鞭打羔羊造成應激。然后規劃好轉群路線,設置明顯標志物,由工作人員引領羔羊前進,避免轉群過程中發生突發事件。最后,轉群之前要根據羔羊體重、大小、日齡等確定轉群時每個圈舍的飼養密度,防止過多羔羊轉入同一空舍,造成擠壓或踩踏事故。
3)轉群之后首先,工作人員要及時清掃轉群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并用2%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噴灑消毒。然后,做好轉入舍的環境控制工作,保證羔羊的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最后,做好轉群后工作人員的值班安排,確保24h 都可以及時觀察羔羊的情況,既可以避免羔羊之間的打斗奪食,又可以及時挑選出健康狀態欠佳的羔羊進行單獨的飼養管理。
羔羊斷奶后,由吮吸母乳或者代乳粉完全轉變為采食飼料,會對羔羊的采食量產生影響。而轉群時間的選擇也會進一步影響羔羊斷奶后的采食量,早上或晚上轉群均會降低羔羊斷奶后的采食量。轉群之后,羔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來自不同圈舍羔羊的陌生感,均會導致食欲不振,采食量減少。但晚上轉群后,經過一夜的休息,羔羊對新環境和新伙伴有了一定的熟悉,且經過了一夜的空腹,第2 天羔羊的采食量會有所增加。另外,為了能夠使羔羊盡快適應新環境,飼料的組成與種類要與轉群之前盡量保持一致,等到適應一段時間之后再更換為其他階段的飼料。
不同的轉群時間會影響羔羊斷奶后的基本生命體征(心率、呼吸、體溫等)。若冬季轉群,則會由于冷暴露對羔羊的心率、呼吸、體溫產生影響,其心率隨著圈舍外氣溫的降低而逐漸升高,這是因為寒冷刺激導致了心率的增加,以維持羔羊機體正常的功能。轉群時寒冷的環境對羔羊呼吸的影響較大,通過提高代謝率、加快呼吸頻率等來對抗寒冷的環境,隨著對寒冷環境的逐漸適應,呼吸趨于穩定;另外,寒冷的環境也會使呼吸加深。當環境寒冷時,羔羊為了維持機體的相對穩定,會增加產熱,以保證體溫逐漸回升至正常狀態。總之,不同的轉群時間會對羔羊的心率、呼吸、體溫等產生不同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以維持羔羊自身內環境的穩定。
適當的轉群時間對羔羊斷奶后的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小,且能盡快恢復。若在冬夏季轉群,則均會導致羔羊體重的降低,冬季體重降低是由于外界環境的溫度低于羔羊的體溫,需要消耗能量,增加能源物質的分解,增加散熱以保證羔羊體溫的恒定;而夏季體重降低,主要是由于天氣炎熱導致食欲不振,采食量降低。若在春秋季轉群,則羔羊的體重變化較小,此時環境因素對轉群的影響較少,體重小幅度變化主要是由于轉群之后采食量較低導致的,等羔羊對新的圈舍和環境適應之后,采食量逐漸恢復正常,體重也開始慢慢增加。
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減少轉群對羔羊斷奶應激產生的不良影響。
羔羊轉群后會對新圈舍、新環境和新同群羔羊有很大的不適應,所以盡量保證飼養管理人員與原來的圈舍相同,或至少保持穿著相同的工作服,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轉群造成的應激。另外,也要禁止其他非飼養管理人員在此敏感階段進入圈舍。
為保證轉群后具有較高的采食量,應在轉群后的一周內保持飼料的相同性。等羔羊適應新圈舍和群體環境后,再逐漸將羔羊飼料更換為育成或育肥羊飼料,且采用逐漸換料的方式。
原則上羔羊的轉群不超過3 群合并為1 群,既能保證羔羊有較大范圍的活動空間,避免擁擠或踩踏事故的發生,又能減少不同群之間羔羊的打斗或奪食,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轉群之后,羔羊的采食量會有所降低。因此,在轉群后的3d 內采取少餐少食、逐漸增加飼喂量的飼喂方案。可以用葡萄糖飲水來解決飼料能量不足的問題,既可以避免飼喂過多導致羔羊消化不良,出現腹瀉等疾病,又能減少采食后剩余飼料的浪費。
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藥添加劑(板藍根、蒲公英等)、益生菌制劑(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葡萄糖、電解質、維生素等,有效緩解轉群對羔羊造成的應激;另外,有條件的養殖場戶可以采用“趕母留仔”的轉群方案,即在轉群前的5~7d 將母羊轉移至其他空懷圈舍,羔羊留在原來的圈舍,避免與母羊分群以及適應新環境造成的雙重應激。
轉群和斷奶都是羔羊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是轉群和斷奶均會對羔羊造成一定程度的應激,兩者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轉群時間的選擇會對羔羊斷奶應激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采食量、生命體征、生長發育方面,因此每個養殖場戶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轉群時間,最大限度的減少轉群對羔羊斷奶應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