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雯
碧水青山任鳥飛,白云悠悠映水城。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揭陽水系發達,有著“水上蓮花”“嶺南水城”的美稱。近年來,揭陽奮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夯實水污染防治基礎,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2022年,揭陽榕江、練江、龍江重點流域水質穩定改善,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國293個地級市第13位,全省第4位,全市11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63.6%,無劣Ⅴ類斷面,達到省預期目標,榕江龍石斷面已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練江青洋山橋斷面達到Ⅴ類、為17年來最好水質,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持續保持100%。
明方向——
高位推動強合力,治水按下“加速鍵”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河長巡河制度,切實履行管河責任,打好治污攻堅戰,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揭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第一總河長王勝,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支光南相繼帶隊到榕江開展巡河,強調要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
水環境治理一直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關系揭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揭陽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市委書記、市長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帶頭巡河督導,將水污染防治攻堅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提出必須鐵腕治污、科學治水,協調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重點工作任務。并多次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研究部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國考斷面攻堅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時同分管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對污染支流河長進行約談。
在揭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和統籌協調下,揭陽按下水污染防治“加速鍵”。
揭陽市生態環境局充分發揮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圍繞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印發實施《揭陽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錨定“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工作遠景目標,部署落實年度重點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務。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目標,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為抓手,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環境、水資源和水生態,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為加快補齊農村污水治理等短板,揭陽市印發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強化研判分析,“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深度謀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協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自然村“雨污分流”行動效果鞏固提升,全力攻堅治水“硬骨頭”。
強支撐——
聚焦科技創新賦能,專家“把脈”精準施策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曾有過“黑歷史”的練江,如今已恢復“白練”的本來面貌。2022年,練江青洋山橋斷面基本穩定Ⅴ類,為揭陽市有數據記錄17年來最好水平。
從“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練江的污染治理離不開專業技術團隊的把脈問診和技術指導。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省建筑設計院專門派出“智囊團”,為治水工程建設過程、設計和工程質量把控提供技術支撐,以科技創新支撐練江精準治污、科學治污。
在專家技術團隊的指導下,揭陽生態環境部門充分運用QV技術、無人船、輪式管道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加快管網、箱涵的排查和接駁,以破竹之勢完成“四水”、污染源駁接等整治任務,實現精確溯源、分析排口,科學實施“控源截污”,推動練江水質一點一滴改善。
“我們以專家技術團隊搭配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的形式,組建起了管網推進、污染源排查、化糞池督導等7個專項治理小分隊,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污染防治。”揭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充分發揮各方專業優勢的情況下,連積弊已久的箱涵也得到“診療”,攻堅成效顯著。
“要找出該管道存在的問題,盡快解決管道運行水位高、外水入流、入滲,污水廠進水濃度低的問題。”駐點揭陽的治水專家表示。2022年,為了提升榕江水質,揭陽堅持以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治污能力。
位于榕城區的市區污水處理廠的進廠主干管——榕江北側沿江截污管道運行年限已超10年。該截污干管管內水位長期處于滿水運行狀態,且污水濃度低,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減排效益。針對管道缺陷檢測,專家技術團隊采用多聲吶體系及水下智能機器人的滿水管道檢測技術,對榕江北側沿江(新陽排洪溝-梅東大橋)長度約6.96公里的截污管道進行勘察,查明管道內存在的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
結合排水干管水量、水位、水質及缺陷檢測成果,專家技術團隊對項目范圍內的截污干管及附屬設施做出綜合診斷評估,按輕重緩急程度提出針對“提濃度、降水位”的實施方案,助力提高污水處理廠治污效能。
攻難點——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疏通河流“毛細血管”
沿著榕江邊一路下行,河水清清,河邊綠樹成蔭,不少市民在廣場上悠閑地散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畫卷逐步呈現揭陽市民眼前。
為守護好榕江水系的“毛細血管”,在鞏固提升城市建成區6條黑臭水體的基礎上,揭陽通過摸清家底,助力推進榕江流域重點支流水污染防治。2022年以來,排查榕城區、揭東區各類水體共206處,對29條高指標劣Ⅴ類水體開展應急工程整治。組織各地各單位對劣Ⅴ類支流開展污染源排查摸底,制定消劣方案,落實達標整治。
“我們還通過印發實施‘十四五水質斷面設置及水質目標任務方案,實現對全市重點流域干流及217條重點支流水質監測全覆蓋,全面加強水質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2021年以來,揭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人員對60余條支流(或入海河流)開展現場調研,督促指導各地支流污染源排查、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工農業污染源防控。
為統籌推進農村水系“毛細血管”整治,揭陽市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民生實事來抓,按照“一水體、一方案”的要求,明確水體情況、污染源分析、治理措施及技術、長效管護機制等內容,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根據農村黑臭水體成因及污染程度,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采用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方式開展整治,因地制宜實施治理,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抓重點——
聚焦攻堅關鍵區域,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2022年,我們主要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從全流域整體推進向中心城區重點突破轉變,從中心城區以市區污水處理廠為中心的單中心模式向北部、中部水質凈化廠多廠協同處理的多中心模式轉變,從考核建設管網長度到考核污水收集效果轉變。”揭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三大轉變”,聚焦揭陽水污染防治攻堅關鍵區域,優化污水處理體系,加快推進污染源排查接駁,實現全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推動中心城區從以市區污水處理廠為中心的單中心模式向多廠協同處理的多中心模式轉變,可以提高現有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效能。目前榕城區北部、中部水質凈化廠正在加速落地中。
要想加快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能,補齊水污染防治短板,全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目前榕江、練江、龍江三大流域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79座,處理規模106.711萬噸、建成市政管網3757.16公里;其中榕江流域累計建成污水處理設施49座,處理規模49.951萬噸、建成市政管網1714.51公里;練江流域累計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3座,處理規模49.6萬噸、建成市政管網1936公里。龍江流域累計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7座,處理規模7.16萬噸、建成市政管網106.65公里。
通過加快實現污水處理廠互聯互通,織好“榕江流域中心城區污水次支管網和楓江流域污水干支管網”兩張網,對污水收集率和污水濃度進行考核,不斷推進污水有效收集和處理,確保實現水質穩定達標排放。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水清岸綠的綠美揭陽畫卷正在穩步繪就,接下來,揭陽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補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推動治污設施的建設、運營、管理形成良性循環,全面推進各項整治工作落地落實,譜寫群眾滿意的“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