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材編輯的日常工作模式需要加快轉型,而如何加快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則是擺在教材編輯日常工作中的首要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從充分認識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必要性、認真了解常見的教材數字化資源類型、將數字化思維融入日常工作的角度,對教材編輯日常工作中如何加快數字化資源建設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助力教材編輯加快轉型步伐。
[關鍵詞]教材編輯;數字化資源建設;數字化思維
在“互聯網+”時代,伴隨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教育改革不斷推陳出新[1]。各大教材出版社迅速跟進新形勢,搭建各類平臺,開發各種應用、題庫系統等。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授課的方式、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由傳統的“課上聽老師講、課下閱讀教材”向“線上線下結合、隨時隨地可學”的模式轉變[2],教材形式也從傳統的單一紙質教材向新形態教材發展,而配套數字化資源正是打造新形態教材的基礎和關鍵環節[3]。相比出版社技術開發的力度、市場對數字化資源的需求程度,目前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速度仍跟不上技術開發的步伐。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關鍵在于教材編輯,需要每一位教材編輯將數字化思維融入日常工作。因此,如何在原有工作路徑不被打破的基礎上,有效加快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是每一位教材編輯關注的焦點。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對教材編輯日常工作中如何加快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提出一些看法。
一、充分認識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筆者在中國知網上以“教材資源”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從檢索的整體情況來看,教材使用者對數字化資源的需求較為強烈,但教材開發者對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投入則不足。截至2022年12月,與“教材資源”相關的論文共計5050篇,其中,從教材使用者的角度發表的論文遠多于從教材開發者的角度發表的論文。例如,從教材使用者角度出發,以“利用教材資源”為主題的論文共計414篇,以“挖掘教材資源”為主題的論文共計226篇,以“使用教材資源”為主題的論文共計101篇,以“依托教材資源”為主題的論文共計35篇,以“借助教材資源”為主題的論文共計31篇等。而從教材開發者角度出發,以“建設教材資源”或“教材資源建設”為主題的文章則較少。雖然這些數據不能代表真實的教材資源需求和建設情況,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教材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尤其是教材數字化資源。
關于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科學出版社在多年前就研判了新形勢,搭建了教育綜合服務平臺、題庫系統,開發了App、二維碼應用平臺,在教材中使用了VR/AR等技術。未來的教材數字化資源將以不同形式展示,其可能是基于web及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教材,可能是基于web及移動互聯網的數字化課程,可能是基于web及移動互聯網的測試系統,也可能是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行為分析產品,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就是要有大量的精品教材數字化資源。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不是教材編輯工作的附加部分,而是有機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這還可能成為教材編輯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教材編輯工作轉型的基本落腳點。只有每位教材編輯將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融入日常工作,利用數字化思維推動工作方式、工作對象、工作內容的轉型,促進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常態化,才能實現教材數字化資源的“點、線、面、體”式多維應用。
二、認真了解常見的教材數字化資源類型
教育出版的新產品是豐富的,有紙質的、電子的、數字的,有文字的、音頻的、視頻的,有單一的、多樣的、復合的,還有硬件加軟件、內容軟件、知識鏈[4]。
教材編輯需要收集的教材數字化資源也是多樣的。筆者就常見的教材數字化資源類型進行整理,結果如表1所示。教材編輯需要對這些教材數字化資源進行了解,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加快轉型步伐。
三、將數字化思維融入日常工作
時代發展要求教材編輯在工作方式、工作對象、工作內容上實現轉型,要求其在現有工作模式的基礎上轉換思維。教材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教師和學生當下的教材使用模式、互動模式已經發生變化,教材編輯如果仍采用傳統模式開展工作,其開發的教材就無法跟上形勢變化。
教材編輯要想轉換思維,就要了解教師和學生使用教材的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因為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方式已經發生革命性改變[5]。在傳統紙質媒介時代,知識是單向流動的,而且知識輸出形式單一,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這時候的教材主要是教材編寫者和教材編輯進行選題溝通后撰寫的,在之后的重印、修訂等過程中,有關教材修訂的反饋機制也不夠完善,教材的重印、修訂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教材編寫者的反饋。在數字化時代,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多樣化,知識的流動方式不再限于文字、圖片,還能是音頻、視頻等[6],教材編寫者掌握的素材也越來越豐富,不僅有教材設計方案、PPT等,還可能有記錄學生學習數據的材料、上課的音視頻資源、師生問答記錄等,當下的教師和學生也可以便捷地、直接或間接地向教材編輯反饋教材使用體驗,教材編輯則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后臺數據并對教材進行升級。
對比上述工作模式,筆者認為在教材數字化建設的初級階段,教材編輯的常規工作并未發生變化,依舊以選題策劃、教材出版、教材營銷為主體。因此,教材編輯應對工作思維進行升級。
(一)選題策劃思維升級
教材編輯在進行選題策劃時,應該繼續沿用系列化、精品化思維,因時而變、因勢而為,在過去的選題策劃思維中融入創新意識,認識到新形態教材、數字化在線課程、數字化資源包等都屬于產品形態。教材編輯在做調研、與專家溝通的過程中,要深入思考受眾的多樣化需求,進一步挖掘教材背后的數字化資源。教材編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教材數字化資源的權威性和引領性很重要,要優先加強與官方教育組織的交流合作,如相關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深入開發權威性教材背后的數字化資源,集中精力建設教材數字化資源;第二,選題策劃工作不能完全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也要綜合考慮產品線的建設以及教材是否適合收集數字化資源,即教材編輯要將精力用在刀刃上。為了避免在工作中對教材數字化資源的無序收集,教材編輯可以對各學科常見的數字化資源進行調研,并在選題介紹表中形成固定模板,再發給擬合作的教師,讓其分類填寫或用于后續的溝通和交流。
以科學出版社開發的財政學系列教材為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對配套習題的需求都是比較熱切的,然而教材中習題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教師出題、學生學習理解知識點的需求。因此,科學出版社負責該系列教材的編輯首先與該系列教材的主編及編寫者進行充分溝通,收集大量習題資源;其次在后期配套推出科學出版社開發的題庫,該題庫相當于該系列教材1.0版本的數字化資源,其與紙質教材同步建設,并以紙質教材為藍本,依據紙質教材的體系架構和內在邏輯進行習題關聯及配套設計,這不僅便于教師出題參考,也能有效輔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最后進一步加深對教材數字化資源的認識,在后期日常工作中優化題庫,并計劃進一步收集視頻等資源,再推出該系列教材2.0版本的數字化資源。
(二)出版過程思維升級
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所指的出版過程,主要指教材交稿運作以及之后教材重印和再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材編輯需要嘗試應用新技術,并且采用產品迭代思維進行產品開發。
在傳統教材的出版過程中,教材的排版、二維碼的制作、XML 文件的處理一般由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教材編輯不必掌握相關的技能。而在新形勢下,教材編輯需要加強相關學習,深入了解和應用新技術,從而助力教材數字化資源的深入開發。
相較于掌握相關技能,教材編輯的產品迭代思維更為重要。“互聯網+行業”思維其實就是將產業積累的優質靜態資源、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海量動態資源與行業的業務需求結合起來,通過數據整理和數據挖掘,進一步發現其中的潛在商業價值,催生跨行業、跨地域的商業模式。技術和平臺在不停地更新,產品也勢必會不停地更新,與此同時,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未來新型教材的開發不會是一步到位的。因此,教材編輯要時刻以產品迭代思維開發教材,若是初版教材未能收集的數字化資源和未能添加的功能,可以在教材重印和再版的時候進一步優化。
以筆者策劃的人力資源管理實戰型系列教材為例,筆者采取產品迭代思維進行產品開發,即成熟一本做一本,成熟一套做一套,該系列教材共計10本。在日常工作中,筆者通過與這10本教材的主編進行多次溝通,發現他們響應學校號召,錄制了相應的課程,且收集了大量的案例以及拓展材料。在充分溝通后,主編們對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以及未來教材形態的變化有了充分的認識,并且表示非常愿意配合出版社的工作,對產品進行不斷迭代升級,并在后續配合整理相關的教材數字化資源。后期,主編們對相關課程視頻的重難知識點進行了拆解,將每個知識點對應制作成3—5分鐘的視頻,并且增加了大量鮮活的案例和拓展材料。限于當時的平臺和技術水平,筆者優先考慮把這些資源做成二維碼放在每本教材中。隨后,筆者和主編們進一步溝通擴充教材數字化資源的計劃,擬在該系列教材中增加習題及解析(為題庫做準備)、實訓內容等,希望編寫者能夠有意識地按照知識點(或某種特定的順序)來收集相應的材料,將這些材料在教材后期的重印、再版時補充進去,部分成熟的教材也可以逐漸做成電子教材,實現教材的互動功能。此外,筆者還計劃結合科學出版社的其他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教材和專著,優化組合,深入進行知識點拆解、碎片化整理等工作,形成人力資源特色教材產品群。教材數字化資源可以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升級,教材編輯的工作思路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編寫者對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認識也會更深刻,未來雙方的合作也會更加順暢、深入。
(三)教材營銷思維升級
教材轉型升級的目的是向受眾提供知識服務。什么是知識服務?從教育領域來講,筆者認為教材向受眾提供的知識服務指教材融入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全流程服務,支撐教學創新。教材編輯的營銷工作不是簡單地將教材推廣出去,而是要對教師教學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全面了解用戶行為習慣,進而優化教材。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過程也是教材編輯融入教學的過程,要想讓教材向受眾提供全流程的教學服務,教材編輯就要把握教學創新的抓手,在營銷推廣時不僅宣傳現有教材的優點,還要及時收集受眾反饋信息,了解受眾對相關教材數字化資源的需求。例如,教材編輯參與營銷會議,其傳統營銷的方式以教材展示、收集教師使用教材的信息為主,而實際上教材編輯的營銷工作應該深入教學活動,除了常規營銷動作,還要收集用戶需求、用戶反饋、用書教師課程上積累的數字化資源等。如果能夠運用專業工具收集意見、展示教材,則其教材營銷思維將進一步升級。
總之,教材編輯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具備數字化意識,才能加快教材開發的數字化轉型,進一步積累教材數字化資源。教材編輯無論是與數字化資源專家溝通未來教材的形態,還是與學科專家溝通教材設計理念,抑或與授課教師溝通教材提升空間,又或者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都能大大開拓日常工作思路,獲取教材設計靈感,為教材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四、結語
常說“未來已來”,但未來各種產品形態到底是什么樣的,沒人能給出準確描述,因為這些產品都在不斷更新,而推動產品創造的動力就來自人類的智慧。同樣的,未來的教材,或者說未來可能不再是教材,而是一系列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就是打造未來教材的起點。教材編輯理應端正態度,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加快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步伐。可以預見,教材編輯在進行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會碰到不少困難,如數字化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產品設計思路不夠廣闊,無法融合已有的數字化資源與紙質教材內容等問題。教材編輯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主動性,不斷深化對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的認識,助力教材的轉型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戚群.論教材出版的融合發展[J].采與編,2020(06):117-118.
[2]趙部.“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教材融合出版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與出版,2021(08):90-94.
[3]吳燕伶.教材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22(05):227-229.
[4]謝清風.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六個向度[J].科技與出版,2021(01):36-42.
[5]張晶晶,郭昕宇.技術賦能:互聯網時代教材數字化出版芻議[J].中國編輯,2021(01):58-61.
[6]王洪波.數字化教材開發應用與研究[J].傳媒論壇,2020(24):167-168.
[作者簡介]張寧(1982—),女,河南封丘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