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童年的發現》結尾處寫老師把“我”轟出了教室。“我”安慰自己,“重大的發現”有時還會帶來風險。原文如下:
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
課文結尾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調侃“我”被老師誤會而被轟出教室的事實:“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得出結論后,“我”格外高興,覺得還沒有人發現這個規律。后來,在六年級的生物課上,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不由得笑出了聲,因此被老師誤解,還被轟出了教室。
這句話一語雙關。“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既暗指了歷史上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也表達了“我”對被轟出教室一事的看法。言下之意,“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說,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是一種夸張的、自嘲的表達,也是風趣幽默的一種體現,再次體現出兒童獨有的可愛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