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春秋冬夏,顯四時之序;二十四節氣,映生命輪回。
姥姥家的小園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農家院落。
“大暑三秋盡,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大暑時節,萬物欣欣向榮,烈日愈加當頭。然而,這里總有水。姥姥姥爺時常泵水來澆灌園子,甘香清冽的水,潑灑著,環繞著,滋潤著這一片盈盈綠意。時而天降甘霖,我站在屋檐之下,恰似游魚躲在清荷之下,聽著天邊積云翻涌的滾滾浪濤,看著雨露沖刷著暑意,感受著雨水送來的陣陣清涼,心里直呼“快哉”!
當西邊的天空褪盡它最后一抹玫瑰紅,姥姥姥爺仍在園中辛勞躬耕。在萬物蓬勃生長的時節,他們仿佛仍有著年輕人的體力和干勁。夜晚來臨,頭頂是倏忽而過的英仙座流星雨,耳畔是清風伴著鳴蟬,我陶醉于其中,仿佛這美好的一切都沒有盡頭。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立秋已降。
立秋時節,正值葡萄成熟。姥姥姥爺和往年一樣于墨綠色的枝葉間摘下一串串飽滿晶瑩的果實。然而如今,我在不經意間看到他們微微佝僂的背、略顯僵化的胳膊,他們的身體已不似往年。我仿佛透過繁枝累實看到了遍地的金黃,又看到了滿目的蒼夷。一陣秋意襲來。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大雪時節,銀裝輕籠天地,然而我卻得知,姥姥家的小院要拆遷了。望著蒼穹與平地之間這一片素白,無盡的喜樂哀愁涌上我的心頭,沖擊著我的脈搏。對這片凈土無盡的暢想與留戀,使我的心隱隱作痛。我為姥姥姥爺不必再辛勞而松了一口氣,可我又怎能接受小園即將被無情推倒的現實!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又是一年立春,我仿佛沒有走出那個嚴冬。冬日里不盡的寒意與蒼涼,似乎仍然縈繞在我的心頭。早春的風雪啊,余寒未盡,雪飄落于掌心,令人更覺冰冷。可掌心的雪花很快融化了,融成晶瑩的珠玉,仿佛冬日的一滴眼淚,又仿佛一面小鏡子,映出不再蒼白單調的碧空,映出這個世界隨節氣流轉更替悄然發生的變化。
“春幡春盛,一陣春風吹酒醒。”在那一瞬間,我仿佛窺見了某種真理。那些逝去的從未消散,它們正隨著二十四節氣輪回往復,化為待時而萌的碧草,化為一場春夜喜雨,化為秋分的紅楓、冬至的白雪,紛然飄落在肩頭,在我們人生的某個春天再次翩然起舞。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第一中學】
點評
本文以“節氣變化”為線索,娓娓講述了“我”見證姥姥家的小園興衰變遷的故事,將二十四節氣的流轉往復,人、物的生命歷程和“我”于節氣變化中頓悟的哲思,有機地交匯和融合。語言清新婉麗,描寫景物靈活生動,傳情達意真切動人;結構清晰,以節氣為序,脈絡分明;詩詞的引用、化用,更顯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