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清

飛翔的鳥兒離不開天空,即使停駐,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樹梢;茂密的葉離不開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歸根的懷抱;漂泊的浮萍離不開水,即使輕盈無依,它也需要水的環繞。當人們遠走他鄉,當人們踏遍天涯,總有那么一個地方讓他魂牽夢縈。那,便是故鄉。
關于故鄉,余光中的一番話深邃而有力:“有那么一座城,錦盒一般珍藏著你半生的腳印和指紋,光榮和憤怒,溫柔和傷心,珍藏著你一顆顆、一粒粒不朽的記憶。故鄉,便是那么一座城?!惫枢l的天,故鄉的云,故鄉的水,故鄉的人……從故鄉中走出的我們,永遠褪不盡故土的芳香。
對故鄉的依戀仿佛一根細繩,牽著每一個離鄉的中國人的心。無論是留學海外的學子,還是外出謀生的農民工,抑或是在異鄉工作的人們,每逢佳節總要想辦法回到故鄉,和家人團圓。即使歷經歲月的變遷,中國人的這個習俗從來沒有改變。如果因事牽絆無法回家,也要給父母打個電話;即使聽一聽故鄉的聲音,也會得到安慰。
對故鄉的眷戀,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骨血。從《采薇》中的“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春江花月夜》中的“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從《春望》中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到《秋興八首》中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離鄉愈遠、愈久,想起故鄉時,愈令人惆悵。于是,有人總結道:“因為那是古中國幽渺飄忽的氣質;近時,渾然不覺,但愈遠,愈令人神往。”
氣質,是啊。故鄉的一物一人,都染上了故鄉的氣質。有人愛故鄉的霧,于是他變得溫柔;有人愛故鄉的樹,于是他變得高潔;有人愛故鄉的梅,于是他變得堅忍……故鄉的氣質,浸透了每個人的靈魂。
當我們輕撫地圖上那個標著故鄉名字的小圓圈時,眼前閃過的是過去的種種。不得不承認:故鄉凝成了我們,我們走成了故鄉。我們痛哭,故鄉也在默默流淚;故鄉被辱,我們也會心如刀絞。每個人都牽了一根故鄉親手遞來的繩。她囑咐你,讓你把繩系在腰間。當你踏上旅途時,她對你說:“常回家看看?!?/p>
故鄉啊,讓游子魂牽夢繞的地方。拴在我們腰間的繩抖了一抖,便散發出無盡的故土的芳香。
【甘肅慶陽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