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間藝術區集合了劇場、影院、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坊,798藝術區成為藝術展覽和時尚活動的集散地,隆福寺文創園體現著現代與古老的交融;在江蘇南京,南藝后街·鼓樓水岸藝術街區廣場上默劇演員的表演贏得滿堂彩,文創市集里非遺藝術品琳瑯滿目,詩歌會、電音節等活動讓游船變身水上藝術空間;在廣東深圳,2022年首屆蛇口戲劇節將戲劇表演與公共空間結合,工業遺跡、商城、藝術中心、創意園區、自然景觀等都成為舞臺,青年表演者和藝術創作者共同探索“戲劇與新空間”的無限可能。互動影像裝置、雕塑作品等現代藝術的“鑲嵌”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同一座開放共享的博物館;經過改造的上海百禧公園成為文創集市、藝術長廊、公共活動舞臺等的匯集地,一些餐廳融入藝術設計變身新型美術館,各類主題展覽走進大型商場,公共座椅、路牌標識、垃圾箱、照明燈等設計得越來越美觀……藝術日漸“走出”傳統的固定空間,“進駐”煙火氣十足的生活場景,使城市成為“開放的美術館”。
藝術要以更高效、更科學的方式與市民生活相結合,不僅要用藝術激活城市空間,還要讓城市生活本身也成為藝術,讓城市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詩意棲居地”。融入城市的藝術,在美化空間的同時連接生活,傳遞溫暖,涵養人文氣質。可欣賞、可游玩、可親近、可分享的藝術,為城市增添文化趣味。藝術通過“以美育人”,潤物無聲地塑造著城市的文化品格。
藝術生活、文化氣息、趣味生活、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