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習作,如何才能吸引讀者眼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呢?這需要同學們在寫作時,給故事制造懸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賣關子”。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能使讀者對故事的發展充滿期待。
上課了,老夫子走進教室。他手里拿著一個黃黃的橘子,對我們說:“這次作文課,我們來寫一種水果,現在來觀察一下這個橘子吧!”
我們一個個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地盯著那個橘子。這不就是一個普通的橘子嗎?這有什么可觀察的呀!
看到我們滿臉疑惑,老夫子開始啟發我們:“可以通過形狀、大小、味道等進行觀察。”我們就按照老夫子講的順序觀察起來,并且記在本子上,有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動筆了。
“你們都沒有認真觀察,就要開始動筆了嗎?”老夫子不滿意地皺起了眉頭。
老夫子又拿出來一個蘋果:“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個蘋果和剛才的橘子有什么區別呢?”大家又開始觀察起蘋果,果然比出了門道。紛紛開始發言:“雖然形狀都是圓的,但顏色不同。”“觸摸的手感也不一樣。”
老夫子說道:“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我們發現兩種水果的區別。現在大家可以試著動筆寫寫看。”
同學發言
楊尚平:小作者把題目起得很有趣,可是寫起來卻是平鋪直敘的,一點也沒有神秘的意味。可惜了這么好的題目。
李子玨:開頭描寫老夫子讓大家直觀地觀察橘子的形狀,想象橘子的味道,但作文開頭部分沒有和讀者“賣關子”。這樣的習作,讀了第一自然段,我就不想再往下讀了。
趙楷:小作者可以運用倒敘或插敘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先拋出引子,再圍繞引子展開描寫,最后揭示出真相。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呀!
臧老師評說
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習作,小作者過于平鋪直敘。整篇習作不加修飾,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標題是“神秘的作文課”,但習作并未體現出神秘的色彩,反而感覺枯燥乏味。如果把第一自然段改為:“今天,老師拿來一個東西,讓大家猜。同學們猜形狀是方的?不對!味道是苦的?不對!是糖果嗎?也不對!那到底是什么呢?”這樣一來,就增加了習作的神秘感。
“賣關子”的方法一共有三種,第一種倒敘,把事情的結果前置,先說明結果,再一步步展開事情的過程。第二種找出一個矛盾沖突點,圍繞這個點一步步揭開謎底。第三種插敘,補充說明事情的真相。同學們試著修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