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軍
靖西市南坡鄉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靖西 533812
1.1.1 危害癥狀
杉木炭疽病是杉木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屬于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潛伏在杉木的樹梢上部,依靠風、雨等進行傳播。杉木染病后,葉子漸漸變黃,隨著病情的加重,葉子的顏色會越來越深,嚴重時還會導致嫩梢枯死,甚至會使整株杉木死亡,對杉木育苗與造林具有較大的危害。通常情況下,炭疽病對杉木老枝的針葉危害性較大,對杉木莖部危害較輕。當病枝及病葉枯萎死亡時,在比較潮濕的環境下就會出現許多孢子堆,顏色主要呈現紅色。
1.1.2 發生規律
杉木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潛伏在病樹中越冬,待次年溫度上升后就開始迅速繁殖,炭疽病發生的高峰期大多是在每年的4—5 月,6 月之后就有明顯下降趨勢[1]。當林地排水條件不好,土壤貧瘠、板結積水時,就會影響杉木根部的呼吸,從而造成杉木抗病性減弱,加大該病發生的概率。
1.1.3 防治措施
第一,種植杉木時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工作人員選擇的造林地條件不能過差,應具有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等優點,從而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增強杉木的抗病能力。第二,種植杉木時,工作人員要選擇長勢較好、無病蟲害的苗木,種植苗木前要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可以使用多菌靈等藥劑對苗木根部進行消毒,以有效殺死病菌。第三,栽植杉木后,工作人員要做好撫育管理工作,及時清除雜草,疏松土壤并做好施肥及排水工作,避免造林地排水不及時而影響苗木根部的呼吸,從而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發生概率。第四,一旦發現被炭疽病感染的杉木,工作人員要及時進行燒毀并消毒;也可用1%波爾多液800倍液進行噴灑,或用6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進行噴灑,能有效防治杉木炭疽病。
1.2.1 危害癥狀
黃化病又稱黃葉病,主要分為黃化型和黃化枯死型,雖不具有傳染性,但杉木一旦被黃葉病感染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黃化型黃化病會使杉木幼嫩的葉及莖的顏色由綠色逐漸轉變成黃色,慢慢出現褐色的斑點,嚴重時還會導致整株杉木顏色變黃或者呈現紅褐色,杉木生長停滯,對于杉木的健康生長十分不利。黃化枯死型黃化病會使杉木呈現明顯的衰退現象,樹冠從上至下慢慢出現枯葉,葉片逐漸喪失光澤感,葉子顏色逐漸轉變成紅褐色并出現枯死現象。
1.2.2 發生規律
黃化病通常在1—5 月發生較為嚴重,造林地土壤濕度較大、土壤不肥沃易導致黃化病發生。若林間排水條件差、雨季來臨時無法迅速排水,就會造成林間土壤積水過多,杉木根部呼吸不暢,易腐爛,從而加劇黃化病的發生。
1.2.3 防治措施
第一,栽植杉木時,工作人員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造林地,保證所選擇的林地土壤肥沃、土質疏松,同時要做好整地工作,避免在地勢較低的地區種植杉木[2]。第二,工作人員可適當在林地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林地缺錳元素時就會導致杉木葉片出現黃化,因此可以在林地適量噴灑一些含有錳元素的藥劑,以加快杉木葉子返青,減少葉子黃化,保證杉木健康生長。第三,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及林間的通透性和光照條件,從而降低黃化病發生概率。第四,當杉木發生黃化病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將病株進行清理并燒毀,或噴灑60%退菌特1 000倍液,每隔7 d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可以有效防治黃化病。
1.3.1 危害癥狀
葉枯病主要危害杉木的嫩梢和針葉,杉木嫩梢染病后,主要表現為出現梭形的病斑,病斑會隨病情的加重而擴大侵染面積,嫩梢的顏色由綠色轉變成褐色,直到枯死。杉木針葉染病后,前期葉片會出現針頭大小的斑點,隨后不斷向周圍擴散形成病斑,之后會形成橢圓形的褐色斑點,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枯萎。
1.3.2 發生規律
葉枯病病原菌通常會在溫度適宜時大量繁殖,以風、雨作為傳播媒介進行擴散。林分郁閉度過高、種植密度過大等都會影響林間的透光性和透氣性,造成杉木發育不佳,從而大大提高葉枯病的發生概率。此外,在風口或者林地邊緣種植杉木,或者該地區年降雨量較多,都會誘發葉枯病。
1.3.3 防治措施
第一,種植杉木時,工作人員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在造林地種植的品種,可以有效減少葉枯病的發生。第二,工作人員應該選擇具有土質疏松、土壤肥沃、背風、低洼等特點的造林地,并根據所選的杉木品種來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避免密度過大使林間的透光性和透氣性受到影響,導致發生葉枯病。第三,工作人員要做好杉木的修枝工作,以有效提高林間的透光性,增強杉木的抗病能力。第四,工作人員要做好追肥工作,定期施加含有磷、鉀等元素的肥料,以提高杉木的抗病性。第五,工作人員要合理把控林地土壤含水量,降雨后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土壤中含水量過高而影響杉木根部的呼吸,減少葉枯病發生概率。第六,工作人員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再用80%代森錳鋅1 000倍液進行噴灑,可以有效防治葉枯病。
1.4.1 危害癥狀
赤枯病屬于真菌性病害,對杉木幼苗危害性較大。杉木幼苗染病后,頂端的嫩梢顏色會由黃色轉變成褐色,且出現小斑點,隨后嫩梢就會慢慢枯萎,病斑的顏色由褐色變成黑色,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杉木枯死[3]。夏季高溫時,杉木幼苗的基部十分容易被紫外線灼傷,赤枯病病原菌就會從傷口侵入,導致杉木幼苗被感染,在杉木針葉上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褐色斑點,一旦濕度過大,還會產生黑色分生孢子角,使杉木出現枯頂現象。
1.4.2 發生規律
種植杉木的地區溫度較高、濕度較大、降雨量較豐富時,是赤枯病暴發的高峰期。若杉木長勢不佳、抗病能力較差,也十分容易發生赤枯病。
1.4.3 防治措施
第一,杉木育苗時,工作人員要科學選擇育苗地;造林前,工作人員要及時進行煉山工作,對土壤進行深耕,并用石灰粉進行消毒。第二,工作人員要合理控制杉木的種植密度,一旦發現杉木的種植密度過大,要及時做好移除工作,以提高林間的透光性和通風性。第三,工作人員在杉木生長的各階段都要及時施肥,保證杉木能獲得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提高自身抗病性。第四,工作人員要時刻關注杉木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病樹,要及時移除并進行燒毀,以免危害其他健康的杉木[4]。第五,夏季高溫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做好灌溉及遮陽工作,避免苗木被灼傷。
2.1.1 危害癥狀
白蟻是杉木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對幼樹的危害性較大,主要通過啃食杉木的根部及樹干等部位,導致樹干的營養運輸受到阻礙,嚴重時還會導致杉木出現空心而死亡。杉木遭受白蟻危害時,樹干會出現蟻道,樹冠上的葉子會漸漸黃化變少,導致杉木長勢變弱,木材有白蟻蛀食的通道,嚴重時就會出現空心。一旦白蟻大規模暴發,就可能導致杉木成片死亡。
2.1.2 發生規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白蟻通常1 年發生1 代,通常在3—7 月危害杉木,其中4—6 月是高發期,此階段氣溫較高,濕度也較大,有利于白蟻的活動和繁殖。白蟻主要在地下建巢,喜歡在土壤濕潤、地勢較高的地區生存,若杉木種植的林地選擇不合理,就會導致白蟻數量增多,進而大量啃食杉木。
2.1.3 防治措施
第一,工作人員可在白蟻較為集中的地方挖穴坑,在坑內放置一些嫩葉或者稻草,用雜草平鋪在穴坑的上方,定期觀察穴坑的情況,一旦發現白蟻集中在穴坑中,可以使用滅白蟻藥進行殺滅。第二,工作人員可使用壓煙槍對白蟻的主要通道口進行放煙,隨后用泥土將白蟻的其他通道口封死,減少煙霧流出,可以滅殺整個蟻穴中的白蟻[5]。第三,在杉木幼苗期,工作人員要及時做好除草工作,從而破壞白蟻的生存環境;還要時刻關注杉木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被白蟻啃食過的杉木,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并將蟻巢燒毀;也可以適當引進一些白蟻的天敵,如蜘蛛、蜻蜓等,通過天敵防治減少白蟻的數量。
2.2.1 危害癥狀
杉梢小卷蛾在幼蟲時期對杉木的危害較大,幼蟲主要通過蛀入杉木嫩梢或者頂芽使杉木生長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杉木出現枯梢現象。2 齡以下幼蟲開始取食杉木嫩葉,3 齡以上幼蟲開始蛀入樹干進行啃食。隨著蟲齡的增大,杉梢小卷蛾對杉木的啃食會越來越嚴重。由于杉梢小卷蛾具有較快的繁殖速度和較強的繁殖能力,幼蟲的數量會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增加,對杉木造成毀滅性傷害。
2.2.2 發生規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杉梢小卷蛾1年發生2~5代,3—4 月蟲蛹羽化為成蟲,產卵于杉木嫩梢葉背面主脈邊緣,幼蟲孵化后開始取食嫩葉。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杉梢小卷蛾的繁殖和擴散,尤其在持續的溫暖濕潤條件下,杉梢小卷蛾可能會呈現出暴發態勢。如果選擇海拔較低的山地丘陵作為造林地且進行純林種植,就易使杉梢小卷蛾大面積發生。
2.2.3 防治措施
第一,工作人員可以進行營林混交,如用杉木與楓楊進行混交造林,以有效改善杉木純林種植環境,減輕杉梢小卷蛾的危害。第二,工作人員可以人工摘除蟲苞并集中燒毀,以減少杉梢小卷蛾數量。第三,一旦蟲害大規模暴發,工作人員可用80%敵百蟲500 倍液混合30%樂果乳劑殺滅第1 代幼蟲;對于2~3 代幼蟲,可以使用50%氧化樂果1 600 倍液進行噴灑,能有效減少杉梢小卷蛾的數量。
2.3.1 危害癥狀作者信息雙條杉天牛對杉木的危害十分嚴重,主要以幼蟲汲取樹干木質部的營養并將木質部蛀空,使杉木受到嚴重的損傷,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杉木死亡。
2.3.2 發生規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雙條杉天牛通常1 年發生1代,但少數情況下也會發生2 代,如遇暖冬,雙條杉天牛可能會呈現出暴發態勢。雙條杉天牛成蟲喜歡在杉木枝干內越冬,待到第二年春天羽化。成蟲喜歡在樹勢較弱的杉木上產卵,幼蟲孵化后危害樹皮。杉木種植密度較大、樹木抗性較弱時就十分容易遭受雙條杉天牛危害。
2.3.3 防治措施
第一,在選擇苗木時,工作人員要選擇長勢較好、抗蟲性強的苗木,注重苗木的檢疫工作,避免引入帶蟲的苗木。第二,栽植杉木后,工作人員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為杉木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增強樹勢。第三,工作人員要做好林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時清除殘枝爛木,并集中燒毀。第四,工作人員可以適當引入雙條杉天牛的天敵,如腫腿蜂、啄木鳥等,以有效減少雙條杉天牛的數量。第五,雙條杉天牛的數量較多時,工作人員可用20%吡蟲啉可濕粉性劑1 500 倍液進行噴灑,每7 d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可以有效防治雙條杉天牛。
廣西壯族自治區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十分適合杉木生長。但隨著杉木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病蟲害問題也日趨嚴重,對當地杉木產業造成較大威脅。因此,工作人員要根據當地杉木常見病蟲害發生特點,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杉木健康生長,提高杉木種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以實現杉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