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璐 高乾 夏重梁
甲 問你個問題?
乙 您說。
甲 你有爺爺嗎?
乙 你有爺爺嗎?
甲 我們都有。
乙 我也有啊!這怎么說話的?
甲 那你爺爺有病嗎?
乙 你爺爺才有病呢!
甲 你怎么知道?
乙 這位打一上臺就沒說過一句人話!
甲 不是,我爺爺真有病!
乙 什么病?
甲 就在他這兒(指頭)有一個東西。
乙 什么東西?
甲 就這眉骨后面——“啪”!
乙 你爺爺腦子里有鞭炮?
甲 你爺爺腦子里有竄天猴!
乙 這不你說的嗎?
甲 子彈頭!知道嗎?
乙 子彈頭?怎么回事兒?你給我們說說。
甲 那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爺爺就想成為一名八路軍。乙 干嘛想啊,去報名啊!
甲 去啦,讓人攆回來了。
乙 沒同意?為什么?
甲 看見我了嗎?
乙 你?
甲 我這個頭……
乙 不高。
甲 隨爺爺。
乙 爺爺多高?
甲 一米四。
乙 一米四也太矮了,這還沒槍高呢!
甲 咱是不得先問問,人家那年剛多大?
乙 多大?
甲 13歲。
乙 那還是個孩子。
甲 對嘛,老話說23還猛一竄,13不還沒躥起來嘛!
乙 那躥起來以后呢?
甲 一米四二。
乙 那竄不竄也沒什么區(qū)別!
甲 多2公分呢。
乙 一米四二就封頂了?
甲 別看爺爺個頭小,但志向大!他要參軍,找到部隊,到那就喊:“哪個是指導員啊?出來,我要參軍,打鬼子!”
乙 有志氣。
甲 指導員出來了,大腦袋,又高又壯,出來就問:“這誰說話呢?”
乙 視野盲區(qū),壓根兒沒看見啊。
甲 指導員一低頭,“嚯,留神我差點踩著你。小朋友,你報國心切我理解,可你這個頭也不達標啊,聽話,回家,長高了再來!”爺爺一聽,“你說的啊,個子長高了我就來啊!”
乙 對!長高了再來!
甲 爺爺回去了,轉天又來了。
乙 怎么又來了?
甲 一量身高兩米二。
乙 兩米二?爺爺吞了根電線桿子?
甲 他不是著急嘛!
乙 著急也長不了個啊。
甲 他一宿沒睡覺,把兩條褲腿接一塊兒,踩著高蹺就來了。
乙 爺爺還挺有主意!
甲 最后我爺爺還是入伍了。
乙 怎么進去的?
甲 那“胖大頭”指導員說爺爺這股子機靈勁兒,早晚會派上用場。
乙 還真是。
甲 進了部隊爺爺就專門練槍法。
乙 干嗎專練槍法啊?
甲 他這個頭兒跟人拼刺刀?
乙 還是練槍法吧。
甲 舉槍、瞄準、射擊(動作),三點成一線,固定靶,“啪”!
乙 一槍一個!
甲 移動靶,“啪”!
乙 指哪打哪!
甲 全身靶,“啪”!
乙 百發(fā)百中!
甲 人頭靶(指乙),“啪”!
乙 往哪兒打呢?
甲 別說人頭靶,就是“飛行靶”也不在話下!
乙 飛行靶?什么意思?
甲 但凡帶翅膀的,在他面前飛不了一回合!
乙 帶翅膀的都能打?
甲 練到后來我爺爺得了個外號。
乙 什么外號?
甲 板橋集第一“百里守約”!
乙 你爺爺這外號還挺潮!下路單帶?這不打游戲呢嘛!
甲 那是后來我給他取的。
乙 還挺形象!那怎么叫板橋集呢?
甲 這跟爺爺的經歷有關,爺爺一生征戰(zhàn)無數,印象最深的就是“板橋集戰(zhàn)斗”。
乙 “板橋集戰(zhàn)斗”我知道,板橋集就在咱們安徽蒙城縣境內。
甲 那個時候,國民黨頑固派就怕我們共產黨領導的抗戰(zhàn)力量越來越壯大,他們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在日寇的誘敵政策影響下,第二次反共高潮一觸即發(fā)。
乙 太可氣了!
甲 當時的蒙城板橋集已成為中共豫皖蘇區(qū)黨委通往中共淮上地委的咽喉要道,為了保證暢通無阻,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五旅奉命來板橋負責守衛(wèi)工作。與此同時,在豫皖蘇邊區(qū),國民黨第105師、第135師進駐渦陽境內,騎8師進駐蒙城以南,騎2軍渡過沙河,桂系第127師進至正陽關地區(qū),與日軍駐守徐州之第21師團、駐蚌埠之第13獨立混成旅團,以及日偽軍遙相呼應,對我軍形成夾擊態(tài)勢。
乙 憋死你!幸虧讀過歷史,要不然聽糊涂了,就是國軍、日軍、日偽軍,對我軍形成夾擊。
甲 解釋得很到位!總結起來一句話。
乙 什么話?
甲 我們被包圍了!
乙 你直接這么說不就完了嘛!
甲 別看被包圍了,那都是咱故意的,早預料到日偽軍會反咬一口,就等著他們呢,這叫先請君入甕!
乙 再甕中捉鱉!
合 嗯,哈哈哈!
甲 但是敵人也不是一般人,那吃的都是海鮮、刺身、 大魚大肉。
乙 什么意思?
甲 那都不是吃素的!
乙 俏皮話用這了!
甲 敵軍增援很快就到,再次發(fā)起猛烈進攻。
乙 敵人是來勢兇猛啊!
甲 面對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敵軍,爺爺他們毫無懼色,大喊一聲……
乙 同志們,沖啊!
甲 同志們,撤退!
乙 回來!別胡說,敵人來了咱得上啊!
甲 你是不是傻?咱們打的是游擊戰(zhàn),得牽著敵人的鼻子跑,咱是有戰(zhàn)術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
乙 咱們這場就是敵進我退!
甲 在戰(zhàn)術影響下,我們八路軍英勇善戰(zhàn),神出鬼沒,打得敵人是暈頭轉向,鬼哭狼嚎!
乙 過癮吶!
甲 沒想到小鬼子眼看進攻要失敗,調來幾百名日軍增援,對板橋集發(fā)起沖擊!還派來數架飛機對我軍陣地實施狂轟濫炸。
乙 飛機都出動了!
甲 飛機在天上,我爺爺他們在地上,目標和位置暴露無遺啊!
乙 我們沒有制空權,只有挨打功,沒有還手的力啊!
甲 當時的戰(zhàn)場上那就是一個字,慘!飛機一趟趟地掃射,爺爺蹲在草里,眼睜睜看著戰(zhàn)友們一個一個倒下,手上攥著步槍,眼里看著飛機,心里這個恨啊,“咦,這飛機太可恨咧!這飛機,這,這飛機有翅膀?”
乙 廢話,飛機沒翅膀還叫飛機?不是,你爺爺什么意思?
甲 有翅膀就好辦了,我給他打下來!
乙 你等會兒吧,神劇看多啦?拿步槍要把飛機打下來啊?
甲 怎么了?
乙 不可能啊!
甲 怎么不可能啊?如果是打中了油箱或是駕駛艙,還是很有概率的!
乙 那你說說,大概有多少概率?
甲 我真算過,大約,千分之一。
乙 千分……那不就是不可能嗎!
甲 你這話怎么跟那“胖大頭”指導員說的一樣。
乙 換誰也得這么說啊!千分之一就是不可能!
甲 千分之一,那也比必死無疑要強,這戰(zhàn)場什么狀況?敵機來回掃射轟炸,照這么下去死傷無數!就沖著千分之一的概率,要不要搏一搏?
乙 搏!
甲 他們兩人剛商量好,那胖大頭爺爺就站起來了。
乙 等會兒吧,飛機在頭頂上,他站起來這不是送人頭嘛!
甲 你不知道,這飛機飛得太高,它超出了步槍的有效射擊距離,我爺爺干瞪眼打不著哇。
乙 還不在射程!
甲 胖大頭說了,“這樣,我暴露自己,把飛機給它引下來!你找機會開槍!”
乙 這想法可太偉大了!
甲 說完胖大頭爺爺“蹭”的就站起來了。
乙 了不起!
甲 我爺爺“唰”的一腳給他踹壕溝里去了。
乙 怎么回事兒?
甲 “你干啥嘞?”
乙 “吸引敵機啊!”
甲 “咦,你個胖大頭,腦袋那么大,你出去就是個活靶子!這事兒得我來,我個兒小靈活,飛機打不著!”
乙 小個兒頭是優(yōu)勢了!
甲 說完爺爺站起身來沖著飛機就喊上了。
乙 喊什么?
甲 “你個鱉孫兒!找啥嘞,別找了!你爹擱這兒站著嘞!這么大的人兒你看不見嗎?”
乙 一米四二!
甲 “不好好在自己家待著,你開著個鐵皮子跑到我家轉悠什么?你看看你那個樣兒吧,你還開飛機嘞你個丑鬼!不對,乍一看你長嘞怪丑嘞,仔細一看啊……”
乙 怎么啦?
甲 “還不如乍一看嘞!呸!”
乙 嗬,爺爺這一通,還真是,好優(yōu)美的中國話!
甲 我罵你就聽著!不服哇?來打我呀!我就要罵,我喘口氣兒再來罵你!
乙 干嘛喘口氣啊?
甲 鬼子飛機俯沖過來了!
乙 這要當心啦!
甲 一排子彈就過來了,得虧爺爺反應快,一個跟頭躲過子彈翻到壕溝里了,等飛機過去,他又出來了。
乙 這叫戰(zhàn)術!
甲 “你個小鱉孫兒,打不著吧!你就是老母豬插翅膀,”
乙 怎么講?
甲 “你算什么鳥啊?”
乙 說得好!
甲 “你就是……我再喘口氣兒。”
乙 飛機又來了!
甲 “你都不如個鱉孫兒!”
乙 他又出來了!
甲 “我站在這兒你都打不著,你眼睛長哪了?”
乙 說得好!
甲 他這罵著街是過癮了,你再看那鬼子飛行員……
乙 “八嘎,我要逮著你,逮著你把你嘶啦嘶啦的!”
甲 你別是個鬼子吧?
乙 誰是鬼子啊?
甲 你太形象啦。
乙 電視里都這么演。
甲 就看這飛機,夾雜著怒火炮火,朝著我爺爺又是一個俯沖,爺爺一看機會來了,抬手就是一槍。
乙 打中了?
甲 沒打著。
乙 啊?
甲 沒打中沒關系,他第二發(fā)子彈已上膛。
乙 這回怎么樣?
甲 打了個寂寞。
乙 嗨!
甲 連著兩槍沒打著,飛機的怒火徹底被點燃了。這鬼子飛行員不管不顧了,叫囂著對著爺爺來了一個超低空俯沖。說時遲那時快,爺爺的第3發(fā)子彈已經上膛,目光如炬,屏息凝神,食指就搭在扳機上一動不動。
乙 怎么還不動了呢?
甲 腦海中飛速地換算著各種數據,他在等待開槍的最佳時機,爺爺瞄準了飛機,飛機也瞄準了爺爺。我爺爺盯著飛機,飛機盯著我爺爺,這時候,四周就跟靜止了一樣,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定了格,看著他們之間的生死博弈。“轟!”(驚嚇)
乙 怎么回事?
甲 一顆炮彈在爺爺身邊炸響,但絲毫不影響爺爺。
乙 可把我嚇夠嗆啊。
甲 再看那飛機越飛越快,越飛越近,越飛越低,飛機子彈出膛的那一剎那,我爺爺也瞬間扣動了扳機。兩顆子彈像殺紅眼一樣,射出的瞬間帶著尾焰和火光,呼嘯著擦肩而過,他們交錯的一瞬間,一顆子彈仿佛在嚎叫“喲西,我的,今天的,占領這里!”
乙 是這個語氣!
甲 另一顆子彈也在吶喊著,“這是咱們中國的土地,想占領這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乙 絕不答應!
甲 這兩顆子彈,像兩條劃破長空的平行線,一條緊盯著飛機油箱咆哮而去,一條直勾勾鎖定了爺爺的雙眉之間。
乙 哎喲。
甲 它們帶著火光,帶著煙霧,帶著速度,帶著沖擊,一個帶著侵略者的野心,一個帶著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飛動著、旋轉著、叫囂著、吶喊著,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越轉越近、越沖越近、越飛越近,越靠越近,就聽到“嗖嗖”兩聲。
乙 打中了嗎?
甲 讓子彈飛一會兒……
乙 這時候就別留“扣子”了。
甲 就聽“崩”的一聲,油箱在空中燃起了火花,飛機開始失控,這架98式385輕型轟炸機應聲墜地。
乙 打下來了!
甲 敵人一看見飛機掉下來,其他的飛機是掉頭就跑,最終我軍以傷亡300人的代價,殲滅敵人1200余人,擊毀坦克兩輛、汽車17輛、擊落敵機一架,取得了“板橋集戰(zhàn)斗”的重大勝利!
乙 爺爺太偉大了!用他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爺爺死得偉大,死得光榮!
甲 我爺爺沒了?那我是怎么來的?
乙 對啊,你怎么來的呢?
甲 戰(zhàn)斗結束之后,我爺爺被送去救治,而那顆子彈就卡在我爺爺的右邊眼眶,當時醫(yī)療條件有限,一直也沒能取出來。
乙 現在可以去取了啊。
甲 我也這么想的,可爺爺說不用啦,這顆子彈是歷史的罪證,他得守著這顆子彈,就讓這顆子彈陪著他一起入土吧。
乙 太感人了,這樣的英雄,才是這個時代最值得敬仰的明星!
甲 我就問你,我爺爺怎么樣?
乙 一米四二—偉岸高大!
甲 那槍法?
乙 百發(fā)百中—功勞最大!
甲 那敵機?
乙 瘋狂兇殘—必被拿下!
甲 那胖大頭?
乙 我不認識他。
甲 你認識他。
乙 我不認識他!
甲 你必須認識他!
乙 他誰呀?
甲 你爸爸的爸爸。
乙 我爺爺呀?
點評:
紅色革命題材的曲藝作品難得,紅色革命戰(zhàn)爭題材的相聲就更少見了。因為這種題材留給作者可施展的喜劇創(chuàng)作空間很小,寫起來有難度,表演起來也更吃功夫。
《讓子彈飛》從甲的“你有爺爺嗎?”的疑問開始娓娓道來,展開了一場革命戰(zhàn)爭故事的畫卷,塑造了一個“個兒小志向大”的英雄爺爺的形象。作者集中筆墨表現了“甲的爺爺”當上了八路軍,參加“板橋集戰(zhàn)斗”,設計罵鬼子引敵上當,打下敵機的精彩戰(zhàn)斗場面。亮眼的一筆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段落,“讓子彈飛”既是作品的標題,又是作品渲染的主要情節(jié)。只一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既是少安毋燥一定會擊落敵機的自信,同時也為緊張氣氛和殘酷戰(zhàn)爭場面的敘說增加了一些浪漫主義的色彩。
作品從開始“我爺爺真有病”的懸念,到戰(zhàn)斗結束才發(fā)現“卡在我爺爺的右邊眼眶的那顆子彈”的前后呼應。讓“甲”開始的“故弄玄虛”在結尾前的“情理之中”有了完整閉合的描述。
作品中值得玩味的是兩個爺爺不同形象的塑造,“甲的爺爺”開朗活潑機智勇敢,他是故事的主角,是“明擺”著的。另一個“暗藏”著的“乙的爺爺”沉穩(wěn)內斂不事張揚。“甲的爺爺”熱情外露,從想方設法克服“自身的短處”當上八路軍,到揚長避短苦練殺敵本領,再到施巧計痛罵鬼子擊落敵機,“一生征戰(zhàn)無數”。這是一個農村青年逐漸成熟的故事,也是一個英雄人物成長的故事。“乙的爺爺”表面上著墨不多,好像是為“甲的爺爺”作陪襯才出現的,其實正是這個角色的設計讓作品的內容厚重了,讓作品的內涵豐富了。
從“甲”說起爺爺過去的滔滔不絕,我們能猜想到“甲的爺爺”一定跟晚輩后生們曾經眉飛色舞自豪地無數次地講過自己的戰(zhàn)斗故事。同樣,我們通過“乙”對自己爺爺過去的一無所知,可以想象“乙的爺爺”一定沒有跟孩子們講起自己的過去。這是有意的設計,這也是在故事敘述中與“甲的爺爺”并行埋伏著的一條線。“乙”到“底”的一句恍然大悟“我爺爺呀?”這才挑明了“甲”與“乙”的爺爺就是當年戰(zhàn)場上戰(zhàn)友的特殊關系。此時可以想象“乙的爺爺”一定是那種能藏得起榮譽、忍得住寂寞的“不多言不多語”一臉嚴肅的革命老前輩。他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的“功績”講給孩子們聽,所以“乙”對爺爺的不了解就合情合理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甲”上來就“沒頭沒腦”的疑問:“你有爺爺嗎?”也正因為這樣也才有了“乙”在表演中的多疑多問半知半懂。這樣的設計也契合了“乙”的“量活”身份,為作品留下了可回味咀嚼思考的余地。這樣的設計是對作品文學性的追求,而不是為了急于在表面馬上獲得“包袱兒”的那些沒有層次的“淺白貧”。
相聲作為藝術作品要耐人尋味,好的作品要經得起咀嚼。要有故事、有人物,更要表現人物各不相同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好的相聲看過之后應該是讓人琢磨琢磨還挺有意思的,更重要的是琢磨之后感覺還合情合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反復推敲,需要精心設計。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還有一個不容易就是“取舍”得當,該“舍”就得“舍”,盡量刪除“碎包袱”“外插花”和多余的贅述。精致的“細節(jié)”是用來“點睛”提神的,見好就收,如果細節(jié)過多也會影響戰(zhàn)斗激烈氣氛的營造,進而影響作品的精致。
為了配合表演時整體節(jié)奏的起伏跌宕,作品還有精選細節(jié)挑亮高光,還有某些敘述可濃縮精練,某些情感可以優(yōu)美舒展的“雕琢”空間。
(點評人:曲藝作家、國家一級編劇 孫晨)
(責任編輯/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