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瑤, 張 磊, 冒國成, 杜熙茹
(1.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00; 2.佛山市啟聰學校, 廣東 佛山 528051)
孤 獨 癥 譜 系 障 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簡 稱ASD) 是兼具社會發展、 人際交流障礙于一體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簡稱PDD)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心理發育障礙性疾病[1]。 相關研究發現,ASD 兒童普遍存在力量與耐力較差、 協調與平衡能力低下、動作發展遲緩等方面的問題[2-4]。 足球運動是一項以腳支配球為主的全身性運動, 對運動者的速度、 力量、 協調等身體素質有著積極影響, 能使身體各項機能得到充分發展[4-5]。對于ASD 兒童來說, 這些素質正是其所需要改善的。
有關研究表明, 體育運動在改善ASD 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有較大的成效, 不僅能夠改善他們的身體結構和機能,還能提高他們的平衡、 協調、 速度等運動能力[6-9]。 足球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不僅可以增強體能,促進健康, 還可以培養競爭、 合 作、 溝 通意 識[10]。 然而,目前有關于足球運動對ASD 兒童影響相關的研究較少, 足球運動對這些兒童的體質健康能否起到改善作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因此對3-6 歲ASD 兒童進行為期10 周的足球運動干預, 旨在探討足球運動對其身體素質是否具有積極影響, 為改善其體質健康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
足球運動對3-6 歲ASD 兒童身體素質的影響。
1.2.1 文獻資料法
通 過CNKI、 Web of science、 萬 方 數 據 等 資 料 庫, 以“足球運動” “3-6 歲” “ASD” “身體素質” 為核心關鍵詞,搜索與ASD 兒童身心特點、 運動能力、 身體素質等方面相關的文獻, 為研究開展尋找理論支撐和數據支持。
1.2.2 專家訪談法
考慮到ASD 兒童的特殊性, 研究對7 位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訪談, 專家基本信息表如表1 所示。

表1 專家訪談名單表(N=7)
1.2.3 教學實驗法
1.2.3.1 實驗對象、 時間、 地點
實驗對象: 在佛山市啟聰學校學前部康復班選取4 名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篩選標準為: (1) 持有ASD 鑒定證明。(2) 年齡在3-6 歲; 處于學前教育階段。 (3) 身體無其他疾病或障礙, 具有基本的運動能力。 (4) 獲得家長和學校的同意和支持。 經過篩選: 確定4 位ASD 兒童, 受試者基本情況詳見表2。

表2 受試者基本情況 (N=4)
實驗時間和地點: 實驗于佛山市啟聰學校足球場進行,為期10 周, 每周3 次課, 每節課45 分鐘, 共有30 節課。
1.2.3.2 測試內容
參考幼兒體質健康測試內容: 網球擲遠、 立定跳遠、走平衡木、 雙腳連續跳、 十米折返跑、 坐位體前屈。
1.2.3.3 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了雙組前后測實驗方法, 其中隨機抽取受試者1 和3 為實驗組開展足球教學, 受試者2 和4 為對照組在體育教師的組織下按照幼兒園教學大綱進行常規體育課,在此過程中均有2 名體育教育或特教專業的教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開展教學工作。
實 驗前測: 從2022 年9 月28 日 至2022 年9 月30 日為期2 天。 首先被試監護人填寫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 來診斷4 名ASD 兒童的患病程度。 其次, 測量身體素質指標了解他們身體發展狀況。
實驗實施: 從2022 年10 月8 日至2022 年12 月14 日為期10 周, 上課時間為上午9: 15-10: 00。 實驗組在原有的常規體育課時間進行45 分鐘的足球運動干預, 每周3 節課, 共計30 次。 同時, 對照組繼續進行原有的45min 常規體育課。
實驗后測: 從2022 年12 月15 日至16 為期2 天。 再次測量4 名ASD 兒童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指標以了解他們身體發展狀況。
1.2.3.4 實驗變量
自變量為足球運動, 因變量為3-6 歲ASD 兒童的身體素質, 在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實驗人員、 實驗環境、 實驗時間保持不變。 在與學校領導、 學前康復班教師進行溝通后取得一致意見, 在實驗期間, 對照組保持原來的課程,實驗組只是將原有的常規體育課改為了足球課進行足球運動干預。 同時要求實驗對象不參加其他培訓或干預, 不服用其他藥物, 并保證全程全勤參與干預實驗。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 軟件對干預前后所收集到的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并繪制相關圖表。
根據足球運動門檻低、 易開展、 趣味性、 教育性、 鍛煉性等特點, 結合ASD 兒童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較差[11],以及存在社交溝通缺陷、 行為和興趣單一重復的特點[12]。以促進該兒童身心發展為核心, 開展互動性強、 趣味性高的足球運動[13]。
2.2.1 干預內容進度及課程結構安排
足球運動干預過程包含四個階段, 分別為適應階段、提高階段、 穩定階段、 鞏固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 這四個階段的目標只是在此階段所側重要實現的目標, 各個階段的目標相輔相成、 相互聯系, 也可根據具體實施過程中實驗對象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和調整, 在完成足球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改善ASD 兒童的身心健康。 足球教學階段內容安排及進度見表3, 足球課和常規體育課結構安排具體詳見表4。

表3 足球教學階段內容安排與進度表

表4 足球課和常規體育課結構安排表
2.2.2 干預原則
在為期10 周的干預過程中根據2 名實驗對象的特點及教學反饋, 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適當調整, 在干預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安全性原則: ASD 兒童容易出現反復性、 刻板性、 妨礙性和攻擊性等行為[14]。 面對外界事物的改變, 往往會有過激反應。 因此, 足球運動的干預首先要考慮到安全性原則, 在實驗干預前要與2 名被試者相互熟悉, 避免應激反應的產生; 在實驗干預過程中要注意實驗環境的安全, 確保周圍無安全隱患。
針對性原則: ASD 兒童與健全兒童, 以及不同ASD 兒童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 因此在實驗干預前要根據2 名被試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干預內容和計劃。 其次,在實驗干預的過程中要根據他們的性格、 特點、 愛好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趣味性原則: 3-6 歲年齡階段的兒童天真、 好動, 在干預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趣味性原則。 教學內容主要以游戲為主, 避免枯燥的技術練習, 營造輕松、 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ASD 兒童積極參與。
鍛煉性原則: 在干預過程中要引導兒童積極參與足球運動, 充分發揮足球運動的健身價值及舒緩壓力、 放松心情的優勢。 同時注意運動負荷的設計, 避免因負荷過度造成運動損傷。
循序漸進原則: 根據3-6 歲ASD 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 足球教學內容的安排由易到難、 由簡到繁、 由少到多, 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練習內容。
2.2.3 干預策略
(1) 示范: 在教學過程中, 積極通過示范法讓ASD 兒童理解教學內容, 使其模仿教師完成足球游戲、 足球技戰術。 當兒童模仿正確時, 要及時給予表揚、 鼓勵; 當不正確時, 再示范一次。
(2) 引導: 教師要積極通過語言、 行為等輔助ASD 兒童作出反應, 完成動作任務。 如在進行射門游戲時, 引導兒童用腳把球對準球門并用力踢進去。
(3) 強化: 主要是對ASD 兒童正確的動作或行為作出肯定、 鼓勵。 鼓勵使用口頭鼓勵強化, 如 “你真棒” “給你點個贊” 等; 行為鼓勵強化, 如擊掌、 點贊等行為; 以及獎勵強化, 如獎勵 “小零食” 等。 同時, 也可以利用他們的興趣來強化正確的動作或行為。
上肢力量的測試選取了網球擲遠指標, 主要反映兒童的上肢、 腰腹肌肉力量及手眼協調配合性。 依據圖1 可知,實驗組受試者1 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網球擲遠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明顯的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0.98m, 受試者3進步了0.84m; 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4 網球擲遠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差別較小, 受試者2 進步了0.06m, 受試者4 退步了0.01m。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網球擲遠成績進步的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知,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發展上肢力量及腰腹力量。

圖1 3-6 歲ASD 兒童網球擲遠成績分析
下肢力量的測試選取了立定跳遠指標, 主要反映兒童的下肢爆發力量及上下肢協調性。 依據圖2 可知, 實驗組受試者1 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立定跳遠的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明顯的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10.95cm, 受試者3 進步了10.15cm; 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受試者4 立定跳遠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 受試者2 退步了0.55cm, 受試者4 進步了0.2cm。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立定跳遠成績進步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知,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發展下肢爆發力量。

圖2 3-6 歲ASD 兒童立定跳遠成績分析
速度素質的測試選取了十米折返跑測試指標, 主要反映兒童的靈敏速度及上下肢動作的協調性。 依據圖3 可知,實驗組受試者1 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十米折返跑的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明顯的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1.88s, 受試者3 進步了1.82s; 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4 十米折返跑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 受試者2 進步了0.11s,受試者4 退步了0.22s。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十米折返跑成績進步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知,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發展靈敏速度及上下肢動作的協調性。

圖3 3-6 歲ASD 兒童十米折返跑成績分析
靈敏協調的測試選取了雙腳連續跳指標, 主要反映兒童身體協調性及下肢力量。 依據圖4 可知, 實驗組受試者1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雙腳連續跳的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明顯的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3.77s, 受試者3 進步了4.39s; 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4 立定跳遠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 受試者2 退步了0.06s, 受試者4 退步了0.39s。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雙腳連續跳成績進步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知,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發展身體協調性及下肢力量。

圖4 3-6 歲ASD 兒童雙腳連續跳成績分析
平衡能力的測試選取了走平衡木指標, 主要反映兒童的平衡能力及身體協調性。 依據圖5 可知, 實驗組受試者1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走平衡木的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明顯的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1.31s, 受試者3 進步了1.32s;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4 立定跳遠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 受試者2 進步了0.13s, 受試者4 進步了0.07s。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走平衡木成績進步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知,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圖5 3-6 歲ASD 兒童走平衡木成績分析
柔韌素質的測試選取了坐位體前屈指標, 主要測試關節、 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 彈性。 依據圖6 可知, 實驗組受試者1 和3 在足球運動干預后坐位體前屈的成績相較于干預前有一點進步, 受試者1 進步了0.85cm, 受試者3 進步了0.75cm; 而對照組受試者2 和4 坐位體前屈成績在常規體育課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 受試者2 只進步了0.1cm,而受試者4 退步了0.05cm。 說明在足球運動干預后ASD 兒童坐位體前屈成績進步幅度要明顯優于沒有進行足球干預的兒童。 由此可以得出, 足球運動較常規體育課相比, 更能幫助ASD 兒童關節、 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 彈性。

圖6 3-6 歲ASD 兒童坐位體前屈成績分析
大部分ASD 兒童都具有運動障礙, 且這些障礙不會隨著生長發育而消失[15], 但能通過干預對其改善。 經過10 周足球運動干預后, 實驗組2 名ASD 兒童身體素質各項指標的進步幅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2 名ASD 兒童, 特別是下肢力量 (立定跳遠)、 靈敏協調素質 (雙腳連續跳)、 平衡能力 (走平衡木) 有顯著改善, 而對照組在實驗前、 后均無明顯變化。 原因如下: 足球運動是一項用腳支配為主的運動項目[16], 對運動者的下肢力量、 身體協調、 平衡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實驗組下肢力量得到較大提高, 是因為在足球課中主要以腳來控制和支配球為主, “踢球” “射門”“運球” 都需要通過下肢發力完成。 其次, 足球課的熱身部分會涉及有關協調的練習, 如不同形式的滑步、 交叉步等都會對協調、 平衡素質產生積極影響, 提高手、 眼、 腳的協調配合能力。 最后, 在每節課結束部分會安排兒童進行“跑” “跳” 體能練習, 能充分發展兒童的下肢力量、 協調及平衡能力。 由此可見, 足球運動不僅對健全兒童的身體素質有積極影響, 對ASD 兒童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實驗干預后, 實驗組兒童的身體素質均有明顯進步,進步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兒童。 具體而言, 足球運動在改善3-6 歲ASD 兒童的下肢和腰腹力量、 協調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方面均優于常規體育課, 尤其在增強兒童下肢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方面的效果最為顯著。 ASD 作為醫學難題,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緩解其核心癥狀, 但唯有長期堅持康復鍛煉才能夠取得穩定良好的效果。 建議將足球運動納入ASD 兒童的常規體育課中, 制定一份科學、 合理的足球教學方案, 進而更有效地改善兒童的身體協調性、 平衡能力,提高身體素質, 改善體質健康。 此外, 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 實驗對象人數不足、 實驗干預時間較短等。 在今后研究中可通過增加樣本量、 延長干預時間, 進一步豐富體育運動干預內容, 開展ASD 兒童融合體育活動, 為特殊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