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榮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成為一項緊迫且重要的任務。民族聲樂藝術作為豐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驕傲,也是人類音樂藝術的瑰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樣化,傳統聲樂藝術受到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保持其獨特性和純正性,如何與現代音樂融合,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聲樂藝術的學習和創作中,都是人們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多元文化下的民族聲樂呈現出聲音的多樣性。聲音作為聲樂藝術的核心元素,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得以豐富多彩地展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聲樂表達方式呈現出多樣性。比如,在蒙古族聲樂中,喉音的運用是一項獨特的技藝,它能夠模仿風、雨、牛群等大自然的聲音,呈現出豐富的聲音層次[1]。而在西方歌劇中,女高音、男中音等不同音域的運用為聲樂創作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這些聲音技巧得以傳播和融合,豐富了聲樂的表現方式。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聲樂呈現出演出形式的多元化。不同文化傳統中的聲樂演出形式各具特色,例如,中國京劇以其獨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而著稱,而西方歌劇則以豪華的舞臺布景和大型交響樂隊的伴奏而聞名。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不同傳統的演出形式得以互相啟發和融合。例如,一些聲樂家在演出中融入了舞蹈元素,使得表演更具動感和視覺沖擊力。另外,跨文化的音樂合作也使得聲樂藝術在演出中的多元性得以體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共同演繹出獨具特色的音樂作品。
作品多元化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藝術的顯著特征,它包括了主題的豐富性和藝術手法的多變性,這種多元化的表現反映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聲樂藝術創作的獨特性和豐富性。
作品多元化體現在作品的主題和內容的多樣性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聲樂藝術作品,其主題涵蓋了豐富多樣的內容。一方面,民族聲樂作品延續了傳統的題材,如贊美祖國、頌揚英雄、歌頌自然等,這些作品傳達了民族文化、歷史、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情感。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影響使得作品的主題呈現出現代化、全球化的特征。現代社會的多元挑戰和多層次問題也成為了創作的重要主題,這些作品反映了當代社會的關切和思考。因此,民族聲樂作品的主題多元化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作品多元化還體現在藝術手法和風格的多變性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聲樂作品在藝術手法和風格上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一方面,傳統的聲樂藝術保留了各自民族的獨特音樂元素和表達方式[2]。例如,中國的京劇以其獨特的音調、唱腔和技巧而著稱。另一方面,現代聲樂作品吸收了不同文化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手法,融合了現代音樂的創新和多樣性。比如,現代民族流行音樂融合了民族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特點,創造了新的音樂形式,這種多樣的藝術手法和風格豐富了聲樂作品的表現力,使其更具現代感和吸引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聲樂藝術傳承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明確傳承目標是保障傳承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傳承目標的明確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對現代社會需求的準確定位以及對聲樂藝術未來發展的遠見規劃。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傳承目標的明晰使得聲樂藝術傳承既能保持其傳統特質,又能適應當今多變的社會和審美趨勢,實現古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明確傳承目標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挖掘。傳統文化是民族聲樂的靈魂和根基,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道德和審美價值。通過深入研究、梳理和挖掘,能夠明確傳統文化中的核心要素,理解其內在邏輯和獨特魅力,這種理解為聲樂藝術的傳承提供了智慧和指導[3]。例如,在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強調“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將這些價值觀融入聲樂藝術的傳承中,能夠使聲樂作品更加富有人文精神、感人至深。
明確傳承目標還要考慮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審美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情感需求、價值取向等也發生了改變。傳承目標的明確需要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使傳承后的聲樂作品能夠契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例如,在當今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對音樂作品更加注重節奏感、簡潔明快的旋律和富有活力的表現方式。傳承目標應該明確這一點,使得聲樂藝術在傳承過程中能夠融入現代審美趨勢,吸引更多現代觀眾。
明確傳承目標也要考慮聲樂藝術未來發展的規劃。傳承是為了發展,傳承目標的明確也要體現出對聲樂藝術未來的規劃和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聲樂藝術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擁抱未來。例如,結合現代的音樂科技,探索聲樂藝術的創新表現形式,創造更加多元化的聲音效果,使傳統的聲樂作品更具現代感,吸引新一代的聽眾。
建立完善的傳承體系是多元文化下傳承民族聲樂藝術的基礎和保障。傳承體系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聲樂藝術的傳統保持、發展和創新。
首先,建立傳統聲樂知識庫和文獻檔案。傳統聲樂知識庫是指對民族聲樂的曲目、唱腔、技法、演出風格等進行系統性整理、分類、存檔,形成數字化或實體的數據庫。同時,建立聲樂文獻檔案,記錄民族聲樂的歷史、發展、名家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這樣的數據庫和文獻檔案可以成為傳統聲樂藝術的知識寶庫,為后人學習和傳承提供參考。例如,可以建立一個在線數據庫,匯集全球各地的民族聲樂曲目、傳統演唱方式、歷史演變等資料,讓學者、藝術家可以方便地查閱、學習和借鑒。
其次,建立聲樂藝術學校和傳統大師傳授制度。建立聲樂藝術學校,開設專業的聲樂課程,培養聲樂學生,傳授聲樂的基本技能、理論知識以及藝術修養。同時,建立傳統大師傳授制度,即由資深的聲樂藝術大師傳授給年輕學子,這樣的傳承方式可以確保聲樂的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并保持其純正性[4]。例如,在聲樂藝術學校中開設民族聲樂專業,由資深的傳統聲樂大師擔任教職,傳授古老的唱腔、技巧和傳統曲目,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藝術傳承的關鍵措施之一,這種結合體現了對傳統的尊重與創新的追求,讓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在當今時代得以傳承和發展。
首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要注重傳統基礎的堅實打磨。傳統是民族聲樂藝術的根基,要保持其獨特的特色和魅力,必須對傳統進行深入挖掘、準確理解,這需要通過對古老的傳統曲目、唱腔、技巧的研究,以及對古典文獻、歷史背景的了解,構建起對傳統聲樂藝術的深刻認識。例如,在京劇傳承中,對傳統唱腔、身段、表情的深入研究是保持傳統聲樂藝術特色的基礎,而這些特色可以作為創新的基礎。
其次,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要注重創新與融合。現代社會的音樂審美和觀眾需求不斷變化,因此,在傳承傳統的同時,要加入現代音樂元素和現代藝術手法。可以通過引入現代的和聲、編曲、節奏等,賦予傳統曲目新的生命和活力,也可以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的聲樂作品。例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藝術探索與創新。梅蘭芳先生繼承了京劇的傳統,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京劇的優秀品質。梅蘭芳先生在研究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和唱腔,保持了傳統的特色,并在傳統的唱腔、表演手法的基礎上引入了現代戲劇理念和表演技巧。梅蘭芳先生注重對劇中人物情感的表達,通過細膩的情感詮釋賦予傳統劇目更豐富的內涵。梅蘭芳先生還嘗試在服裝、化妝等方面進行創新,使得角色更具現代審美。梅蘭芳先生的創新讓京劇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得更多現代觀眾能夠欣賞和理解京劇。
拓展傳承途徑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傳承民族聲樂藝術的關鍵舉措。傳承途徑的多樣化和拓展能夠保障聲樂藝術的廣泛傳播、多人參與,也為傳統聲樂注入了活力。
首先,借助數字化技術拓展傳承途徑。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技術為傳承民族聲樂藝術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可以建設在線聲樂學習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聲樂資源,包括視頻課程、音頻教材、電子書等,這樣可以突破地域、時間的限制,讓更多的專業人員、愛好者能夠便捷地接觸到傳統聲樂[5]。例如,創建一個專門的在線聲樂學習平臺,在平臺上有專業的老師傳授聲樂技巧、歷史、理論等知識,學習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自由選擇課程。
其次,加強與學校、社區等機構的合作,拓展傳承途徑。學校和社區是傳承聲樂藝術的重要場所,通過與學校、社區等合作,可以將聲樂藝術融入到更廣泛的教育和文化活動中。可以在學校開設聲樂課程,推動聲樂教育走進校園,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聲樂藝術,也可以與社區文化中心合作,舉辦聲樂音樂會、講座等活動,使聲樂藝術走進社區,成為社區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例如,與學校合作舉辦聲樂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聲樂藝術的影響力。
最后,要鼓勵青年藝術家創新,表現個性。傳統音樂是源遠流長的,但它不應被視為一成不變的文化遺產,而應該被看作一種不斷演化的藝術形式。因此,應鼓勵青年藝術家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敢地融入現代元素,這種創新并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傳承。通過將傳統的聲音與現代音樂語言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新穎的聲樂作品,使民族聲樂更富有時代感,更容易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同時,應該鼓勵青年藝術家表達個人情感。音樂是一門充滿情感的藝術,青年藝術家有責任將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融入創作中,這不僅能讓他們的音樂更加深刻和真實,還能讓觀眾更容易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這些可以通過音樂得到表達和共享。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支持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至關重要,這些政策應當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共享,以保護和弘揚民族聲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對民族聲樂藝術相關產業的財政支持,這種財政資金的投入可以用于音樂制作、音樂廠牌、音樂節、演出場館建設、聲樂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動民族聲樂產業的發展。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定期撥款,引導企業、社會資本和文化機構共同參與聲樂產業的投資。此外,政府還可以鼓勵和支持民族聲樂藝術家參與商業演出、唱片制作等,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聲樂藝術的傳播和受眾拓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文化交流政策,鼓勵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包括推動不同民族聲樂藝術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交流。政府可以資助國際聲樂藝術交流活動,例如國際音樂節、國際比賽等,為民族聲樂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同時也促進國際聲樂藝術的交流。此外,政府可以推動多元文化藝術的跨界合作,例如民族聲樂與現代舞蹈、視覺藝術等領域的合作,為聲樂藝術賦予新的表現形式。
國際合作與交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藝術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為聲樂藝術的傳播、創新和融合提供了廣闊平臺,促使不同文化間的聲樂藝術得以交流、借鑒、共同發展。
建立國際聲樂藝術交流平臺。借助現代科技和網絡優勢,可以建立一個國際性的聲樂藝術交流平臺,讓世界各地的聲樂藝術家、研究者和愛好者能夠進行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這個平臺可以包括在線音樂課程、學術講座、線上音樂會等,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一個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平臺[6]。例如,可以通過在線音樂課程,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聲樂教育專家進行授課,讓學習者能夠接觸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聲樂教學方法和理念。
開展國際聲樂藝術家交流與合作項目。通過推動聲樂藝術家之間的國際交流,可以促進不同文化間的藝術碰撞和融合。可以開展國際聲樂藝術家的訪問、交流演出、合作創作等活動,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聲樂藝術家相互借鑒、合作、共同創作。例如,組織國際聲樂藝術家交流演出,讓世界各地的聲樂藝術家匯聚一堂,共同演繹不同文化的聲樂作品,為觀眾帶來多元化的藝術享受。
參與國際聲樂藝術展覽和比賽。國際舞臺是展示聲樂藝術的絕佳平臺,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民族聲樂的獨特之處。通過國際聲樂藝術展覽、音樂節和比賽,可以向世界展示本民族聲樂的深厚底蘊、獨特魅力和創新成果,讓更多人感受到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特別是在國際聲樂比賽中,藝術家可以借此機會與世界各地的聲樂藝術家交流切磋,學習他們的特色與技巧,融合這些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本民族聲樂藝術。在這樣的國際交流中,不僅能展示本國聲樂藝術的特色和實力,還能感知全球各地聲樂藝術的多樣性,激發聲樂藝術家的創作靈感,為民族聲樂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時代賦予了民族聲樂藝術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應以傳統為基石,以創新為動力,以傳承為使命,為民族聲樂藝術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綻放新的光彩而共同努力。通過文化政策的支持、藝術家的創作、學者的研究以及社會的關注,必定能夠創造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世界影響力的聲樂藝術作品,讓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照耀現代社會,成為人類音樂文化瑰寶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