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子文
小學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制約,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教學內容局限、缺乏核心素養培養等,這些問題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為了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以及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重新審視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以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新鮮感和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其中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都非常適合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模擬課文中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課文中的情節和情感。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這一課中,我根據課文中的情境準備了一些簡單的道具和音樂,模擬雨來和小鬼子對話的場景,在模擬對話時播放了一些緊張的音效,以增強情境的緊迫感。
小鬼子(扁鼻子軍官):(威脅性語氣)你看見那個人了嗎?告訴我,否則會有麻煩。
雨來:(堅定但謹慎)我在屋里,什么也沒看見。
小鬼子:(生氣)不要撒謊!說出來,否則你會后悔的!
雨來:(堅決)我真的沒看見!我在屋里,什么都沒有看見!
小鬼子:(大聲威脅)告訴我!否則,你會付出代價!
雨來:(堅強)我寧愿不說,也不會選擇背叛!
在這個對話中,小鬼子用威脅和恐嚇來逼迫雨來透露信息,而雨來則表現出堅定和勇敢的態度,不愿意妥協。通過模擬這種情境,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雨來的聰明和勇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情節。
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通過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完成任務或討論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分組討論的情境中,討論的主題包括:(1)雨來的勇敢和聰明:學生可以討論課文中雨來如何表現出勇敢和聰明,并分享他們的觀點和理解。(2)課文中的情節發展:學生可以分析課文中的情節如何展開,以及不同角色如何影響情節的發展。(3)人物性格和動機:學生可以討論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動機,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決策。通過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理解,促進思維的碰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并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將分組討論的情境呈現出來,包括討論的主題是什么,各方觀點是什么。)
探究學習是一種非常自主的學習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或項目,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究“烏鴉喝水”這個故事的意義和內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時,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他相關的故事或知識,如其他動物喝水的方式等。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紛紛分享自己儲備的相關知識,有的說“東南亞的長臂猿用兩只爪子掬水喝,而其他猿類則是蹲在水邊俯身喝水”,有的說“大象會先把水吸到長鼻子里,再送到嘴里咽下去”,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豐富學生的積累,又能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拓展也十分重要。小學生正處于吸收知識的階段,他們的知識和見識都需要不斷地擴大和深化。教師通過拓展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和理解。
課外知識的引入可以包括文學、歷史、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語文學科的背景和相關內容。例如,在《長城》一課中,我引入一些關于長城的歷史和建筑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城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同時,我在講到“長城的軍事作用”的相關內容時,引入一些與長城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從多角度了解長城的歷史價值,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學生的視野一下被打開了,他們更愿意去了解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學科并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我通過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合作,共同篩選和整合教學內容,確保其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例如,在《鳥的天堂》一課中,我與科學教師合作:科學教師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鳥類生態、榕樹的生長環境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之后我再上語文課,學生的興趣非常大。這樣的學科間的合作可以幫助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師:同學們,讀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你對課文里的什么比較感興趣?
生:我對課文里提到的榕樹特別感興趣。
師:那你知道關于榕樹的知識嗎?
生:我們科學課剛講過,榕樹是大喬木,高達15~25 米,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銹褐色氣根,樹皮呈深灰色。榕樹的適應性強,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質土中也能生長,在堿土中葉片黃化。不耐旱,較耐水濕,短時間水澇不會爛根。在干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產生氣生根。
拓展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引入課外知識和開展學科間合作,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其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這種綜合性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滲透至關重要。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關乎學生的知識掌握,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如語言理解及運用能力、文學鑒賞力和文化素養等。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語言理解能力包括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對各類文本體裁特征的敏感度和辨識能力。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我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體會作者對西沙群島的贊美之情。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注意文本中的關鍵詞,如“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珊瑚”“貝殼”“鳥蛋”等描述景色和物產的詞匯。同時,我設計了一些閱讀理解題和討論題,閱讀理解題如:(1)根據課文內容,簡要描述西沙群島的景色和物產。(2)找出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分析它們在表達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討論題如:(1)你認為西沙群島為什么被稱為“富饒的西沙群島”?(2)根據課文內容,談談你對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的感受。這些問題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和段落的含義和作用。(怎么閱讀?速讀怎么讀?讀的時候應注意哪些關鍵字詞?)
語言運用能力包括口語表達、書面表達和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在《找春天》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口頭描述活動,讓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景象。同時,我設計了一些寫作任務和溝通交流任務,讓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寫作任務如:(1)寫一篇關于春天的日記,記錄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見、所聞、所感。(2)以“我眼中的春天”為題,寫一篇300 字左右的作文,運用生動的詞語和形象進行描寫。溝通交流任務如:(1)分組進行春天景象展示活動,每個小組用自己的方式(PPT、手繪等)展示春天元素,并向其他小組介紹。(2)進行關于“春天”的主題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和看法,促進彼此間的交流。
文學鑒賞能力包括對文學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審美價值的認識和欣賞能力。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我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和段落,讓他們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同時,我組織學生觀看電影《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
此外,思維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的核心素養之一。思維能力包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在《司馬光》一課中,我引導學生對司馬光的做法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我還設計了一些思維訓練題和辯論賽等活動,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師:你贊成司馬光“持石擊甕破之”這個行為嗎?生:贊成。
師:具體來說說理由。
生:如果不是司馬光急中生智把甕砸了,掉進水里的孩子很可能就被淹死了。
師:說得很有道理!還有其他意見嗎?
生:我不贊成。司馬光可以用別的辦法救人,這樣把別人家的甕打破不好。
師:現在有了兩種意見,同學們,你們同意哪種意見呢?下面我們來分組辯論一下。
(甲、乙兩組學生開展十分鐘的辯論活動。)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辯論得很激烈,我們尊重每個人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但是我們要知道,當時的司馬光也只是一個孩子,他能在危急時刻想到“擊甕”已經很難得了,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遇到困難時沉著冷靜,切忌慌張,才能想出好辦法。
完善評價體系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還可以反饋教學問題,為教師提供改進教學方法的依據。
在建立評價體系時,我會考慮學生的多種核心素養,如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文學鑒賞力和文化素養等。因此,評價體系應包括多種評價方法,如考試、作品評定、口頭表達等。例如,在《以誠待人》一課中,我采用考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作品評定和口頭表達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
在評價過程中,我會注意到學生的多種學習成果,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通過對這些學習成果的全面評價,我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程度,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
第三方評價機制包括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評價等。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可以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和學習成果,從而提高評價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對此,我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同時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程度。例如,在學生完成習作“寫觀察日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評價活動,讓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習作進行評價,通過這一活動,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觀察日記不符合要求,如有的日記中更多地寫了自己觀察植物的事情,而沒有把描寫重點放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上。通過自評與互評,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習作的問題,很快進行了修改,達到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當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和全面素養的培養。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需要拓寬教學內容,開展更多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思維品質、情感態度、文化素養等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教無定法,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期望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語文教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