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瑩 孫 亮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后真相時代”是近年來反復被提及的一個術語,是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催生出來的社會現象。“后真相”,即相對于事實真相,人們更傾向于根據自己的情感和立場去認知、處理和傳播信息[1]。隨著媒介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知識、了解信息的途徑已經由視知覺轉向視聽結合,由抽象、理性逐漸過渡為直觀、感性[2]。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傳播速度之快且網絡門檻較低,使得充斥在大眾身邊的信息真假難辨,“吃瓜”的看戲態度成為普遍狀態,而事實真相往往不再重要。《保你平安》的英文名為Post Truth,講述了一則發生在后真相時代的辟謠故事,是將嚴肅的社會題材與戲謔的喜劇類型結合起來的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影片。影片以一個典型的熱開場設置懸念,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為福利院捐款的“裸捐姐”韓露被網民曝料是坐臺小姐,傳言究竟是否屬實?如果為假,到底誰是謠言的源頭?影片圍繞這一懸念講述了主人公魏平安為逝者韓露發聲、澄清網絡謠言的曲折過程,對“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一現象進行了社會性批判。影片以魏平安幫助韓露證明清白而孤身尋找網絡謠言源頭為主線,展現了后真相時代彌足珍貴的溫情。
自20世紀80年代巴贊的紀實美學傳入中國以來,其對中國電影創作界和理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巴贊的電影影像本體論和景深鏡頭理論的影響下,“真實”成為電影界的主流美學標準:大多影片采用實景拍攝、同期錄音等技術手段以求為觀眾提供真實的觀感,社會邊緣人物也成為影片的主角。自第六代導演登上歷史舞臺以來,他們逐步成為電影界的中堅力量,巴贊的紀實美學風格也被這群年輕導演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社會邊緣人物成為他們偏愛的表現對象。董成鵬(也稱大鵬)作為新生代喜劇導演之一,亦延續了小人物這一創作對象,將鏡頭對準了被社會所忽略的邊緣人物。無論是《縫紉機樂隊》中追逐夢想的搖滾樂隊,還是《吉祥如意》中患病老無所依的王吉祥,抑或《保你平安》中救贖他人的“墓地哥”魏平安,都向觀眾展示了這些邊緣人物在當今社會中的艱難處境,以及他們對于夢想的執著追求和“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人生態度。
在國產喜劇電影中,草根英雄敘事是電影敘事的一種形式,喜劇電影中的草根形象是互聯網商品經濟下的一種時代產物,滿足了快餐經濟下人們的自我趨同需求[3]。而在《保你平安》中主人公魏平安則可以說是近年來國產喜劇電影較為典型的草根形象之一。《保你平安》主要講述了曾經為了兄弟鳴不平而進監獄的魏平安在出獄后成為依靠“互聯網+”模式賣墓地的一名殯葬行業銷售員,一次偶然的直播將魏平安與“裸捐姐”韓露聯系了起來:韓露患了不治之癥,成為魏平安的“小區住戶”的一員。在韓露因病離開人世以后,網絡上開始盛行關于韓露的謠言:她給福利院的捐款都是她做坐臺小姐得來的。為了還韓露一個公道與真相,也為了使韓露能與心愛之人葬在一起,魏平安開始追溯謠言之源。影片通過展現魏平安還原真相的曲折過程,向觀眾展示了在后真相時代處于社會邊緣地帶的小人物心中的俠義與溫情。
在現實生活中,殯葬行業一直是人人避而遠之的,在傳統觀念里從事殯葬行業就是與死人打交道,是不吉利的象征。在《人生大事》中,由朱一龍飾演的殯葬師在影片開始就飽受人們異樣的眼光,在顧客丟失東西時第一反應就是懷疑他們,并且對他們進行了“搜身”,一件件衣服的褪去過程便是他們的人格、尊嚴被踐踏的過程。《保你平安》中同樣反映了殯葬從業人員的處境:魏平安作為本片的主人公,在出獄后只能從事一些邊緣的工作,即出售墓地。前妻知道女兒魏磨礪在與魏平安見面之后用白酒為女兒辟邪,并且告訴魏磨礪以后見到父親都要用白酒圍著撣一遍去去邪氣,這一行為反映出當下社會對殯葬行業及殯葬工作人員存在刻板印象。作為一個被邊緣化的小人物,他們都是不被社會所接納的人群,盡管他們做著一些邊緣化的工作,但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堅守與道義。在影片中,魏平安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的不公,始終秉承著“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樂觀態度,這是他心中俠義之所在,也是他能夠挺身而出為韓露討回公道的內驅力。“人物的成長需要激勵事件進行推動,而激勵事件必須徹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種力量的平衡。當一件激勵事件發生時,將是動態的、充分發展了的事件,而不是靜態及模糊的事件。激勵事件需要由兩件事來構成,一個是伏筆,另一個是分曉。”[4]整部影片以韓露在去世后被造謠這一事件展開,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還原真相的曲折與困難。影片一開始設置的是好位來的馮總到寵物店美狗,此時店員Tony道出謠言,而后中間經過多方曲折調查,最終找到造謠者“完美先生421”,整條敘事線不只戲劇性地展現了魏平安在這一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更加隱喻了在后真相時代網民的窺視心理造成謠言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以及對于真相的遮蔽和社會話語的解構,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向性。
隨著故事的推進,魏平安這一人物形象愈加清晰明確:看到自己的兄弟受欺負,幫助兄弟討公道致使自己坐了五年的大牢。影片通過老祁向老板解釋魏平安坐牢的緣由,為魏平安幫助萍水相逢的韓露這一行為動機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他本身就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俠”。在搶骨灰這一片段,魏平安一躍而起跨過臺階是武俠英雄的再現,隱喻了魏平安心中的道義與俠之風骨。在魏平安與造謠者“完美先生421”在火車站這場追逐戲中,他從火車軌道爬過,令眾人揪心,這一刻他已然將生死置身事外,唯有抓住兇手還韓露清白是他心中大事。魏平安不僅是透視社會癥候的窗口,也是俠義、無畏與正直的肉身。魏平安的存在也為銀幕上的故事和銀幕外的世界提供了一種跨越“后真相”困境的溫暖力量[5]。影片結尾呈現了年輕的魏平安請小時候的韓露喝可樂,與影片開頭兩人吃飯的場面形成了互文,“開可樂”這一獨家絕技跨越了時間,亦是對于無父無母的韓露的溫暖與救贖,也與韓露在魏平安生日這天送出了“666大禮花”相呼應,人物弧光至此清晰明了,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藝術家會將自己的人生見解、個人思想及創作手法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電影即是這樣一種藝術的存在:導演通過所拍攝的影片內容表達哲理指向的主題意蘊、當代正向的主流價值與內涵深刻的情感體驗,與觀眾在情感與價值觀上形成共鳴。大鵬作為新生代導演中極少數的作者導演之一,其作品呈現出鮮明的作者意識。法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在其《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提出“意識形態把個體詢喚為主體”,意為通過把個體改造為主體,實現對權威的認同,在影片中即對導演思想的認同。在《保你平安》中,韓露的朋友圈簽名“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多次出現在魏平安與女兒魏磨礪的對話中,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做你覺得正確的事”。這是導演將自己的人生觀架構于文本內容之中,通過縫合系統將隱蔽的意識形態灌輸到觀眾的頭腦里,傳播正向的主流價值觀。在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孟子提出了“性善論”,認為人生下來即是善良的,人性本善是人的本性表現,強調人的惻隱之心。在影片中,魏平安正是用自身的善良幫助他人,引導女兒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一共在影片中出現三次,這句話將魏平安與女兒魏磨礪兩條敘事線連接了起來,即所謂的雙線敘事。雙線敘事結構能夠增加電影的敘事深度和層次感,讓觀眾可以通過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全面地理解電影主題和情節,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析電影所表達的意義[6]。影片以魏平安經過多方打聽找到謠言源頭為主線,中間穿插了女兒魏磨礪在學校為同學洗刷冤屈這條支線,向觀眾展示了父女二人心中的“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正義與善良。“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第一次出現在父女二人在吃“豪華套”時談論“韓露事件”,由于受到多方的規勸,魏平安在幫與不幫韓露之間徘徊,女兒則給予了魏平安支持與鼓勵,使魏平安堅定自己心中所想,伸張正義。“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第二次出現在女兒這條敘事支線上,魏磨礪在向老師說明真相與保護自己秘密的抉擇中,魏平安告訴女兒去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微信界面寥寥數字的背后,是一個父親的以身作則與沉默的父愛。正是因為魏平安對于韓露的幫助,才堅定了女兒心中的正義:將自己置之于后,勇于為弱者發聲。“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第三次出現時將父女二人再次連接在了一起:當魏平安得知女兒遭受校園霸凌時,他幾乎放棄了對于真相的追尋并趕忙驅車前往學校,認為是自己的“瞎鼓勵”才導致女兒被霸凌,但女兒告訴魏平安她不后悔說出真相并且戰勝了自己的心魔,鼓勵父親“你也要加油,做你覺得正確的事”,使魏平安能夠全力以赴尋找真相。雙線敘事使觀眾對于影片意圖能夠精準把握,一方面通過魏平安查明真相的曲折之旅及深陷謠言的泥沼之中展現了澄清真相之困難,另一方面通過魏磨礪幫助同學結果被卷入校園暴力之中,令大眾看到了校園暴力的可怕,兩條敘事匯聚到一起,折射出現實層面的社會問題,引發觀眾深思,真正實現了藝術的教育功能。
在后真相時代,音頻、視頻能夠即時傳播,一旦信息不加以甄別而肆意傳播,就可能會導致網暴的出現。影片中教師在未查明真相的情況下認定趙雨萱偷拿了李彤的鋼筆,致使趙雨萱成為全校同學孤立的對象;魏磨礪為幫助趙雨萱而遭到始作俑者的報復,施暴者不知悔改反而還將視頻上傳于網絡,這些都對受害者產生了沉重的打擊。但如果面對謠言,人人不敢站出來言明真相,那么這個世界的權威就會被瓦解,社會秩序會崩塌,人人都深陷于謠言之中。幸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魏平安”式人物的存在,如愚公移山般子孫的代際傳承,才會在后真相時代使善良得以傳遞。
在當代每個人都身處于網絡的漩渦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網絡信息。隨著抖音、快手等視頻軟件的興起,人們更熱衷于通過拍視頻來記錄與傳播自己的所見所聞。在影片中,隨著魏平安探尋真相的步步深入,各大軟件都開始散播關于魏平安的謠言以及對于魏平安幫助韓露這一行為的解讀。從剛開始各大博主不明真相對魏平安加以批判,認為他是為了“蹭熱度”“博眼球”,再到由楊迪飾演的一枝花在魏平安抓兇手時直播,最后兇手被抓,警察還原真相,輿論風向再次逆轉,各大博主又開始對魏平安作出正向評價,甚至直播間已經開始售賣魏平安同款書包。通過這兩極反轉與對比,導演以戲諷的方式展現了在后真相時代輿論變化之快,并告誡觀眾要理性傳播信息,為邊緣群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影片結尾,在公安機關的介入下還原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完美先生421”與韓露素不相識,只為省9.9元免費閱讀小說的一個章節而隨意造謠、毀他人清譽,最后因蓄意編造謠言被公安機關處以7日拘留、罰款500元,而魏平安則行政拘留15天,賠償很多錢。二者的鮮明對比隱喻了當下社會造謠成本低及網絡監管的不利。當一切回歸正常以后,魏平安并沒有借助網絡熱度繼續直播,而是踏踏實實找了一份送貨的工作。在他生日那天,已故的韓露送了魏平安一份真正的“666大禮花”,絢爛的煙火在空中綻放,如同善意在生活中點點散發,使整部影片結構更加完整、人物性格更加清晰,也使善念得到了回應,整部影片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呼應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主題。魏平安是現實世界的理想化人格,他不計個人得失,只為心中正義,治愈了身處現實世界的人們。
在后真相時代,雖然網絡世界復雜多變,謠言抑或負面輿論能夠侵襲身處漩渦中的每一個人,但仍有心中充滿正義之人來凈化這個世界。《保你平安》的出現正是處于后真相的社會所需要的一部優秀影片,它為現實世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正向的價值選擇,亦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出現的一抹暖色。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在莊子看來,是非之爭,實則為外物所蒙蔽,而要想消除這樣的是非之爭,需要“則莫若以明”,即消除是非偏見[7]。在后真相時代,隨著謠言的先入為主,偏見也隨之而來,因此就需要“魏平安”式的人物來守護與還原真相。在《保你平安》中,魏平安通過自己的努力洗清了那些對于韓露的謠言,還她以真相,這是一次為女性的發聲,也是后真相時代所需要的溫暖與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