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鴻博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我們已經進入了文化產業多元發展時期,各地的特色文化產業日益壯大,不僅探索出文創產品的獨特設計風格和定位,更是借由產品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廣了地方文化。在此背景下,思考主體文化脈絡,尋找、發掘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設計具有地方文化獨特特質的視覺創意產品,凸顯地方文化特色;研究出滿足現代人精神需求和審美要求的文創產品,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設計可以深化消費者的“文化認同”,引起消費者對不同地方文化的關注,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加有效的傳承和發揚。
“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是促進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快挖掘與恢復本地區傳統文化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方向指導。通過加大扶植文化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可以創立以文化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品牌,進而提升地區文化形象。這對地區經濟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提升地區文化的藝術價值。
在地方文化元素轉換為創意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挖掘、轉換、實施。
對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是產品設計的基礎。現在人們的關注點在于不同文化的差異性的表達上,而經過視覺加工的地方文化能夠直接準確地表達這種差異性,從而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前期的工作中,挖掘地方文化的特點并總結其形式風格,是有效視覺轉換的前提。
中期視覺轉換的過程中,設計者要多參考不同地方文化視覺表達成功的案例。從英國早期的城市復興概念下工業小鎮的整體視覺轉換,到國內近期紅色文化的興起,無一不對地方文化的視覺轉換起到啟發作用。雖然案例很多,但是選擇適合地方文化的形式,符合不同地方文化的氣質,仍然是藝術創作的前提。
后期的實施過程是藝術品落地的方式,也是地方文化傳播的最后一步,這也需要在設計過程尤為關注。其中消費者定位、藝術形式設定、媒體選擇等眾多方面構成了復雜的網,從而完成了地方文化的有效傳播,進而達到最終的目的。
回想設計的初衷,除了藝術品的完美形式之外,對文化信息和思想的傳達也是其核心內容。作為藝術設計從業者之一,緊跟時代,在地方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盡自己所能,完成地方文化與時代的接軌,實現藝術與思想的碰撞,為地方經濟的崛起貢獻微薄之力,這才是吾輩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