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強 李云
一、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精神
傳統教學中,老師習慣圍繞著課本內容為學生設計實驗活動,缺乏對學生身心特點考慮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被擱置于被動地位,導致學生在實驗活動中習慣關注實驗成果,學生難于得到思考實驗設計和實驗背景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和現代化教育要求存在明顯不協調現象。因此老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展現個性化特點的空間,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大膽想法,并且老師應該為學生創造驗證假設的空間,促使學生在獨立探索中找尋實驗設計方案的薄弱點,所以老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參與實驗設計-實驗驗證等各個學習環節中,促使學生在完整實驗學習中明顯提升實驗觀察能力、創造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老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化觀點,培養學生敢說敢做的精神。例如在“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觀察”實驗教學中,課本上要求實驗應用30%的蔗糖溶液,但是部分學生就是喜歡背道而馳,因此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嘗試應用不同濃度蔗糖溶液和氯化鉀溶液開展實驗,學生自己自主驗證實驗結果時也能夠聯想到有關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的方法,因此老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驗證自己的想法。
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
實驗方案的設計是保障實驗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其方案的完整性和專業性對實驗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老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利用引導和鼓勵的方式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實驗方案的設計不僅對學生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操作經驗具有較高要求,同時對學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考察,學生應在完整知識體系支撐下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能力,圍繞特定主題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充分的想象之后提出適宜的實驗方案。老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將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憑借完整的知識體系科學設計實驗方案。例如學生在了解酶的特性之后可以提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和“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時間”等實驗方案。在生長素生理作用學習之后,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設計“植物彎向一側”的實驗方案,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中能夠明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便利條件。老師可以結合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完備的實驗空間,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實驗結果和實驗假設比對中找尋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觀察以及思維轉變中可以健全對生物知識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在生物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實驗結果的灌輸,同時應該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實驗現象發生的本質,促使學生深刻洞察生物知識內容的本質。例如在“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活動中,如果發生四條色素帶出現部分會全部不明顯時,老師可以應用“丙酮用量是否過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丙酮與葉綠體之間的關系,并應用“是否選擇新鮮葉”“實驗是否全部選擇幼嫩葉”引導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在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教學中,部分學生憑借牢固的知識儲備能夠快速發現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但是部分學生按照老師規定的步驟也未能發現質壁分離和復原的現象,因此老師在實驗中應運用“取下的表皮是死亡的角質層細胞嗎”“是否是因為蔗糖溶液浸泡材料造成實驗現象不明顯”激發學生反思,促使學生在不同角度引導中嘗試從不同維度分析實驗本質,學生在實驗本質深刻洞察中能夠切實了解生物實驗現象,在實驗現象理解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提升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同時學生從生物實驗現象中也可以強化對理論知識內容的理解,為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奠定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