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元”)70年光輝歷程,是一部勵精圖治、昂首奮進的發展歷史,也是一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奮斗之歌,更是一幅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央企頂梁柱作用的時代畫卷。
以深化改革匯聚發展活力
在社會環境、歷史條件轉換的大背景下,中國中元歷經磨礪,緊跟時代步伐,經歷了從管理機構到企業實體、從事業單位到公司制企業的轉變,順利實現了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管理部門向提供工程建設全方位服務的工程公司轉型。
中國中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一機部設計總局,作為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系統的管理部門,先后組建機械工業勘察設計隊伍,組織學習前蘇聯工廠設計經驗,從事設計工作并建章立制。1965年,更名為一機部設計總院,作為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系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協調系統內各單位開展勘察設計工作的同時,從事工廠及建筑工程設計。
改革開放后,設計總院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從1979年到1986年,根據國家對工程勘察設計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設計總院為推動機械工業勘察設計體制改革,開展設計取費試點,加強內部企業化管理,試行技術經濟責任制,并積極促進勘察設計單位加強經營管理,搞好“兩個服務”——為機械工業服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
1987年,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成立,設計總院更名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設計研究院。至此,設計研究院結束了原設計總院的管理職能,成為從事工程設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科技型經濟實體。
2000年,設計研究院由事業單位改制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同年進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為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
自2003年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與中國機械電腦應用技術開發公司、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重組以來,新組建的中國中元興華工程公司與時俱進,順應市場經濟大潮,通過戰略與市場定位的調整,逐步探索由設計研究院向工程公司的轉型,全方位提供咨詢、設計、管理、監理和總承包服務,在實踐與創新中不斷轉型升級,迎來了迅猛的發展。2006年,為進一步落實國機集團戰略,實現快速發展,更名為“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中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職工,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砥礪前行、開拓創新。2013年,中國中元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成為了今天的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在國機集團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下,中國中元與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工國際”)?進行了重組。此后,在中工匡際的領導下,中國中元秉承“價值導向、創新驅動、責任擔當、追求卓越”核心價值理念,在市場開拓、業務協同、人才交流、科技創新等方面與中工國際深度融合,取得積極成效。中國中元海外業務不斷拓展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管理水平顯著增強,經營業績大幅提升。通過融合發展“組合拳”,中國中元在實踐與創新中不斷轉型升級,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面貌。
從單一的機械工業設計業務發展到以工業、民用、能源為主的三大業務支柱;從醫療、民用、物流、工業、能源五大業務板塊,再到如今業務領域涵蓋醫養健康、民用建筑、現代物流、新型工業、能源工程、環保工程、國際工程、數字化、產品研發多個業務板塊,中國中元可以提供包含規劃咨詢、工程設計、工程建設、項目運營在內的建筑工程建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服務。中國中元人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綜合化、多元化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在黨建引領下,在深化改革任務有序推進的過程中,中國中元連續16年入圍“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近年來一直躋身于全國勘察設計綜合實力、全過程工程咨詢行業綜合實力、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百強單位的行列,成為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的骨干企業。
在服務國家戰略過程中,中國中元充分發揮國家隊和行業排頭兵作用,深耕重大區域市場,緊密結合京津冀、雄安新區、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海峽兩岸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戰略需要,依托中國中元綜合實力及區域發展優勢,進一步推進公司區域協同化發展的戰略布局,增強區域競爭力,擴大市場影響力。目前,中國中元在北京、海南、廈門、上海、長春、南京設有7個二級法人單位,在深圳、珠海、合肥、杭州、西安、武漢、重慶等地設有分公司,在境外先后設立了駐烏茲別克斯坦、馬其頓、多米尼加、古巴等境外辦事處。
以技術創新推動業務發展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在需要盡快建設一批機械工業骨干單位的緊迫形勢下,一機部設計總局應運而生。成立伊始,就面臨著學習運用蘇聯技術和經驗,加緊培養中國勘察設計隊伍、將國外工程技術轉化應用到中國工程建設的艱巨任務。老一輩的中國中元人,自力更生、培養隊伍、掌握本領,配合前蘇聯援建的26個機械工業項目建設,包括機床、重機、礦山機械、電站設備、汽車、拖拉機、儀表、軸承、電纜等工廠項目,為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快速發展。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曾被迫停止工作和因戰備疏散而外遷的一機部設計總院,認真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中。通過落實勘察設計系統工作重點和改革措施,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加快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設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打破了以工廠設計為單一業務的發展困局,形成了工業、民用、能源三大業務支柱,開拓了醫療建筑、機場物流、無損檢測、生物醫藥等業務,向工程咨詢、工程承包、工程監理延伸。同時,優化了生產人員配置,引進培養技術人才,在面向市場開拓設計任務的不斷錘煉中,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夠適應多元化業務需求的專業技術隊伍。這一時期,完成了大量優秀設計項目,奠定了行業引領地位。特別是在2000年后,中國中元進一步加快高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業務范圍進一步延伸。
新時代重組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中元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歷經改革重組、組織結構優化等一系列內外部深化改革措施,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圍繞業務創新發展,積極發揮各專業領域的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參加了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和中國土木學會等數十個一級行業組織及二級行業組織,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中國中元力量。
積土成山風雨興,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中元人汗水的澆灌下,中國中元在醫療、民用、能源、物流、援外等領域相繼結出了累累碩果。如今的中國中元已經成為了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完成了眾多具有時代擔當的工程項目,創作了眾多具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七十年薪火相傳,中國中元辦公地點幾經變遷,辦公條件日新月異,唯一不變的是中國中元人永不言棄的信念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從單一工業設計到工程建設全產業鏈服務,從為機械工業服務到為國家各行業建設服務,中國中元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在發展中持續創新,形成了雄厚的綜合實力,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
以責任擔當踐行初心使命
國之所需,企之所向。中國中元與生俱來就有姓黨為民的紅色基因,在勘察設計行業和關鍵領域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和使命。
中國中元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服務醫療、養老、物流、文旅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服務的源動力;在能源、環保等領域,積極踐行“兩山”理念,貫徹“雙碳”戰略,加快推進綠色技術發展和應用;在大科學、數字化等領域,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數字中國建設,推動自主創新,助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中國中元以擔當創造價值、以奉獻成就使命,努力解民憂、紓民難,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從抗擊非典、H1N1到新冠疫情,從汶川、玉樹地震抗震援建到奧運會相關項目保障建設,無不體現著中國中元在承擔社會責任活動中的鮮明態度和積極作用。
只要祖國需要,中國中元從不缺席。特別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中元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發揮專業優勢,全力支援抗疫工作,先后承擔了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海南、云南、寧夏、新疆、香港等地近百項應急醫療設施的設計、咨詢和管理工作。
此外,中國中元受國家部委、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等委托,先后主持編制一系列用于新冠疫情重癥、普通癥、輕癥、無癥狀感染者以及密接、次密接等人員的隔離和治療設施建設技術標準,為中國乃至世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憑借著服務民生、履行社會責任的突出表現,中國中元先后榮獲“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全國青年文明號”“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展現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中國中元將始終牢記肩負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發揮中元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切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落到實處,為扎實推進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