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摘要:目的 探討開展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價值。方法 本研究借助回顧性方式展開,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120例癌癥患者行規范分組操作(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疼痛情況、負性情緒。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各指標數值更高(P<0.05);護理不同時段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疼痛程度較輕、負性情緒較低(P<0.05)。結論 對癌癥患者開展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癌癥;規范化癌痛護理;生活質量;滿意度;疼痛;負性情緒
癌痛是臨床典型的一種慢性疼痛,也是多數癌癥患者病情發展至中晚期常見的一種病理現象。癌痛會對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痛苦,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就已將疼痛納入患者的生命體征[1]。現階段臨床對存在癌痛的癌癥患者實施治療,多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主,在延長患者生存周期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規范化癌痛護理是現階段臨床優質的護理方式,通過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并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可緩解患者疼痛并提高生活質量[2]。為探討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價值,特展開本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借助回顧性方式展開,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120例癌癥患者行規范分組操作(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患28例;年齡區間46~76歲,平均年齡(61.44±7.12)歲。觀察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區間47~76歲,平均年齡(61.33±7.52)歲。本研究組間信息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1)經常規及實驗室等各項檢查,確診為癌癥;(2)具備自主溝通能力;(3)臨床資料完整;(4)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并報醫院倫理部門批準。
排除標準:(1)伴急性創傷;(2)合并存在急慢性感染;(3)重要臟器功能衰竭;(4)合并精神疾病;(5)溝通和認知障礙;(6)無臨床配合能力。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叮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治療期間充分尊重患者飲食習慣和個體差異,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根據患者疼痛情況調整位置,指導其合理臥位,保持舒服姿勢休息,減少體位不當造成的局部疼痛。
觀察組行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 成立規范化癌痛護理小組
抽調治療醫師、管理護士成立規范化癌痛護理小組,癌痛患者的評估和治療工作安排由治療醫師負責,癌痛規范化護理流程的制定和實施由管理護士負責,定期對護理人員執行情況進行督查。
1.3.2 疼痛評估
遵循常規、量化、全面的原則展開患者的疼痛評估工作,將其主訴視為評估疼痛的金標準。實際評估工作開展中,將“疼痛發生時、干預后30 min、干預后2 h、干預后12 h”作為評估時機,并對所有數據進行詳細記錄。
1.3.3 鎮痛措施
(1)心理疏導緩解疼痛:術后疼痛時間較長,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休息和心情,因此在治療前,就要安排護理人員將手術治療效果詳細告知患者,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后詳細講解術后疼痛發生機制,引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疼痛緩解方法,如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降低痛感,或按摩肢體、腹式呼吸放松身體,有效緩解疼痛。
(2)體位干預降低疼痛:嚴格以手術情況來精確調整患者位置,指導其合理臥位,保持舒服姿勢休息,避免牽拉切口,減少因體位不當造成的切口疼痛。若患者咳嗽或活動時,需用手按壓切口處,避免牽拉引起疼痛。
(3)藥物鎮痛:嚴格以WHO推薦的癌癥“三階梯止痛法”為主,對患者進行鎮痛護理。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給藥過程中加強觀察。若為口服藥物,要求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并告知服藥后的常見不良反應;若為注射給藥,需嚴格以患者耐受情況為準,對注射速率進行合理控制。還可用拇指指腹、大魚際肌進行環形按摩,降低患者肌肉張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疼痛。
1.4 觀察指標
(1)兩組護理滿意度:通過我院護理部自制的調查問卷展開評價,包括語言溝通、心理疏導、護理操作、服務態度四項,單項分值0~25分,分值和護理滿意度呈正比。(2)兩組生活質量[3]:用SF-36問卷評價(分值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不同時段疼痛情況:疼痛程度需要借助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進行,分值0~10分。其中,無痛為0分,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10分為劇烈疼痛。(4)兩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4]:分別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展開焦慮、抑郁情緒評價工作,SAS、SDS評分臨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輕。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各指標數值更高(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等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較高(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不同時段疼痛情況
護理不同時段,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疼痛程度均明顯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對比兩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
與對照組負性情緒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下降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3討論
持續、劇烈的癌痛會嚴重損害患者的機體,導致其對臨床治療及未來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現輕生念頭。由此可見,對癌痛患者積極采取適合的護理干預方案緩解疼痛至關重要,這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根本[5]。
目前,臨床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已無法滿足癌痛患者的實際需求。隨著醫護工作的不斷完善,規范化的癌痛護理干預措施逐漸被臨床應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各指標數值更高(P<0.05)。原因分析,在癌痛護理實施過程中,用藥干預是基礎,可有效止痛并緩解疼痛;要求護理人員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規范儀態服務,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滿足其合理需求,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念,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提升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7]。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觀察組開展了多方面的干預措施,取得較佳效果。結果顯示,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疼痛程度較輕、負性情緒較低(P<0.05)。說明臨床以往借助常規護理對癌痛患者開展干預,雖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護理措施缺乏流程化和整體性,致使整體護理效果欠佳。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完全符合臨床護理工作的相關要求,不僅規范了護理人員的日常行為,還減少了不良事件和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規范化癌痛護理在實施過程中,嚴格以癌痛患者實際病情為根據,全面分析科室護理問題后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減輕疼痛程度[8]。
綜上所述,對癌痛患者給予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可改善負性情緒、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對34例晚期癌癥伴癌性疼痛患者進行系統化疼痛護理對其疼痛程度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2):204-206.
[2] 張潔,張旱愉,王寶君,等.規范化癌痛護理聯合三階段止痛治療對癌痛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10):109-114.
[3] 王玨嵐,田宏,夏琪,等.四川省40所醫院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癌痛護理現狀及影響因素[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1):40-43.
[4] 陳偉,秦楠,周潔,等.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的護理領域癌癥患者性健康相關研究可視化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4):26-30.
[5] 仲小君,穆桂梅,吳喻,等.疼痛護理和臨終關懷對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5):166-168.
[6] 張瑩,張玲玲,熱依娜·吾甫里.系統性疼痛護理管理對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程度、心理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2,44(1):154-156.
[7] 劉會霞,劉文姣,張慧平.PERMA幸福護理模式降低老年性非小細胞肺癌癌癥復發恐懼的價值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2,38(5):856-859.
[8] 李宇鳳,張伊凡.運動-心理-睡眠護理干預結合尊嚴護理對癌癥晚期患者尊嚴水平、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0):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