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經濟下的中國稅制改革:從稅收管理到稅收治理

2023-04-20 10:03:22楊世鑒
當代經濟管理 2023年4期
關鍵詞:挑戰

[摘?要]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稅收作為政府、企業、個人之間最基礎的制度安排,是最能感受到數字經濟新挑戰的前沿地帶。數字經濟的時代要求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正在促使我國稅制改革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稅收治理與稅收管理在參與主體的地位、稅收目標、稅收屬性和稅收管理(治理)的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不僅能夠破解我國稅收領域的各種難題,更加有效的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更可以促進我國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要完成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需要從治理理念、治理目標、治理主體、治理方式、治理機制等方面不斷進行革新與突破。

[關鍵詞]數字經濟;稅收管理;稅收治理;挑戰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3)04-0077-06

一、引言

從20世紀90代開始,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數字經濟已從“邊緣走向中心”,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對經濟各領域都產生深刻而持續的影響[1]。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我國數字經濟正在從數字經濟大國向數字經濟強國邁進,并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瞻遠矚地指出,我國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數字經濟正在改變各個行業的傳統業態,各個行業均將受到數字經濟的巨大影響。稅收作為政府、企業、個人之間最基礎的制度安排,是最能感受到數字經濟新挑戰的前沿地帶。建立在工業經濟基礎上的稅收管理,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均無法適應和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因此,需要迫切改變稅收管理方式,積極探索稅收治理模式,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本文重點研究聚焦數字經濟時代的稅收改革問題,試圖從稅收治理的角度,探尋數字經濟時代我國稅收體制如何適應并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加有效地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2]。從稅收治理角度,要建立一套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環保的稅收制度,通過稅收治理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二、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的動因

基于數字經濟的時代要求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我國稅制改革正在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

(一)外在動因: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數字經濟的到來,意味著社會各個方面將發生一系列深層次的變革,具體到經濟領域,社會生產關系、組織形式等都將發生改變。數字經濟也對國家稅收產生重要影響,工業經濟時代政府主導的稅收管理模式,很難適應數字時代的稅收要求,稅收監管的難度加大,稅收關系中的利益沖突逐漸突出迫切需要通過制度變革來破解經濟發展中難題。相對于工業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模式、經濟結構、價值分配、商業形態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對現有的稅收管理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對于稅制要素的影響

楊世鑒:數字經濟下的中國稅制改革:從稅收管理到稅收治理

2023年第4期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具有無形化、流動性強、范圍廣的特點,數字化的經濟活動給傳統的稅收要素的識別帶來一定的挑戰。首先,納稅主體識別難度加大。數字經濟下交易具有網絡化、虛擬化和遠程化等特點,納稅主體界定存在較大難度。數字經濟下,商業經營門檻大幅降低,促使納稅主體模糊化和分散化,大量自然人借助互聯網成為商業經營主體,會進一步模糊了自然人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界限。這將對以企業納稅人為主建立起來的稅收征管體系產生重要影響。其次,征稅對象劃分的復雜化。數字經濟下產業平臺化、生態化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工業經濟時代的行業邊界,尤其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劃分越來越困難。以傳統行業特征為基礎的征稅方式變得更加困難。最后,稅源和稅基難以控制。數字經濟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稅源更加復雜化和難以控制。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后,經濟活動依托于數字載體,導致價值創造存在不確定性和價值歸屬的模糊性,進而使得稅基規模具有不確定性。稅基是稅種設立的重要依據,稅基規模無法有效確定,必然對稅制產生重要影響。

2.對于稅收的地域劃分產生影響

稅制要素的模糊化同樣對稅收的地域劃分產生影響。在工業經濟時代,商品交易半徑較小,通常局限于特定行政區域,稅收的地域劃分相對較為明確,基本不存在稅收地域管轄權問題;在數字經濟時代,稅源與價值創造地、生產經營地與消費低分離程度加大,加上稅基的侵蝕和利潤的轉移,對稅收收入劃分的來源地規則和目的地規則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傳統貨物和服務越來越被數字產品和數字化服務取代,數字產品和數字化服務的生產和交易都在網絡上實現,自然就對稅收地域管轄權提出根本性挑戰[3]。

如果繼續采取企業注冊地或生產地征稅,則這種供需主體地理錯位帶來的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的繳納,將明顯集中到幾個少數數字經濟發達地區,必將進一步加大地區發展差距,加劇地區間財力不平衡程度。

3.對于稅制結構產生的影響

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的稅制結構的平衡性面臨挑戰。首先,流轉稅和所得稅之間的平衡。就流轉稅而言,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經濟業態,使得要素和產品流轉形態更加豐富,其中數據作為要素資源成為新的流轉形式,對傳統要素與產品的流轉產生一定沖擊,導致流轉課稅的形式更加豐富,數據流轉稅可能成為新稅種,對流轉稅結構產生了重要影響。就所得稅而言,數字經濟下從事經濟活動的主體快速縱向分化,向下延伸至個人。在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的經濟模式下,個人收入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且伴隨著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個人所得稅地位逐漸提升,企業所得稅地位有所下降,所得稅在比重和具體稅種結構上都將發生調整。其次,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稅收的平衡。數字經濟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的稅收負擔差異。在相當程度上,這個問題是由BEPS問題衍生出來的。通過對產業鏈地域布局的調整,數字部門的企業往往可以把自己面臨的實際稅率壓縮到一個很低的程度。而相比之下,實體經濟部門,例如制造業廠商在調整產業鏈布局時面臨的約束則會更多,難度也會更大,因而它們通過這一方法來規避稅收的能力也就較弱。

可以說,從稅收管理邁向稅收治理,根本動力是數字經濟發展與稅收體制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需要通過稅收體制改革,尤其要發揮數字治理的作用,擺脫稅收制度對經濟發展的束縛,促進數字經濟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二)內在動因:執政理念和政府職能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在經濟社會中扮演著“組織者”和“參與者”雙重角色。數字經濟到來,傳統的管理方式難度加大,政府管理效率降低,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斷顯現。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逐漸提上治國理政的日程,以國家治理代替國家管理的理念逐漸成為共識。《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首次以“社會治理”概念代替“社會管理”,標志著“國家治理時代”開始到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同時指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從國家管理到國家治理,體現了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有效協調政府、市場、社會多重關系,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從國家管理到國家治理,是政府職能從單一的管理控制轉向與社會成員共商、共治與共享,積極推動國家治理活動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進程。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但是還需要系統性完善和整體性重構,稅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管理的改革必定會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治理整體水平的提升?!蛾P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充分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梢哉f,作為國家治理的主要組成部分,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政府職能的轉變是重要的推動力。

三、稅收管理與稅收治理的內涵差異

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我國稅收正在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稅收治理是國家治理理念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運用??梢哉f,稅收治理與稅收管理是不同社會經濟形態對于稅收的要求,反映出不同的稅收理念和稅收目標。稅收管理與稅收治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內涵卻有很大不同。

(一)參與主體的地位不同

稅收管理強調國家在征稅管理的主體地位,在征管過程中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支配權,納稅主體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強調稅收遵從度。表現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稅務機關擁有絕對權威,處于領導和支配地位,決定國家稅收實現的目標和實現方式;納稅主體處于服從和被動接受的地位,征納雙方常常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單向的管理關系中??梢?,與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一致,稅收管理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式的模式。隨著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程度增加,單純強調政府主導的管理模式難以為繼。稅收治理強調稅收關系中的各個利益主體共同參與,遵循公平、共享和共治的思維,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個利益主體的權益,征納雙方建立一種平等的、互動的、合作的治理關系。因此,稅收治理充分調動社會群眾的積極性,是一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雙向互動的多元治理模式。

(二)稅收目標不同

管理是指為了更好達成組織目標,運用管理職能進行資源協調的過程,其特征具有一定的目標性、組織性和創新性。稅收管理的目標在于提高征稅的效率,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優化資源配置和發揮經濟調節作用。稅收管理中各項活動都緊緊圍繞國家稅收完整性,體現稅收的“強制性”特征。治理是指以調和為基礎,使相互沖突或不同利益主體得以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其特征具有多元性、參與性和協同性。稅收治理突出稅收的“治理”作用,需要依靠法律規范,明確責任體系,規范權利分配,注重決策指導、協調與監督,?目的是實現多元利益主體的利益均衡[4],同時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保障社會公眾充分參與到政府的公共決策中,充分化解經濟發展中各種風險和矛盾,實現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能夠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就是“善治”[5]。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深入推進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稅務監管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從而不斷實現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的轉變。

(三)稅收屬性不同

稅收管理突出“國家稅收”屬性,主要反映國家經濟層面,通過稅收實現財政收入和經濟調節的職能,即稅收的最基本的職能。國家稅收突出稅收的無償性特點,強調納稅人的義務和責任,在整個稅收關系中,納稅人扮演遵從者,是一種被動參與的角色。

稅收治理突出“公共稅收”屬性,奉行“社會本位”理念,通過與社會加強溝通、合作,強調雙方平等參與。相對于國家稅收,公共稅收不僅局限于社會經濟層面,更上升到社會政治層面,通過稅收治理以實現國家治理的目標。公共稅收突出“公共”二字,即公共稅收強調稅收主體參與多樣化,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突出治理體系中多元共治的理念,通過不同社會利益主體的共同參與,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稅收管理(治理)的手段不同

在工業經濟時代,“貨物、勞務及應稅服務流”“資金流”“發票流”相對統一,因此可以通過“以賬管稅”和“以票控稅”進行稅收管理。稅收管理的手段主要通過對賬簿、票據等有形的物質載體的控制來達到稅收征管的目的。在稅收治理時期,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數字化,傳統的“以賬管稅”和“以票控稅”方式很難適應數字經濟的要求。通過“以數治稅”的方式,深化大數據治理,提高稅收數據質量,加強稅收數據共享,以稅收信息數據為載體,協調稅收關系中的各方利益。目前,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的“全電發票”(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和即將上線的金稅四期,將會全方位提高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能力。

總體來看,稅收治理不是對于稅收管理的否定,而是對稅收管理的優化,從“治理”角度審視稅收管理中的問題,進而革新稅收管理方式,解決稅收管理中的管理錯配問題,重構稅收管理新秩序,提升稅收管理效能的過程。從管理到治理,本質上是從政府內部管理向全社會治理的根本性轉變。

可以說,稅收看似只是一項專業管理活動,但卻連接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影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對國計民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稅收無小事,需要統籌考慮政府、社會、企業、個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最終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四、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的行動框架

治理的廣泛運用意味著,在社會各個領域普遍存在著既往的管理范式難以破解的難題、難以擺脫的困境、難以應對的挑戰和難以為繼的狀態,迫切需要管理理念、主體、路線、方式的創新與轉換[6]。以制度剛性為特征的傳統單一稅收管理模式很難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是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但是轉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和一蹴而就,需要從治理理念、治理目標、治理主體、治理方式、治理機制等方面不斷進行革新與突破。

(一)轉變治理理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變革

要實現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的轉變需要在治理理念上實現轉變和更新。中國稅制改革的理念要和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的理念相向而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思想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核心,不僅可以看作是數字時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行動指南,而且為稅收治理變革指引了方向,為稅收整體改革確立了目標。新發展理念對現行的稅收制度和稅收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實現“提升稅收創新驅動力”“建立稅收協調機制”“構建稅收綠色體系”“開拓稅收開放空間”“實現稅收共享格局”。

1.提升稅收創新驅動力

創新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根本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時指出未來5年我國科技自強自立能力顯著提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通過稅收創新發揮稅收作用。實現創新稅收,一方面要通過加大科技型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促使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提升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于企業創新投入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通過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切實提高企業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提升稅收制度自身的創新能力,將稅收創新能力作為解決稅收治理中各項難題的驅動力。稅收改革要能夠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稅收改革方向,創新稅收理念,積極發揮稅收治理職能。

2.建立稅收協調機制

我國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由來已久,“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結構不平衡”的問題急需解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數字經濟時代到來,為我國實現經濟協調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挑戰依然巨大。例如互聯網平臺經濟,在加速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會使各種經濟利益資源加速向平臺企業注冊地聚集,一定程度上引發新的地區發展不平衡。稅收要積極發揮其調節功能,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特征的稅收調節機制,尤其在精準扶貧、振興鄉村經濟以及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構建稅收綠色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我國加大了綠色稅收制度的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相繼立法,使資源能源利用向著更加集約化轉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態環境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7]。另一方面,各個稅種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甚至出現重復征收等情況,而且約束和激勵作用還不明顯,沒有有效發揮稅收對于環境的治理作用。下一步,除了優化現有的稅制結構,建立一套以環境保護稅為核心的綠色稅收體系,還要加大稅收約束和激勵的力度和廣度,要讓企業享受到綠色發展的稅收紅利以及污染環境所付出的稅收成本。此外,還要加大構建區域間生態合作的稅制協調機制,建立差別化的稅收政策和生態補償政策,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

4.開拓稅收開放空間

在數字經濟時代,以數據為代表的新型生產要素能夠在不同地區和組織間快速流動,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不同行業的融合進一步加快。我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我國要繼續保持以開放的理念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進一步提升全球數字經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對于稅收而言,要構建開放性的稅收體系,堅定貫徹擴大開放和融入全球的經濟發展戰略,以更大稅收包容性處理發展對外經濟過程的國家稅收爭端和沖突,最終使稅收成為我國加快對外開放的助推器和潤滑劑。此外,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府部門之間數據的共享開放,形成稅務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常態化、制度化數據共享協調融合機制。

5.實現稅收共享格局

堅持稅收共享理念,是我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治國理政方針的具體體現。歷史上每一次社會變革和進步,都會伴隨一定程度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如何通過稅收實現利益共享,實現利益各方的新的平衡,將是稅收治理重點解決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此,新時代的社會治理,不僅僅要實現治理主體的“共建”、治理方式的“共治”,?更重要的是要實現治理成果的“共享”,?只有以成果的“共享”才能實現“善治”邏輯下的公共利益最大化[8]。

基于稅收“共享”理念,國家應逐步建立基于數字經濟的稅收共享機制,實現稅收共享的利益分配格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數據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我們充分重視數據的內在價值并尊重數據提供者和擁有者的合法、合理權益,創新收入的分配機制。此外,還可以從數字產品和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入手,推進消費地原則下數字經濟稅收收入歸屬的改革實踐[9]。

(二)改進治理方式:從“線性、粗放”轉向“互動、精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使我國“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治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體的治理方式。治理方式是治理活動中采取的各種方法、手段和舉措。治理方式的適用性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治理效果[10]。稅收治理方式的轉變,要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體現新發展理念。傳統稅收管理方式往往呈現自上而下的線性邏輯,通常由上級稅務管理機關提出稅收指標和管理要求,下級稅務機關逐級傳達和落實。這種稅收管理方式相對比較粗放,帶有很強的計劃經濟的色彩,雖然短時間提高了征管效率,但是很難做到真正的稅收公平。2020年,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優化稅務執法方式,要推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的理念方式手段的變革”。

改進稅收治理方式,重點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深入推進“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的治理手段,找準治理關系中的關鍵點,做到精準治理。

(三)建立治理機制:從單一主導到多元共治

建立治理機制是指在轉變治理理念和改進治理方式的基礎上,形成一套相對穩定的稅收治理模式和運行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關于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大幅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可見,建立稅收治理機制的目的不僅是提高納稅人接受稅收管控的能力,同時還要提升稅收利益相關者的整體滿意度。從本質上講,治理就是解決經濟發展中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實現協調的社會關系。因此,要建立稅收治理機制,就要將傳統的以政府為主體的單一稅收管理體系轉變為適應新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多元共治的稅收治理機制。

首先,多元共治的治理機制體系的基石是“公平”。是否符合公平原則是判斷稅制優劣的重要標準。自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稅收公平原則以來,無論稅收原則如何演進,公平原則一直是稅收的最高原則[11]。何為公平,一定是要充分保障全部稅收主體的利益,特別是一些弱勢群體的利益。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應該將公平思維提升到稅收治理的首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就要解決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稅收公平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石。

其次,多元共治的治理機制體系的保障是“共享”。數字時代意味著人類社會的又一次進步,意味著人類社會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服務?!肮蚕怼笔嵌愂帐聵I發展的目的和歸宿[12],只有實現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納稅主體之間的稅收利益共享,稅收治理才變得有意義,才能受到全社會稅收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再次,多元共治的治理機制體系的核心是“共治”。數字經濟時代稅收治理難度加大,面對稅收治理體系中的各種復雜關系,僅僅依靠稅務機關很難解決所有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具體到稅收治理而言,要充分發揮廣大基層納稅主體的參與作用,要使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不同的利益主體都要參與到稅收治理體系中,共同分享相關數據、共建社會信用系統,形成多元共治、協同并進的稅收征管新格局,最終目標是建立稅收利益共同體。在建立稅收利益共同體過程中,要積極培育和扶持社會組織,提升基層納稅主體自治制度實效,創新納稅主體參與引導和激勵機制,推動稅收治理從矛盾應對向風險防范的轉變。

(四)提升治理能力:推進“以數治稅”,實現“智能管稅”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未來5年主要目標任務中指出,要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提升稅收治理能力是實現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的保障。可以說,數字經濟時代,稅收治理的核心是稅收數字治理,“以數治稅”是推動稅制改革的“助推器”,是實現稅收治理現代化的“動力源”。

目前,稅收治理正在從“以票管稅”邁向“以數治稅”,利用數字技術完善治理體系,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將區塊鏈、云計算、數據庫等數字技術引入到治理過程中,實現治理模式的不斷創新。如何具體實現“以數治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健全稅收法律體系,使“以數治稅”有法可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F代稅收治理要以完善的稅收法律體系為依托,稅收法律體系要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稅收征管要求,立法部門要根據經濟活動的新特點為稅收征管制度建立更加全面、更具有前瞻性的法律體系,為稅收治理及其數字化轉型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以“良法”實現對數字經濟活動的“善治”[13]。1992年我國正式出臺了《稅收征管法》和《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截止到2015年期間先后經十四次修訂,對我國稅收法治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多個稅種的法律級次由原來的行政法規上升為法律,提高了稅法的約束力。未來一段時間,還應該從稅收治理的角度,基于共治思維,形成適應新時代的稅收治理法規。要通過稅收立法,進一步健全稅務登記制度,完善個人稅收登記、申報和披露制度,不斷將數字經濟下的新業態納入管理范圍,不斷將數字經濟對稅制改革的要求逐步嵌入稅收立法過程中。

其次,完善稅收大數據建設,實現稅收信息互聯共享?!蛾P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提出,要著力建設以稅收大數據為驅動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通過稅收大數據的建設,不僅稅務系統內部可以將原來分散的稅收系統進行整合,同時還要積極引入第三方數據信息,通過建立多方共建共享的數據系統機制,不斷打破因部門利益而產生的“數據壁壘”,為稅收治理提供優質、穩定的稅收數據來源,最終實現稅收的協同共治的目標。

再次,建立綜合辦稅平臺,提升數字化納稅服務質量。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導,地方稅務局為支撐的統一的電子稅務局,納稅人80%以上的業務都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進行辦理?;陔娮佣悇站值木C合辦稅平臺的建立,既方便了納稅人的稅務辦理,同時也利于政府的監管和服務。

最后,完善納稅信用體系,提高納稅人遵從度。大數據為完善納稅信用體系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用數據技術,可將更多評價主體納入納稅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使評價結果更具全面性與客觀性。要推動建立自動更新的動態信用等級分類機制,并將高風險納稅人的變動情況對主管機關進行顯著提示,同時推進智能型稅收風險監控,對于信用等級較高的納稅人,做到“無風險不打擾”,從而實現有限資源的更優配置。同時,在納稅信用體系下,要通過數據共享,與人民銀行、自然資源、出入境管理等部門進行實時信息互通,建立高效、快速的失信懲戒機制。

五、結語

數字經濟帶來的是一場變革,加速了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社會關系的重塑。在這場變革中,上至國家政府,下到社會經濟組織以及每一個社會公眾,都是這場變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數字經濟的時代要求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正在促使我國稅制改革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稅收治理與稅收管理在參與主體的地位、稅收目標、稅收屬性和稅收管理(治理)的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從稅收管理向稅收治理轉變,不僅能夠破解我國稅收領域的各種難題,更可以促進我國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沖擊,我們要有包容、開放、創新的心態,用不斷的改革去化解經濟發展中的各種難題。要實現從稅收管理到稅收治理的轉變,需要我們從治理理念、治理目標、治理主體、治理方式、治理機制等方面不斷進行革新與突破。中國的稅制改革,正是在這樣不斷的嘗試中實現轉變與革新。改革的大幕正在拉開,時代的號角正在吹響,國家正在一些地區建立先行示范區,探索稅收治理改革的實現路徑。2022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于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實施后,將通過地方財政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和財政管理效能的提高,打造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樣板。未來的路注定不會一路平坦,只要堅定新時代發展理念不松動,中國稅制改革的目標終會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斌.數字經濟對稅收的影響:挑戰與機遇[J].國際稅收,2016(6):30-32.

[2]郭瑞軒.刀刃向內攻堅克難征管體制改革持續加力——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兩周年綜述[J].中國稅務,2018(2):17-22.

[3]王衛軍,朱長勝.應對數字經濟的挑戰:從生產增值稅到消費生產稅[J].稅務研究,?2020(12):61-67.

[4]趙惠敏.稅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與演進[J].當代經濟研究,2018(1):77-82.

[5]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引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5):37-41.

[6]郝德永.教育治理的國家邏輯及其方法論原則[J].教育研究,2020(12):4-13.

[7]侯恩賓.從社會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內涵、邏輯及其方式的轉換[J].理論導刊,?2018(7):60-67.

[8]張抗抗,杜靜.從管理到治理:基礎教育作業治理的內涵、框架與進路[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4(5):98-107.

[9]李婕,韓鳳芹.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J].社會科學家,2021(12):107-112.

[10]張抗抗,杜靜.從管理到治理:基礎教育作業治理的內涵、框架與進路[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4(5):98-107.

[11]薛桂芝,孫小雪.個人所得稅綜合勞動所得費用扣除問題探究——基于稅收公平視閾[J].?稅收經濟研究,2021,26(6):8-15.

[12]郭曉林.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稅收工作實踐[J].稅務研究,2017(4):42-47.

[13]馬洪范,胥玲,劉國平.數字經濟、稅收沖擊與稅收治理變革[J].稅務研究,2021(4):84-91.

Tax?Reform?in?China?under?the?Digital?Economy:

From?Tax?Revenue?Management?to?Tax?Revenue?Governance

Yang??Shijian

(The?Ope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39,?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global?digital?economy,?taxation,?as?the?most?basic?institutional?arrangement?among?governments,?enterprises?and?individuals,?is?the?frontier?where?the?new?challenges?of?the?digital?economy?can?be?most?felt.?The?requirement?of?the?digital?economy?times?and?the?promotion?of?national?governance?modernization?are?urging?our?tax?reform?to?transform?from?tax?management?to?tax?governance.?Tax?governance?and?tax?management?are?very?different?in?the?status?of?participants,?tax?objectives,?tax?attributes?and?tax?management?(governance)?means.?The?transition?from?tax?management?to?tax?governance?can?not?only?solve?various?problems?in?the?field?of?tax?revenue,?exert?the?basic,?mainstay?and?safeguard?role?of?tax?revenue?in?the?national?governance?more?effectively,?and?promote?the?national?governance?level?of?our?country.?In?order?to?complete?the?transformation?from?tax?management?to?tax?governance,?it?is?necessary?to?make?continuous?innovation?and?breakthrough?from?the?aspects?of?governance?concept,?governance?objective,?governance?subject,?governance?mode?and?governance?mechanism.

Key?words:digital?economy;?tax?revenue?management;?tax?revenue?governance;?challenge

(責任編輯:張積慧)

猜你喜歡
挑戰
不睡覺大挑戰
貓狗避障大挑戰
來挑戰吧
童話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22
來挑戰吧
童話世界(2020年26期)2020-10-27 02:23:44
必須重視Libra的挑戰
中國外匯(2019年15期)2019-10-14 01:00:36
我來挑戰(二)
嘰咕樂挑戰
嘰咕樂挑戰
嘰咕樂挑戰
人、車和自然的挑戰
專用汽車(2016年8期)2016-03-01 04:16: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 亚洲天堂啪啪|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日本国产在线|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青青青草国产|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色婷婷啪啪|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日本视频91|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丝袜啪啪| 日韩高清成人|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香蕉色综合|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在线看国产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九色最新网址| 国产精品19p| 欧美一级片在线|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欧美日韩va|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不卡| 91亚洲精品第一|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91久草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色综合国产|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婷婷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