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南寧市賓陽縣新賓中學
高中體育課程旨在培養高中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以及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體育教學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培養部分,特色高中如何提高體育特長生綜合素質,加強體育特長生實踐水平,需要學校注重加強對培養模式的探索,提高體育特長生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養成良好訓練習慣,為體育特長生日后全面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優化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不但能夠營造相對理想的校園運動氣氛,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順利通過高考測試。由于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成績普遍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需避免形成重視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而忽視文化課成績的錯誤做法。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依據學生的訓練情況及文化課成績科學分配二者的時間,制定與學生學習能力與情況相符的教學策略。體育訓練能夠輔助學生打消由于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形成的自卑心理,同時也可在文化課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排除緊張情緒,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其能夠更為順利的適應學習生活,主動學習文化課知識,以高度的積極性參與到體育訓練當中,最終實現訓練目標。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可通過制定個性化的體育特長生培養策略,在體育訓練與文化課教學之間形成有效的平衡。
由于前期的學習生活,高中生在步入高中階段后會出現明顯的差異。此時教師需依據體育特長生的學習情況及表現出的專業能力及身體素養的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后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育策略,不斷完善培養步驟。此階段,教師要全面迎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要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發揮學習潛能,讓處于不同學習基礎與專業能力的特長生均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以此保障特長生實現全面發展。如高中體育教師在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時,需全面掌握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學習習慣、學習任務等內容,通過科學規劃為學生安排日常訓練與學習的內容,保證文化課當中設置必要的實踐活動,同時還要對教學實施進度進行跟蹤。與任課教師保持密切聯系,針對學生存在的特殊情況,也要制定特色化的培養方案,以此降低學生理解文化課知識的難度,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輔助學生逐步形成學習自信,以此反向推動學生實現體育訓練能力的提高。
在培養體育特長生時,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此后依據目標形成與之相符的訓練體系。教師可借助現代化的設備形成智能化的訓練方案,并且隨時記錄學生的訓練成績,形成個人完整的檔案信息,為后續的教學規劃及修改提供可靠的參考。其次,教師也可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功能,對所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從而總結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此后,教師便可對教學策略和方法做出改進,形成與學生能力相符的教學規劃。
最后,高中生的心智還未達到成熟水平,這就要求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情緒變化。如果學生出現的情緒波動較大,教師也要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和干預,輔助其排除負面情緒,以肯定的評價為主,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時也會消耗大量的體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飲食,制定科學的食譜,保證學生獲得必要的營養,時刻保持相對理想的體能狀況。
組織體育特長生開展定期的訓練和測試,能夠及時獲得訓練結果,以此為參考制定后續的訓練目標。體育特長生也可通過掌握測試結果客觀認識到自身的訓練效果,在測試期間發現問題,從而在后續的訓練中進行解決。此外,體育測試還可輔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體育特長生所參與的訓練測試具有多樣性特征,如訓練組依據具體的內容安排的定期隊內測試,年級組開學測試,月及期末測試、教育局組織學校之間的聯合測試等。體育特長生可通過不同類型及級別的測試實現自我檢測,不斷提高自身的訓練技能。測試也可作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向其他優秀的同伴學習,提高自身技術的靈活性。體育教師也需細致記錄所有特長生的測試結果,并為其建立個人成長手冊,將每次測試的結果進行記錄,形成學生的成長軌跡。教師需依據測試成績輔助學生解決訓練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差距,為后續的訓練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學生如果100 米、800 米成績不夠理想,就需分析原因是否存在以下常見幾點:100 米起跑速度慢、起跑后重心上抬過快、途中跑擺臂步幅和步頻是否正確。800 米跑中速耐是不是達到要求,呼吸技巧是否掌握。針對學生開展50 米、100 米、200 米、400 米、600 米、800 米等測試,可輔助學生準確分析原因。通過測試學生立定跳遠的距離輔助學生分析哪部分出現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有騰空高度不夠,擺臂預擺不正確,騰空收腹不充分。后拋實心球通過練習能發現以下問題:出手角度不對、腿腰腹手臂發力脫節、腰腹沒有發力只用到手臂發力等。綜上,學生所獲得的測試成績并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每次測試均能輔助學生客觀認識到自身在訓練中的差異,形成不斷優化的訓練方案,以此持續提高學生的訓練能力。
以體教融合的理念對學生進行培養,需要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化課與專業訓練資源。高水平的體育特長生不但需要具備扎實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儲備豐富的文化知識。但以往體育人才培養的理念存在弊端,導致體育特長生在高中階段的培養期間更為重視體育技能的鍛煉,而對文化課相對疏忽。因此,多數特長生均認為自身在體育技能方面表現優異即可,而在文化知識的學習方面重視程度不足。此外,體育特長生在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后會相對疲憊,因此在學習專業課時也會普遍表現出注意力集中度不足等情況。加上高中體育特長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完成體育訓練,因此疏于對文化課的學習,長此以往便會失去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特長生在參與體育訓練時會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學習必要的文化課知識。從本質上講,當前多數體育特長生在參與體能訓練與文化課學習時,明顯的問題在于文化課與專業成績嚴重失衡,在提高專業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并未同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這也導致高中體育特長生無法形成綜合素養。為提高體育特長生的綜合發展效果,在高中階段需制定科學的教學與體育訓練規劃,形成更為健全的教學體系,從而保障體育特長生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首先,培養高水平的體育特長生需形成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只有高度重視體育特長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才能形成先進的運動理念,促使體育特長生實現綜合發展。輔助體育特長生提高文化課成績能夠促使其形成更為扎實的文化底蘊,更為深刻的理解體育訓練,不斷提高其競技能力,拓展后續的職業及就業選擇。為明顯優化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需做好科學的時間規劃。學??蔀轶w育課長生設置專門的訓練時間,由教師負責統一管理。主要由于高中體育特長生所需承擔的學習任務較重,需要合理協調文化課與體能訓練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校與學科教師需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依據體育特長生的具體情況科學規劃其訓練目標。由于體育特長生在文化課成績方面的要求不高,學校需配置專門的教師組織開展文化課教學活動。此外,教師也需全面掌握學生的技能特征,在訓練期間做好科學的安排。
其次,學校也可聘用專業教練組織特長生開展訓練,明顯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術及競賽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訓練技能。
最后,可通過組織培訓、交流等活動提升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加強教練員的理論知識儲備與技能水平,不斷豐富個人素養,以此推動特長生提高專項訓練的成績。此外,學校還可為高水平體育特長生提供競賽機會,通過競賽代替訓練的方式提高體育特長生的技能水平。參加競賽可作為檢驗體育特長生訓練效果的重要方法。
通過競賽,體育特長生能夠客觀檢驗自身的體育技能及適應能力,同時還可在競賽當中儲備豐富的經驗。在參與日常訓練之外,學校也可與其他學校聯合開展競賽活動,通過檢驗成果讓學生了解其他對手的實力以及與自身的差距,儲備更為豐富的比賽經驗,這樣便可在參加大規模競賽時形成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平穩發揮出最佳水平。
在培養體育特長生期間,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策略,制定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幫助學生凸顯其特長優勢,實現其個性化的成長。特長生的培養從選材、訓練到形成規范化的競技體系是漫長的過程。因此,只有關注學生的成長情況,隨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才能保證特長生實現有序成長。具體來講,要依據特長生的成長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為特長生制定專門的管理體系,針對其訓練成績、成長情況等進行細致記錄,同時也可運用信息化平臺科學分析學生的成績,依據成績狀況制定后續的訓練規劃??赏ㄟ^制定智能化的特長生培養方案為其提供精確的培養規劃。此外,也要對學生的特色進行側重培養,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在對體育項目進行細化設置時,可依據體育特長生的體能及訓練資源情況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實現差異化培養,保證學生充分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特長。要開展分層次和階段的特長生培養活動,結合學生的訓練結果對后續的訓練方案做出調整。如學??赏ㄟ^組織特長生參與思想教育活動輔助其提高對特長訓練的重視,從而制定新的學習與訓練目標,從根本上打消特長生的消極態度和負面情緒,輔助其建立高度的自信,使學生不但能夠主動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也能以相應的熱情參與體育訓練。此外,學科教師也可組織體育特長生參加未來就業講座等活動,促使特長生能夠準確了解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形成積極的心態,從而不斷提高訓練的效率及效果。
2.5.1 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計劃
只有保證訓練計劃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才能達成相對理想的訓練效果。且體育訓練規劃如果相對科學,還能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與潛能。為此,體育特長生訓練教師需側重提高訓練模式的創新性,緊密結合特長生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大致可從下述方面著手實施:
第一,科學規劃學生的訓練時間
要為學生預留出充分的文化課學習時間,以此為前提不斷提高訓練的強度。依據適度訓練的指導原則,盡量保證訓練強度在學生的生理極限以下。同時,體能訓練的時間也不能多于文化課學習時間。此外,學校管理人員也要依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配置專門人員輔助訓練,每周安排4—6 次訓練即可,單次訓練時間需不超過半小時。
第二,要依據不同的訓練階段為學生制定差異化的體能訓練目標
在體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需側重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及反應速度等方面的素質培養,更為重視素質教育,為后續的訓練提供扎實的前提。在沖刺階段,教師也要將高考測試內容作為重點訓練內容,不斷提高特長生的協調及爆發等方面的能力,科學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以此保證學生能夠在考核時正常發揮自身的能力。
2.5.2 實施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
優化訓練的質量,需保證選擇的訓練方法科學。從人體構造的角度來講,心肺功能可作為體能的直接動力。因此,本部分內容以心肺功能為例闡述訓練方法的核心內容。在實施心肺功能訓練期間,需依據循序漸進的指導原則,在力量與精度的設置方面也要從小到大,訓練內容逐步復雜。教師可設置不同的練習內容,如越野跑、變速跑等。要結合學生的體能水平科學設置間歇的時間及跑步距離等,通常應用的訓練方法為重復跑或間接跑。在開展變速跑訓練時,可使用直道加速或彎道減速的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以及有氧、無氧運動的混合能力。如果學生形成較高水平的力量素質,能夠明顯提高訓練成績。而協調能力可作為提高力量素質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在組織體能訓練時,可科學安排力量素質與協調性等方面的訓練,交替實施。還可設置追逐跑等活動,以此提高特長生的靈敏度。在完成上述訓練內容后,可安排放松練習,保障特長生能夠盡快恢復體力。教師需客觀認識到放松性練習的必要性,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心理素質訓練。如果學生在運動場上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則無法順利發揮自身的運動能力,影響考試成績。高中體育特長生儲備的經驗不夠豐富,自信心不足,這也導致學生會出現消極情緒。為此,教師需與學生保持隨時溝通,了解其情緒變化,輔助學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及時排除負面情緒,不斷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實踐研究,結合特色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工作開展實際,從多方面總結了有效的培養方案,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實踐教育能力,加強對特長生的了解,全面探索更加有效的培養模式,從而為特色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