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偉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友誼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和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目標任務,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友誼縣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明確建設“五大產業”發展思路。壯大現代化大農業產業。友誼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全縣稻米年加工能力突破460 萬噸,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8家,培育出“金農人”綠色米、“納百川”大豆油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牌。發展煤炭采掘及洗選產業。大力對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推進煤炭勘探,同步規劃建設煤炭洗選園區,努力開辟從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轉變的新路徑。做活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成富朝鮮族滿族鄉“朝鮮族風情餐飲民宿”一期項目竣工,挹婁文化風情園、北大荒農機博覽園完成維修改造,“五地文化”資源得到充分挖掘,旅游業收入持續增長。建設新能源產業,引進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21 億元的中船友誼縣30 萬千瓦風電項目,經濟轉型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牽動,著力提升鄉村吸引力。全力推動成富朝鮮族滿族鄉入選全省民族鄉村振興試點。棚室蔬菜、中草藥、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業快速發展,“兩牛一豬一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3 家。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完成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13 個項目,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零”。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46 個行政村實現常態化保潔。統籌推進鄉村醫療衛生、就業、養老等服務體系和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友誼縣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質高效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聚焦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成效顯著;加大醫療人才引進力度,10 個鄉鎮衛生院和友誼農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開設中醫館,公共衛生服務、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工作深入開展,醫療救治能力持續提升;縣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三級館,文藝演出、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入開展,村級文化活動室增至21個,“美麗多彩雙鴨山·幸福魅力新友誼”慶祝黨的二十大專場交響音樂會在省級新聞媒體展播。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實現“十八連增”,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實現“十六連增”,“龍江惠民保”參保率位列全省各縣第一;殘疾人補貼、高齡補貼和醫療、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及時足額發放,農民工權益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經驗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富強社區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社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規劃引領,“三區三線”劃定、縣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前期準備、鄉鎮和村莊規劃設計方案全部完成;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 個,國道同江至哈爾濱公路友誼過境段工程開工建設,康樂家園棚改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區老舊供熱管網、老舊小區和農村公路改造等17 個民生工程相繼竣工;全力建設綠色宜居城鎮,在城區栽植樹木、花卉63.2 萬株,城鎮綠化率達到38%,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
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東北全面振興的根本保證。友誼縣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黨,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保持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動主題教育扎實開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鍛造能力過硬的干部隊伍。以推行知責、擔責、盡責制度為抓手,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和“三航行動”,采取“一星期一調度、一季度一回訪”方式,落實落靠“四個體系”,有力推動干部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以縣場同心同步同力戰略行動為牽引,實施縣場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分批次選派優秀干部雙向掛職鍛煉,實現縣場干部培養歷史性突破。建設堅強有力的基層堡壘。通過“研究立項—部署謀劃—掛牌推進—定期反饋—實地調研—成效評估”閉環流程,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破題顯效;“五色黨建”工程和區域黨建融合“三引領”等經驗做法在省內外引發積極反響;持續推進基層黨建“三鑄工程”,開展鄉鎮黨建“擂臺賽”,打造省級黨建示范點2 個、市級黨建示范村2 個、市級黨建示范學校2 個;以打造區域融合黨建聯盟為重點,建立“黨建+協調議事”機制,各鄉鎮與友誼農場各管理區簽訂黨建合作協議,區域基層組織建設融合發展得到深化。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把反腐敗斗爭同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貫通協同起來,發揮政治監督、思想教育、組織管理、作風整治、紀律執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敗中的重要作用,以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統籌推進各領域反腐敗斗爭,堅決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