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偉
春光融融,邳州市華瑞糧食種植家庭農場主賈強開著“鐵牛”在田里忙個不停。“自創辦農場以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農田一改造,豐收更有底氣,加上現在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去年種的富硒水稻平均畝產過千斤。趁著好天氣多翻些地,今年把種植規模再擴大點。”賈強笑盈盈地說。
提升內力? ?增收動能足
賈強出生于1988年,高中畢業后外出打工,2008年返鄉務農。2012年,賈強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和水稻,憑著扎實的農技功底和精細化管理,當年小麥、水稻畝均單產達到2300斤,畝均純收入達到700多元。“我參加了糧食高產栽培、綠色防控等培訓,靠技術,種地有前景。”賈強說。有了收益,賈強更有信心。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賈強乘勢創辦了華瑞糧食種植家庭農場。
一粒種,萬擔糧。在水稻品種上,他選購江蘇省優質的大米品種“南粳9108”,同時種植了本地稀有的黑稻品種、含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硒”的富硒大米。整改農場中的52畝稻田用作養蟹,既節省肥料,改善了農田的生態環境,又提高了大米的品質。
“要想提高糧食生產的品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減肥增效’。”賈強說,“農場綜合采取‘精調改替’,推進化肥使用減量化。精是推進精準施肥,減少盲目施肥;調是調整化肥使用結構,優化施肥配比;改是改表施、撒施、沖施為機械深施;替是有機肥替代化肥,倡導秸稈還田和商品肥應用。”復合肥、尿素的用量平均比其他農民減少20%,但產量未減反增。此外,賈強還綜合利用“綠色防控、生態種養”,增施有機肥料,使用生物農藥,努力營造農作物抵抗病蟲害的田間小氣候。農場被評為“邳州市化肥減肥增效示范區”。同時,農場配置了太陽能殺蟲燈和1000多個螟蛾性誘劑捕蛾板,阻斷螟蟲繁殖鏈,降低螟蟲繁殖基數,同時保護病蟲天敵,有效提高糧食品質。
2013年以來,賈強與徐州市農科院逐步開展合作,根據市農科院提供的品種種植,按照合同約定回收,收購價比同期市場價每斤高0.2元左右。另外賈強還跟邳州市宏昌面粉加工有限公司、邳州市宏源米業長期合作。帶動了周邊鄉鎮30多位種田大戶與200多戶小農戶的2萬多畝優質小麥和水稻,實現了每畝增收100元的目標。農場的稻米多年參加江蘇省優質稻米博覽會,獲評“江蘇好大米”。
農機適配? ?種糧省力
賈強先后投入200多萬元配齊了現代化的農機設備和倉儲設施,包括190平方米的恒溫育秧室,8條育秧流水線,16臺水稻高速插秧機,以及激光平地機、激光整地儀、植保無人機等一系列現代農業裝備。他還在水稻機插育秧方面多次創新,特別是改變傳統的水育秧方式,全部采用流水線水稻基質營養土育秧,率先推廣節能噴滴灌育秧技術,節省了水資源,縮短了秧苗返青期,增強了秧苗根系活力,做法被推廣到徐州全市,在全省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如今,他的農場種植規模已達到1300畝,年生產糧食300多萬斤,集中規模育秧110畝。
以點帶面? ?示范帶動
如今,賈強承包的790畝土地成為了良種繁育基地。農場承擔邳州市水稻科技綜合展示基地示范展示工作,每年都展示水稻新品種15個以上,新技術、新產品5項以上,推廣面積達到80萬畝。農場近年來多次承擔農業農村部、江蘇省稻麥綠色高產創建、病蟲害綠色防控、稻田綜合種養、新品種展示、化肥減肥增效示范區等40多個項目。其中稻麥綠色高產創建被評為A級示范方2次,B級示范方4次。
在邳州市農廣校的支持下,賈強在農場創辦了農民田間學校。邳州市每年組織全市農技人員、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子經銷商、科技示范戶到農民田間學校觀摩學習,接待水稻現場觀摩人數2000余人。在邳州市乃至徐州市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
賈強瞄準農業和農村這個大市場,建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成“三庫三間三室三中心”,包括機械庫、配件庫、農產品儲藏,產品初加工車間、農資配送間、產品展銷間,學習培訓室、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管理室、農產品檢測室,烘干中心、維修中心和育秧中心。采取“十大”替代服務模式,涵蓋農資育種到加工銷售全過程,兩年時間,他的服務半徑擴大到周邊12個鄉鎮近5萬畝耕地。
“主要是通過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管理,種給老百姓看,帶著他們干,幫助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畝產。”賈強說。托管服務涵蓋了糧食種植的耕、種、管、收四個環節,目前服務中心擁有各類農機具60多臺套,為村集體經營、種糧大戶、小農戶等提供服務達到4.65萬畝,累計幫助農戶增加收入900余萬元,在農忙季,還解決了350人的就業問題。此外,服務中心還培育了260名高素質農民,年開展農民培訓達到3000余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賈強先后獲得“徐州市十佳職業農民”“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農場獲評“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稱號。下一步,賈強將瞄準農業經營增效,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挖掘農場多元價值,延伸產業鏈。
(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農業干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