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鄉村要振興,急需要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特別是給“返鄉青年一個發展的舞臺”。
目前在農村,數量不少的農民學歷相比于城鎮居民仍然偏低。改革開放后隨著戶籍制度改革、高校入學率提升和城市化加快,大量農村青年尤其是有知識和文化的青年,進入了城市學習、工作和生活,致使農村普遍出現了資源碎片化、人口老齡化、村宅空心化等現象。
很多青年返鄉就業創業,是基于鄉土血緣、地緣與業緣(創業機會)關系,追求家庭美滿團圓最大化而非貨幣收入最大化。要出臺吸引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政策,一方面是做好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青年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等提供多方面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部門做好“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就業創業服務等,引導年輕科技人員返鄉,尤其是把返鄉青年農民留在農村,踴躍融入到鄉村振興大潮中來。
——李素環代表(河北省清苑區南王莊村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要加大對農民教育培訓的投資力度,在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高素質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基地,讓農民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建立“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培訓+高素質農民”的培養模式,通過搭建網絡課堂、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四大課堂”,滿足高素質農民多樣化的教育培訓需求;從國家層面研究設立專項項目或財政支持資金,助推農業農村人才振興。
——孫中嶺代表(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孫莊村黨支部書記)
培養高素質農民,要在模式創新上做好文章。針對常年居家的中老年傳統農耕者,可以邀請“土專家”“田秀才”進村培訓,把理論課堂設置在田間地頭,針對接受能力強的青壯年勞動力,要利用好網絡課堂,打造“指尖課堂”,既能免去他們學習時間“不成塊”的擔憂,還能讓他們隨時隨地學習到新知識,增強鄉村振興發展后勁。
——唐利軍代表(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加大產業振興,需要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最大限度發揮帶頭作用。要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建立原料生產基地,通過簽訂“多級訂單”、農戶要素入股等,讓小農戶有機融入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中,充分分享龍頭企業的發展紅利。
——盧玉勝代表(福建省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要制定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政策,暢通鄉村基層人才向上流動渠道,為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注重“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制定出臺人才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政策,營造愛才敬才的政策環境和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用政策鼓勵和支持廣大青年知識分子扎根鄉村,建功立業。
——侯二河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