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
當前正面臨著由奪取脫貧攻堅勝利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新階段。如何通過因勢利導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部門和“三農”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滑縣作為農業大縣、產糧大縣,堅持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不動搖,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己任,以科技創新引領為抓手,在推動優勢主導產業發展上展其智、盡其力、顯其能、出其效,探索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興產富民之路。筆者作為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駐滑縣慈周寨鎮北李莊村第一書記,有幸參與滑縣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優勢產業發展試點共建工作,深感成效顯現、經驗可鑒。
一、基本情況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區域面積1814平方公里,下轄14鎮6鄉3個街道辦、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個滑縣大運河遺產保護示范區和1個滑東新區,774個行政村。2020年滑縣總人口148.8萬人,耕地面積201萬畝,年產小麥百萬噸,是河南第一產糧大縣,素有“中國小麥第一縣”“豫北糧倉”之稱。滑縣常年種植的瓜菜主要有菠菜6萬余畝、黃瓜5萬畝、西紅柿5.23萬畝、辣椒3萬余畝、韭菜3.6萬余畝、芹菜2.43萬畝、西瓜2.57萬畝、甜瓜6.41萬畝。為彌補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短板,讓產業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河南省啟動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優勢產業發展共建試點縣建設,滑縣入選首批省級試點縣。
二、主要做法
(一)正確認識啟新程。作為首批試點縣,滑縣立足一縣一鄉、一村一戶、一產一業,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工作,認真思考為什么開展共建、跟誰共建、共建什么、怎么共建等一系列問題。就滑縣而言,在不影響穩糧保糧的前提下,如何挖掘在產業脫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近60萬畝的瓜菜種植產業。通過與農戶座談、到產區調研,發現滑縣的設施蔬菜種植存在著品種老化、生產方式落后及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廣大種植戶對此需求迫切。鑒于此種情況,滑縣積極溝通聯系,與河南省1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之一的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就蔬菜產業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建。
(二)科學規劃謀布局。選定好共建合作對象與共建產業后,滑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試點區域和示范點篩選。經過優選,選擇慈周寨鎮等5個鄉鎮為共建試點鄉鎮,其中慈周寨鎮為試點共建計劃的第一年實施鄉鎮。該鎮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日光溫室,以種植櫻桃番茄、韭菜、辣椒、西瓜等經濟作物為主,形成了以北李莊、高莊、柿園、小堽等村為主的高效農業生產基地,連續8年獲得“安陽市農業產業化示范鄉鎮”榮譽稱號,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經過對該鎮44個行政村的基礎條件和產業情況綜合評估,選定北李莊村作為共建試點村。該村位置優勢優越,毗鄰213省道,距鎮政府1.5公里、大廣高速出口2.5公里;產業優勢突出,溫室大棚100多棟,種植模式為早春大棚番茄套種秋冬韭菜;技術優勢明顯,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分別在該村掛牌成立滑縣工作站和專家服務基地。
(三)深入調研定方案。針對滑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慈周寨鎮北李莊村種植戶的需求,通過實地查看、農戶座談、專家研討等,制定了《河南省農業科技引領優勢產業發展共建試點縣滑縣實施方案》《滑縣慈周寨鎮設施櫻桃番茄提質增效技術實施方案》《共建試點滑縣專家組工作內容與任務分工(2022年度)》。其中滑縣實施方案提出了試點共建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年度安排,方向明確,路線清晰,操作可行;技術實施方案針對性強,重點實現操作輕簡、節水節肥、品種優良、品質綠色、優質果率高的目標;工作內容與任務分工主要針對優良品種選用、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將試點共建示范任務分工到人,進一步細化明確實施時間與工作要求。
(四)建立機制強保障。一是成立機構。成立了河南省農業科技引領優勢產業發展共建試點縣滑縣領導小組,主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省級產業技術顧問團團長、省農業農村廳駐北李莊村第一書記任副組長,省市縣技術專家和試點鄉鎮政府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科教股。二是組建團隊。組建滑縣試點共建農技推廣服務團,成員由實踐經驗豐富的縣農技推廣中心和縣農廣校的技術專家組成,縣政府聘任,聘期三年。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成立滑縣專家組,負責對接試點共建技術工作。三是構建機制。在實際運行中,建立形成縣政府統一領導、縣農業農村局統籌組織、試點鄉鎮協調支持、駐村工作隊配合聯系、產業技術體系滑縣專家組技術支撐、示范點(示范戶)落地實施的工作格局。四是嚴格要求。滑縣專家組和滑縣農技推廣服務團分別按照各自分工,實行目標管理,技術推廣責任到田、到戶。在人員保障方面,縣農業農村局安排縣級技術專家到位,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保證崗位專家、實驗站站長和相關技術人員到位。在工作時間方面,項目實施技術專家深入一線的工作時間,平時每月不少于2個工作日,農時季節根據需要滿足需求。在資金保障方面,滑縣農業農村局在農口資金項目安排上向項目建設區傾斜,能夠申請到的相關經費保證用于項目建設。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根據科研試驗和示范推廣情況,安排一定經費用于試點共建工作。
(五)高效協同穩推進。探索“四人三點兩標一果”的有效做法,確保試點共建高效協同推進。“四人”,即抓住牽頭人、定實聯絡人、明確責任人、找好實施人。抓住牽頭人,就是抓住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專家、抓住對接負責的崗位專家。定實聯絡人,就是明確縣農業農村部門、試點鄉鎮、示范戶、滑縣專家組四方的聯絡員,方便溝通聯系。明確責任人,就是明確技術層面由滑縣專家組組長負總責,管理協調層面由主管副縣長負總責,縣農業農村部門、試點鄉鎮的主管領導具體負責。找好實施人,就是經征求個人意愿和與專家商議,選定2名示范戶、1個示范點和1個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示范。“三點”,一是溝通相融的起點階段,加強縣、鄉鎮、村、示范戶和專家之間的聯系溝通,確保工作有效銜接。二是項目實施的重點階段,開展番茄新品種種植、秸稈原位還田、生物腐熟、高溫悶棚、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示范項目。三是總結完善的結點階段,堅持“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效果好”目標,實行認識統一、互動交流、技術落地、動態推送、信息報送、亮點宣傳、經驗總結、資料歸檔“八步工作法”,推進試點共建工作的具體化、成果化。“兩標”,即對標,一是在工作進程中,及時對標項目設計內容是否缺項;二是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后,對標項目設計目標是否與完全達成。“一果”,即通過試點共建,實現技術落地、農戶滿意、產業發展的效果。為實現這“一果”,滑縣依托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和縣農技推廣服務團,由縣農廣校具體組織,面向示范戶、種植戶及帶動的小番茄種植集中連片區周邊農戶開展教育培訓。如培訓指導農戶施用有機肥、起壟和微孔膜使用方法;針對農戶大棚小番茄生產中的大水漫灌、低溫坐果差、果實大小不均勻和色澤等問題,現場培訓滴灌肥水一體化、疏花疏果、加強通風等方法;針對疫情影響,為滿足種植戶學習需求,縣農廣校與受訓農戶反復溝通,確定通過釘釘平臺開展線上培訓,培訓時間在晚上7:30進行,這樣種植戶白天采摘小番茄,晚上聽專家直播講課,生產學習兩不誤,致富增智雙豐收;針對種植戶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的疑惑,縣農廣校聯系專家到試點鄉鎮,開展集中培訓,現場解答問題,反響很好。通過試點共建,“一果”進一步延伸結成人果、技果、業果“三個果”。“人果”,即培養了一批學科技、勁頭足、能力強、發展好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技果”,即示范推廣了一批先進性、新穎性、適用性的技術和模式,促進了大棚小番茄產業提質增效。“業果”,即幫助農戶實現了發展一個產業、掙下一份家業、成就一項事業的夢想,帶動更多農戶走科技壯產、興農、致富之路。
三、經驗體會
共建試點啟航程,興產富民終必成。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試點共建,是河南省大力推動優勢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一項創新性、系統性的工作。在具體實踐中,滑縣關鍵是做到了“八個有”,確保試點共建推進順利、效果明顯。一是認識上要有敏銳性。思想上要有深刻認識,堅持干就干好、做就做成。二是思路上要有超前性。要立足縣域經濟,聚焦優勢產業,前瞻發展趨勢,克服短期行為,構建長遠格局。三是布點上要有科學性。要從有利于推進試點共建工作出發,選擇好試點區域、示范點(示范戶),讓各類資源向試點匯聚、發揮作用。四是工作上要有計劃性。要認真做好試點共建計劃,明確階段任務、時間步驟,清楚什么階段干什么事。五是溝通上要有持續性。縣、鎮、村、農戶、專家之間的溝通要保持經常,持續不斷,縣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好承上啟下的橋梁紐帶作用。六是措施上要有可行性。《滑縣實施方案》和《技術實施方案》都是經過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科學論證形成的,指導性強。同時,注重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既要培訓技術,讓種植戶熟悉技術、掌握要領;更要引導思想,讓種植戶轉變觀念、積極配合。七是效果上要有發展性。要著眼解決某一區域及產業發展上帶有普遍性的共性問題,重點在量、質、效上下足功夫,延伸技術服務,拉長產業發展鏈條。現在承擔試點共建項目的示范戶信心滿懷,稱贊道:“專家制定的技術方案可行,培訓指導到位,解決了難題,項目支持很實惠,今后一定多參加培訓學習,改變傳統思想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八是模式上要有可鑒性。制定的工作計劃、設計的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保障等,做到既能在示范引領階段發揮頭雁作用,更能在應用推廣階段形成雁陣效應,即試點共建探索的經驗模式可借鑒、可復制,讓更多的農戶、更廣的區域能夠學得來、落得下、用得好。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農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