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娟 吳珺
最近接診了幾位患蕁麻疹的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皮膚出現點片狀風團,還伴有明顯的瘙癢。孩子的爺爺、奶奶說這是“風疙瘩”,看到孩子不停地抓撓,很是心疼,責怪年輕的父母照顧不周,讓孩子被冷風吹到后引起了“風疙瘩”。
“風疙瘩”學名為“冷接觸性蕁麻疹”,也就是受到冷刺激(如冷風)后皮膚出現風團伴有瘙癢,但是蕁麻疹可不單單是受冷風刺激后就會出現。
蕁麻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發病率為20%左右,這個病的特點是“忽起忽落”“來無影去無蹤”,通常可在發病后的24小時內消失但可反復發作。
蕁麻疹的誘因有哪些?
食物及食品添加劑:以魚、蝦、蟹、蛋為最常見,其次為香料調味品。
藥物:許多藥物會引起蕁麻疹,如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磺胺類)、解熱鎮痛藥、血清、疫苗、類毒素等。
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動植物因素: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
物理因素:如冷、熱、摩擦和壓力、日光照射等;
其他:還有胃腸道疾病、風濕熱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系統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
蕁麻疹奇癢難忍,該怎么辦?
治療的根本是找出病因,排除發病因素。藥物治療:瘙癢嚴重的孩子可外涂爐甘石洗劑;口服藥首選第二代非鎮靜類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兒童蕁麻疹的控制目標以不影響生活、睡眠為準,如果孩子不抓不撓,不需要口服藥物治療。如果孩子因為蕁麻疹癢得抓耳撓腮,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5~7天。如果風團反復出現,持續≥6周的慢性蕁麻疹,療程為1~3個月。
另外,家庭護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對預防蕁麻疹也很重要,包括規律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居室清潔、被褥勤晾曬,同時避免進食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貝殼類(蝦、蟹)、雞蛋、牛奶、花生、食品添加劑等。當然,也不能一概避食,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可以通過記錄膳食日記,有針對性地避食。
對于伴有全身癥狀,如呼吸系統表現:呼吸困難、憋氣等;消化系統表現:腹部絞痛、嘔吐等;心血管系統表現:低血壓、暈厥等的蕁麻疹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總之,對于“來無影去無蹤”“忽起忽落”的蕁麻疹,家長要科學看待、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