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
摘 要: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借助控制器和傳感器,實現在行車途中對路況和行車情況的感知,并將所獲取的信息及時傳輸至移動終端,以此來為車輛的自動泊車和車輛保持等功能提高重要數據基礎。系統在車輛行駛全過程需要保持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消除車輛行駛過程中潛在的安全隱患。這種設計通過應用智能化手段極大減輕人力壓力和工作量,也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整體趨勢,對目標檢測與定位功能進行整合,同時通過全面規劃路線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駕駛體驗。因此,本文針對車聯網技術概述和智能駕駛技術主要內容進行分析,也對車聯網環境下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和車聯網環境下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探討。
關鍵詞:車聯網環境;智能駕駛技術;車道
當前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科技的持續創新,汽車行業基于此創建了智能駕駛技術,不僅為汽車駕駛提高諸多便利,也極大提升了駕駛體驗。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更好的保障駕駛員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在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當前,全球汽車產量持續增長,而因駕駛人員失誤或碰撞所造成的事故較為常見,所以相關部門加強對此類事故的關注。因此,提升駕駛安全性是汽車行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也需要在車聯網的環境下深入探索和研發智能駕駛技術,這將有助于增強車輛的駕駛安全,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一、車聯網技術概述
其中數據中心、車載終端、呼叫中心共同構成了整個車聯網系統。車聯網的核心設備為汽車終端,在實際研究和開發中,應用受技術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制約,導致車載終端的整體性能還不夠完善,應用領域較少。然而隨著當前科技的飛速發展,車載終端已逐漸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能夠對車輛的實時信息進行收集和傳輸。車主只需借助移動設備就能連接汽車連接,實現辦公、導航乃至遠程控制和智能駕駛等功能。此外,實時信息監控也是數據中心中的重要功能,能實時監控車輛油耗情況和保養情境,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提醒駕駛員。當檢測到駕駛員疲勞時,系統也會提出休息建議,以確保駕駛的安全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發展,數據中心也逐漸朝著更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和邁進[1]。
二、智能駕駛技術主要內容
(一)倒車輔助系統
車輛倒車事故一直是安全事故中的關注焦點,這一現象引發廣泛討論和研究。通過實踐表明,汽車尾部視野盲區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這不僅對駕駛人員的心理和精神造成較大壓力,還可能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當今社會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不斷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與變革。汽車業主要通過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準確了解和掌握駕駛人員的真實需求,并且對倒車輔助技術進行有效研發。尤其是一些高端車型中已經配備先進的倒車輔助系統。將倒車輔助系統應用于汽車中,智能倒車功能為其主要特點,當駕駛人員駕駛汽車開展倒車操作時,汽車中的雷達系統能夠及時對周圍障礙物進行檢測,并將這些數據直觀地呈現在車輛內部的信息面板上。一旦車輛與障礙物或其他車輛之間的距離接近預設安全距離,系統會自動發出提示音,提醒駕駛員注意后方情況。這一系統的應用顯著減少了倒車失誤情況,有助于消除駕駛人員后尾盲點,從而有效減少倒車過程中的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2]。
(二)車道保持系統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車道保持系統的應用主要能夠對道路路徑進行追蹤,通過傳感器能夠對車輛行駛車道進行實時監測。一旦檢測到車輛偏離原本行駛的車道,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通過特定音效和方向盤震動使駕駛員對其進行關注。在某些緊急情況下,該系統還可以自行啟動剎車功能。另外,將攝像機安裝于汽車中,可以提高車道保持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車輛行駛時,應用攝像機可以有效地識別道路標識,也能夠根據指示燈及時作出相應操作和反應?,F代社會為滿足人們交通進而出行需求,已經在結構化道路建設當中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目前路況得到顯著提升,道路系統也在逐漸優化和完善。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時,駕駛員經常會感到疲勞,此時車道保持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嵌入式芯片植入車輛當中,不僅能夠對環境情況和環境變化進行實時、準確感知,也能確保車輛穩定行駛,極大提升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三)剎車輔助系統
電子控制自動輔助系統為剎車輔助系統的全稱,這一系統應用和運行和核心為傳感器。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系統能夠適應各種路面條件,并根據路面實際情況協助駕駛者調控自身的力度和速度,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加大剎車強度。這一系統設計較為人性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減輕駕駛者的腿部壓力,防止因力量不足造成的安全事故。剎車輔助系統在應用中還具備實時監控功能,當駕駛者正常剎車時這一功能不會干擾和介入,能夠保持駕駛人員的控制權,允許駕駛人員自由調整剎車力度。然而,一旦系統檢測到緊急剎車動作時,則會立即啟動緊急制動模式,通過對剎車系統加壓來實現對駕駛人員的有效輔助。在車輛駕駛過程中,面對突發緊急情況,很多駕駛人員可能會出現反應遲緩的情況,從而無法迅速作出剎車反應。此時剎車輔助系統的快速響應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在短時間內進行緊急制動,通過產生強大的制動力,幫助駕駛人員迅速擺脫危險。
(四)行車輔助系統
在車輛日常行駛過程中,行車輔助系統的應用頻率較高,這一系統的應用能夠極大提升車輛的行車安全。這一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主要依賴先進的網絡技術來對車輛行為進行科學預測,其目的在于緩解駕駛人員的行車疲勞。夜視輔助系統是這一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功能,這一系統的應用即便在夜晚,也能使駕駛人員準確了解路況,如彎道、交通標志或行人等潛在危險因素,減少因光線不足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為駕駛人員提供諸多便利。此外,如果在較為光滑的路面駕駛,極易發生車輛方向失控的情況,因此,針對這一情況相關汽車制造企業提出本一種新型牽引力控制系統,在汽車行駛中如果系統監測到輪胎出現打滑情況,會立即發出預警和相應信號,通過一些有針對性措施,來確保汽車的安全穩定運行[4]。
三、車聯網環境下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一)現有智能駕駛技術應用
當前我國自動化系統不斷發展和優化,各企業需要對智能駕駛技術和相關知識進行充分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技術進行合理應用。例如,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時能夠對車輛行駛環境和周圍環境進行分析,包括線路標識和人行道等,這一技術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0%。一旦車主上傳圖片系統能夠在0.003秒內完成識別工作,使駕駛人員對潛在危險進行有效判斷,從而提高駕駛安全性。此外,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致力于對多目標識別和車道線檢測等功能進行優化和完善,其主要目的是將智能化技術應用于車輛引擎當中,對相應技術鏈進行破解,并以此來獲取更多重要信息[5]。
(二)商用智能駕駛技術應用
分析和總結車輛行駛事故數據,能夠發現將車道偏離報警系統應用于車輛行駛中雖有助于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但是并非所有類型車輛都適合應用這一系統。例如,目前部分汽車制造企業在旗下大部分車輛當中應用自動剎車系統,同時也大力開展輔助系統的研發工作,這一系統的應用能確保車輛安全行駛,使車輛與其他車輛之間的距離符合相關標準,也能夠避免發生車道偏離情況。受此啟發,全球各大汽車制造商也開始投身于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當中。目前,我國很多汽車制造企業已經將較為成熟穩定的智能駕駛技術應用于車輛中,以此來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也能夠為駕駛員的駕駛操作提供諸多便利。
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需經歷商業嘗試、商業實施及數據應用三個階段?,F階段,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和人工智能技術仍處于研究階段。盡管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能夠對智能駕駛技術應用進行滿足,但在準確性和精確性上仍有待提高,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漏報或誤報的情況,例如,將人臉識別系統應用于車輛中,在發生緊急狀況時可能出現誤識別或無法準確識別問題。相比之下,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在此方面的發展更為成熟,以色列的汽車公司已成功在寶馬和沃爾沃等汽車中應用以視覺效果為基礎的智能汽車駕駛技術,這一技術的出現迅速獲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使智能駕駛技術快速實現商業化發展。
四、車聯網環境下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汽車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我國在未來較長時間中能夠一直保持較高的汽車消費。在當前智能交通發展過程中,車聯網對用戶的影響力日益突出,其行業滲透率呈上升趨勢。根據現有數據進行研究,能夠了解到車聯網用戶的數量在不斷增長,智能駕駛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和發展前景。第一,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動這一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智能駕駛技術是當前我國一項重點研發項目,車聯網則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它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推廣提供良好平臺,并給予一定支持和幫助。政府目前不僅密切關注這一技術的研究進度,還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加入到這一技術的研究中來。第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也是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我國汽車銷量不斷增長,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較為良好,汽車保有量較大,能夠為車聯網服務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同時也不斷增加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的實際要求。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系統資源整合,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數據支持,還能為駕駛員提供實時路況信息,幫助駕駛人員做好行程固化,從而保障行車安全[6]。
五、結束語
總體而言,在當前車聯網環境下,如何保證車輛行駛安全,提升車載應用系統的使用效率,是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的主要目標。為此,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需要深入理解與把握目前的汽車市場的實際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也要加強對智能駕駛技術的了解,從而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目前我國政府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工作大力扶持下,從而研發出更為完善的智能駕駛技術,并將這一技術在車輛上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從而保證汽車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新玉,周揚,董振江. 基于車聯網遠程駕駛的虛擬資源智能協同管理技術[J]. 電信科學,2020,36(4):61-68.
[2]尹騁宇,劉怡良,彭海霞.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網聯自動駕駛:通感融合決策技術[J]. 移動通信,2023,47(12):60-65
[3]劉子天. 大數據動態規劃和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應用構想 ——以四維空間導航宏速模式解決交通擁堵為例[J]. 無線互聯科技,2022,19(21):102-105.
[4]王巍,馮旭東,程文靜,等. 無人駕駛"點亮"智慧冬奧——訪面向冬奧的高效、智能車聯網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負責人張涌和技術專家夏俊杰 [J]. 人民周刊,2022(2):80-83.
[5]范靖,山世玉,林先山. 智能駕駛汽車機器視覺關鍵技術分析[J]. 汽車實用技術,2023,48(21):173-178.
[6]康陳,郝大雨,王曉燕,等. 露天礦山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場景與技術研究[J].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0(8):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