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
2017年上映的電影《速度與激情8》中曾現過一幕名場面:包括4S店里的新車在內的數千輛汽車被黑客激活自動駕駛系統,這些失控的汽車不僅在街道上橫沖直撞,甚至從停車樓上沖出砸向地面,一些車主在上車前眼睜睜看著車輛呼嘯而去。
這一幕場面所展現出來的正是近幾年汽車行業始終爭議的話題:是否應該在道路上使用自動駕駛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如何保障汽車數據安全?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自動駕駛依然是與會嘉賓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提出,智能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它比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的影響范圍更大。軟件定義汽車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使汽車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能力,使它由一個買到手就開始落后的“死物”轉化為一個可以不斷進化的“新物種”。
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CEO譚本宏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現在深刻感受到軟件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表現出的力量,像阿維塔這種產品它的覆蓋范圍是全域,無論是自動轉向、動力還是車控,細到每一個毛孔,它基本是可以迭代的,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關鍵問題。
但“軟件定義汽車”仍是一個需要前提條件的說法,且充滿爭議。一方面,安全性問題始終是一大難關。將大量的汽車功能轉移到軟件系統中既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軟件系統遭受黑客攻擊的風險,正如《速度與激情8》中所呈現的那樣。另一方面,軟件的深度參與令汽車可以大量采集和存儲駕駛員和乘客數據,這引發了人們對數據隱私的擔憂。
而這也引發了另一種爭議,在智能汽車不斷進化的階段,汽車的靈魂是軟件還是駕駛系統?
關于汽車的靈魂問題,最早出圈引發廣泛討論的是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的表態。他說,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供應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們是軀體”,而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表示,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智能技術迭代會遵從“摩爾定律”,即用的人越多,智能軟件迭代越快,價格越便宜。
他總結出十年來各行業的“摩爾定律”:TCL 55寸電視2013年賣7000元,2023年只賣1349元;諾基亞N9手機2013年賣2499元,2023年只賣216元;格力空調2013年賣1.3萬元,2023年賣6079元……軟件作用占比越高,產品迭代和價格下降速度越快。他由此預測,十年后智能電動車將進入5萬元時代。
但汽車這樣一個重量以噸計的大件商品,是否真能如家電、手機一樣價格快速下降,業內頗有爭議。換句話說,智能汽車時代,智能系統和駕駛系統哪個才是汽車的“靈魂”?
如果認定智能系統是汽車的“靈魂”,發展的終點就是完全自動駕駛,即無人駕駛;如果認定駕駛系統才是汽車的“靈魂”,智能系統的作用就只是輔助,核心功能在于減輕駕駛員的疲勞。所以真問題或許是,該不該把車輛控制權完全交給智能系統?
不同于幾年前的躊躇滿志,許多企業負責人都對高階自動駕駛技術前景給出了悲觀判斷。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近日表示,發展自動駕駛的目標應該是“解放時間,減少事故”。蔚來對于在一定場景和氣候下通過研發的第二代平臺實現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還是很有信心,但這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無人駕駛。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也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發言,表示對于自動駕駛的前景比較悲觀,覺得十年以后連L3都不會真正實現。他說,目前行業開始回歸冷靜,回歸商業價值,回歸商業本質和用戶價值。“什么是用戶價值?當前用戶對駕駛的需求真的是無人駕駛嗎?我們現在的調查數據顯示,87%的用戶真正要的是駕駛過程中那種輕松感,消除緊張和疲勞。”
幾乎沒有人懷疑,無人駕駛技術終究會實現,但其中所波及的倫理、法規以及責任的問題,令無人駕駛目前還很難真正實現商業化普及。在巨額投入和渺茫前景之間,資本的熱情逐漸冷卻。看來,汽車的“靈魂”,依舊會繼續掌握在駕駛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