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學教學管理與指導
作者:高振偉
出版單位: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
ISBN:9787552223262
定價:15元
中學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學生個人素質的高低。因此,加強“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和實踐,開展與素質教育相關的活動,對于提升學校管理效率、學生身心健康程度非常重要。高振偉在其著作《中學教學管理與指導》中指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推進中學教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創新,應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課堂教學實踐;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自我的發展。這本書為廣大中學教師、教育管理研究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
第一,堅持以教師為管理主體。該書指出,素質教育重在引導,一方面既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加強素質訓練,另一方面也要引導教師投身素質教育當中,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養。基于此,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堅持教師主體地位,對一線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應予以激勵,對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積極推廣;要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研討,定期組織開展教師業務能力培訓,以培代管,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作者基于多年的管理實踐,進一步指出中學的教育管理需要廓清“主體”和“管理主體”的概念——在“教育管理”視域下,學生是素質教育實施與落地的主體,但并非是教育管理這一行為的主體,教育管理的主體只能是一線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在進行教育管理實踐時,教師應秉承“一碗水端平”的原則,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學生感受到和諧公正的氛圍,為后期班級、年級的整體管理奠定基礎。
第二,堅持通過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管理。該書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學管理的基礎,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契機與橋梁。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做到管理與教學兩手抓,在實現課標要求的同時,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媒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發展學生個性、發掘學生天賦,并且根據不同學情制訂個性化教案,求大同而存小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針對各學科教學“協調難”的問題,作者指出,學校應高屋建瓴,從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方面進行統籌,鼓勵各學科任課教師有機協作,使素質教育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發展。比如從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教學設計和活動設計,發揮各學科的互補和延伸教育作用,既有利于提升教師的系統思維,也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三,嘗試建立“ 共管模式”。中學階段的學生在校時間長,與教師、同學的相處遠多于家長。基于此,作者指出,在發揮教師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應持續推進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與發展,嘗試建立“師生共管模式”。在具體方法上,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注重學生干部的培養,在日常管理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主動制訂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學生干部與教師、學校緊密合作、保持溝通。
總體而言,該書以教學案例和教學實踐為切入點,以中高級教師和中學基層管理者的理論思索為邏輯主線,積極貫徹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為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教育管理研究的動態化、彈性化、可迭代作出了示范,并以其前瞻性為中學教育管理的實踐提供了有力指導。
(重慶市南川道南中學校 陳文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