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艷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要順應時代發展,重視創造性的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小學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闡述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意義,分析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創新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創造好的寫作教學氛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質和學習水平。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可以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考空間,提高小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表現積極性。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以人為中心”的素質型人才的培養,與學生的終身發展相適應,是我國目前較為清晰的教學方向。在實踐中,要通過不斷創新和變革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問題,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吸收和理解新知識,深刻體會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注重自身發展,培養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和文化修養,在寫作訓練中主動輸出個人想法,從而成長為具有綜合能力素質的全面型人才。在語文教學改革和創新進程中,必須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寫作技能和思維方式的引導,使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二、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現狀
在全面貫徹實施“以人為中心”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語文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適宜的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環境,而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指導,逐漸掌握更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扎實的寫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完善的學習能力。然而,教育的變革同樣要經歷各個時期和形態的轉變,相對于傳統的語文知識的傳授而言,寫作教學遇到的困難更難以預料。
首先,作文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也不是技能的堆砌,它要求學生自身的語言表現和寫作能力,而教師不能全面理解小學生的思想;其次,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兼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困境等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最后,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刻板、單一的語文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語文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策略
(一)錘煉思維,奠定基礎,提升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力是小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外部表達形式,是語言構建和個性化表達的媒介。
第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對認知、知識結構和表象進行二次加工和改造而產生的一種全新意象,是一種復雜而高級的認知活動,是直觀的、創造性的表現形式。在寫作中,想象力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對知識的認識,因為知識的儲備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無限的想象力可以拓寬思維寬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訓練,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寫出來的作品才會生動、易懂。
通過續寫和擴寫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用“角色轉換”的方法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讓小學生從自己的立場和視角考慮問題,從而得到意外收獲。比如,在《司馬光》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在這種危險環境下,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挽救自己的同伴,從而啟發小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可以用“如果我是司馬光”為題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第二,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聯想是基于現象產生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學生的表現越豐富,聯想思維越寬廣。因此,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小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獲得人生經驗,積累知識,深化感情認知。比如,《找春天》一課運用了隱喻的方式形容春天如羞澀的少女,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類似的手法描寫夏季、秋季、冬季,如夏天像一個熱情的小伙子、秋天像一位成熟而沉著的成年人、冬季宛如一個純真的嬰孩,從而使語言更形象和美麗。學會使用這些修辭手法后,學生的表達將更生動有趣、富有魅力,同時培養了自己的想象力。
(二)累積知識,厚積薄發,閃現靈感
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和儲備,而深厚的知識庫是創造的基本條件,只有通過大量積累,寫作水平才會有“質”的改變。因此,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知識。
第一,讀書。讀書是最能直觀地獲取知識的途徑。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從而產生創造性的思考和啟發。目前小學生大多局限于教科書,缺乏對校本的學習和探索,教師可以組織“我愛讀書”等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積極參加,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優美的詩文,感悟經典文化。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很多啟發,從而寫出高質量的作品。例如,在四年級關于“神話”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領略到神話的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創作神話故事或者寫讀后感,將神話故事的特征、角色、故事情節等表現出來,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更深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二,在實踐中積累大量知識。實踐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情感認知,是最好的教育環境。在實踐中,學生不斷地完善知識體系,更新思想認知,從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閱讀音樂朗讀會”活動,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文本內容,并以飽滿的熱情來朗誦。通過“閱讀音樂朗讀會”,可以培養學生的情緒,使小學生獲得更多情感,進一步理解文學的意義。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五分鐘的開場白,包括經典詩句、哲理散文等,作為學生的寫作材料。
材料積累與創造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成就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實踐,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在寫作上更加自如。
(三)觸摸生活,關注社會,融入情感
寫文章要注意從日常的事物中提取素材。生活是一個巨大的藝術空間,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是很好的創意源泉。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寫作教學要順應時代潮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從而使作品更具魅力,更能激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第一,對生活的觀察、對細節的把握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從生活入手,運用現實事例,使之具有藝術感,使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將最真摯的感情注入普通的材料中,才是真正讓人感動的。比如,在《少年閏土》一課教學中,筆者用“我”的視角,將日常的瑣碎一一記錄下來: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猬、看跳魚群等,從言行、外貌等方面對閏土進行了描述,形象展現了閏土這個才華橫溢的鄉村青年。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此類文章時,要引導其從日常瑣碎的事情入手,從親情、友情等角度出發,抓住身邊的美,將普通的材料與動人的文字相結合,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第二,角色轉換,與社會關系緊密相連。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中,社會活動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體驗。在具體的寫作輔導中,教師可以引入當今熱點話題,與時代同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實質。在轉換人物時,小學生會有對事情的不同觀點和洞察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學生獲得更多啟發,進而創作出更有個性和新穎性的作品。
(四)展開活動,興趣引領,拓展空間
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上,許多教師只重視理論的傳授,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間,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積極開展語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寫作空間、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釋放學生的思想,使小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寫作的快樂,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舞臺表演。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具體的教學材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故事性更強、人物更鮮明的文本,使學生在閱讀、創作、編排、表演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揣摩、解讀和把握,有助于素材的積累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將相和》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組織學生進行系統編排,展開構思,達到與人物性格契合的目的,然后在人物表情、動作、心理活動、言語特征等方面進行表演,使故事得以重現。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思想之花在教室盛開,極大地促進了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在新一輪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進行作文引導、教學方法、課程編排、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創新,貫徹“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寫作教學。同時,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文學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