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珍
摘? ?要: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對幼兒開展生命教育的本質就在于讓幼兒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對生命形成敬畏感,從而以積極、健康、勇敢、自信的生命狀態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從生命教育的價值解讀、路徑開辟和策略遴選三個維度入手,積極探尋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從而為幼兒鑄造堅實的生命底色。
關鍵詞:生命教育? ?家校聯合? ?持續發展
人的一生會遇見無數有關生命的問題,如果人對生命的認知產生偏差,就會變得敏感而脆弱,甚至失去生活的自信和勇氣。幼兒階段是生命個體發展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生命認知,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要重視生命教育,使幼兒學會正確認識生命中的困難,并選擇適當的方式克服困難。下面,筆者就以“生命教育活動”為例,談一談自己對幼兒生命教育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一、結合時代背景,凸顯生命教育的價值
(一)全面認識生命,感知生命內涵
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幼兒教育的核心任務。時代的迅速發展,不僅給幼兒園的生命教育帶來了較大的挑戰,也帶來了重要的契機。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頒布與施行,家庭獨生子女的格局被打破,為幼兒的生命認知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幼兒從自己的視角思考:“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要怎樣生活?我應該怎么對待兄弟姐妹?”這些問題能讓幼兒從多樣化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生命問題,從而真正對生命形成全面的認識,感知生命的內涵。
(二)多維并舉,認識生命價值
幼兒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和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雖然思維活躍,但由于生活經驗與年齡的限制,對生命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層,只能從機體外顯的特征判斷生命的狀態。比如,很多幼兒往往認為一個事物沒有腿腳、不能走路、不能呼吸,就沒有生命,而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細菌、病毒等,幼兒只能從名稱、標簽等形式上有所認識,而對這些生命產生的影響,卻無法深刻理解。這就意味著,幼兒園的生命教育要從多維度的路徑和視角入手,讓幼兒感受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從而形成珍惜自己生命、呵護他人生命的意識。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出家庭、走進自然,通過觀察、感受不同的生命狀態,將生命教育與保護自然環境聯系起來,使幼兒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二、結合教學實際,開辟生命教育的路徑
(一)契合認知規律,強化認知體驗
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原始經驗都相對欠缺,因此任何機械的告知和生硬的灌輸都無法真正激活幼兒的思維與意識,幼兒充其量只是以死記硬背的形式將知識信息儲存在腦袋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死知識”,對幼兒認識生命毫無價值。生命教育關系著幼兒對生命的認知,是與每個幼兒息息相關的內容。在生命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體驗式的教育方式,創設與幼兒認知和心理發展契合的生活情境,強化幼兒的認知體驗,提升幼兒對生命的認知。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家在外出時需要戴上口罩,很多幼兒對此常常會產生困惑。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借助體驗的方式,讓幼兒理解病毒的危害,認識防疫的相關知識。比如,筆者組織幼兒閱讀繪本故事《病毒和小貪》,借助故事情節,讓幼兒獲取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筆者還組織學生開展手工課,讓幼兒自主制作口罩,并學會正確佩戴口罩,了解疫情防護的相關知識。這樣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開闊幼兒的眼界,還可以使幼兒感受生命的價值,并學會珍惜生命,保護自己。
(二)走進廣闊自然,觀察生長狀態
自然界資源豐富、包羅萬象,給生命教育提供了多元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走進廣闊的自然世界,通過觀察、感知和記錄等方式,從中感受生命的多元、豐富和美好,使幼兒關注生命的價值、強化對生命的認知。
例如,在每學期伊始,筆者都會組織一次觀察植物生長的長期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陪伴和幫助下,選擇一種植物作為觀察對象,完成一份記錄植物完整生命周期的觀察記錄表。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定期、連續、細致的觀察,能了解植物的生長狀態,感受生命的勃發力量。同時,筆者還會選擇合適的時間,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一方面,幼兒可以分享自己觀察到的植物生長狀態;另一方面,幼兒可以分享交流的經驗與遇到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了解生命的成長與發展。如此一來,幼兒不僅能了解生命相關知識,還能進一步豐富內在的認知體驗,積累多元的生命體驗。
(三)搭建多維形式,鞏固安全常識
因為幼兒的生活經驗較少,所以他們對種種可能出現的危險常常預估不足,從而導致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因此,幼兒生命教育的重點在于安全常識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教師要將學會保護自己、懂得珍愛生命、掌握保護方法作為幼兒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進行消防、地震等演習,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應急處理方法,提高幼兒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安全常識雖然簡單,但很多人并不重視,這就在無形中留下了安全隱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強化幼兒對安全知識的吸收、鞏固和內化。教師要在契合幼兒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通過競賽或表演等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識,學會保護生命、敬畏生命。
三、深化基本樣態,遴選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構建持續課程,蓄積生命教育的原動力
綜觀當下幼兒園的生命教育,所有的課程都將教學的著力點和中心放在幼兒生命教育的價值上,而忽視了生命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生命教育不是讓幼兒獲取純粹的知識和經驗,而是重在“喚醒”幼兒對生命的重視和關注。幼兒生命教育應該是系統化的工程,不能停留在膚淺、機械、零散的狀態中。處于生命起始階段的幼兒對生命的認知停留在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教師要構建持續性的課程,幫助幼兒在常態化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完善生命認知。
(二)關聯多維資源,構建生命教育網
學校、家庭、社會作為涉及幼兒生命個體成長和發展的三股力量,對幼兒生命意識的覺醒起到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理念和目標調整到相同的方向、相同的節奏,將客觀差異逐步減少,才能形成成熟且統一的生命教育課程。例如,在開展感恩主題的生命教育時,教師可以邀請幼兒的家長一起參與,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和親情故事,并將其作為重要教育資源,讓幼兒學會感恩父母。
總之,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恰當的生命教育,能夠讓幼兒了解生命內涵、價值和真諦,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教師要充分把握生命教育契機,引領幼兒感受生命的美好,樹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讓每個幼兒都能開啟積極向上、樂觀奮發的生命旅程。
參考文獻:
[1]陳玉艷,孫山.幼兒園生命教育:問題、原因以及優化策略——以自貢市幼兒園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6):14-17.
[2]劉巖,李雯雯.后疫情時代幼兒園生命教育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23(3):72-76.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實驗幼兒園)
本文系2021年安徽省銅陵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生命教育’課程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tl202104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