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要]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善于運用逆向思維的教育藝術走進學生的心靈,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本文從以退為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角色互換,引導學生自主自律;變堵為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長補短,為學生的進步喝彩;換位思考,建立師生信任感五個方面,對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如何運用逆向思維進行了探討,以供借鑒。
[關鍵詞] 管理工作;逆向思維;陶行知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是“行—知—行”的認識論。它有著鮮明的實踐性、逆向思維性、基礎性,物質創造和心理創造并重。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班主任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并靈活運用逆向思維藝術管理學生。所謂逆向思維,是一種求異思維,是指運用反向思維,使事情朝著對立的方向發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逆向思維藝術,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通過以退為進、角色互換、變堵為疏、取長補短、換位思考這五種方式,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一、逆而有效——逆向思維價值的正確解讀
逆向思維是指從正常思維的相反或相對的方面進行思維,即換個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在班級中得到健康發展,這就需要通過班主任和學生間的情感交叉、相互影響來實現。逆向思維就是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了解初中學生的成長特點、思維特點等,突破原有單向性管理方式,注重雙向性溝通,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換位思考,提升管理效果。
初中學生的思維趨向獨立、自主,對于教師的正面管教具有很強的逆反性。面對學生的特點,班主任要充分運用逆向思維藝術,變對抗為互動,變被動為主動,將心比心,理解和尊重學生,將管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自律性,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逆向而行——逆向思維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策略
1.以退為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勇于探索和實踐。”在班級管理中,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的發展需求,班主任要將新的方式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積極性對他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對一件事保有充分的積極性,才能夠有效提升做事的效率。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班主任要靈活運用逆向思維技術,采用暫時“退讓”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熱情。
每個班級都設有圖書角,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知識涵養。剛開始,學生由于新鮮感,有閱讀的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越來越低,班級的圖書角可以說是門可羅雀。班主任雖然會規定閱讀書目,對學生每天的閱讀量提出要求,但學生也只是應付行事。一次班會課上,筆者又開始重復強調閱讀的書目和每天的閱讀量,學生一個個耷拉著腦袋,沒有興致。看到他們這種狀態,筆者假裝勉強地說:“我看同學們作業挺多的,那你們就根據自己的時間規劃閱讀速度吧,書目自選,只要你喜歡就行。但是,讀完寫下你們的感想,我要看到你們的閱讀效果。”學生們一聽都非常高興,終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了。他們更加積極地去閱讀,閱讀質量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這里就采用了以退為進的逆向思維方式。班主任看似“退讓”,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角色互換,引導學生自主自律
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想讓孩子學會走路,就要時而牽手,時而放手。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就要舍得放權,轉換自己和學生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學生的潛能,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去行動,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往往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凡事親力親為,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轉換思維,將管理權交給學生,實現角色互換。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調動全班人的主動性,組成合力,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給予學生充足的鍛煉機會,學生才能夠體會到被信任的感覺,體會到當家作主的感覺,才會做得更好。例如,在班會課上,學生集體討論班級的管理制度,共同制定班規,民主推選班干部、組長等,并明確各自的責任。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班規提出個性化的要求和建議。對于這些個性化的規范,學生也會積極遵守。只有讓學生自己來規定管理細則,并付諸實施,才能夠真正做到由他律轉為自律。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班級管理才會變得更科學、更有秩序。
3.變堵為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倡導教師的工作不重在教,而在引導學生怎樣去學。“堵”和“疏”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喜歡運用“堵”的方式處理班級事務,否定學生,禁止、約束學生一切“壞”的行為,如不許遲到早退、不能打架斗毆等,這樣的管理目標是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學生其實都明白這些道理,但是很容易對這些管教產生反感,對班主任敬而遠之,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為此,班主任要學會運用逆向思維來疏導學生,順從學生的意愿,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教師的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對學校禁止的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在沖動和好奇的驅使下常常做出一些班主任認為的“錯事”。例如,很多學生受到青春期荷爾蒙的刺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異性產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容易被異性吸引,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很多班主任知道后會當頭棒喝,將其視為洪水猛獸,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要認識到這是處于青春期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要從他們的心理特征出發,正面引導。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走出情感誤區,如組織“青春是什么”“青春的萌動”等主題活動,運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為學生講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情感處理方式等知識,并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之間的關系。變堵為疏,讓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情感問題,形成正確的情感觀、戀愛觀。
4.取長補短,為學生的進步喝彩
陶行知先生曾強調“要將整個的心獻給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我們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學生犯錯,我們要耐心地給予指導;學生取得進步,我們要為之喝彩。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每個班級都難免會有一些后進生。如何縮小班級學生之間的差距是班主任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傳統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對于后進生批評多于表揚,讓后進生越來越不自信。其實,班主任可以采用逆向思維,發現后進生的優點并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嘗到被表揚的“甜”,進而激勵他們奮發圖強。
為了鼓勵后進生,促進他們更好地提升,班主任首先要認真了解和收集后進生的情況,發現他們的優點,抓住轉變的突破口,引導他們積極上進。班級里總有些過于頑皮的學生,喜歡在班級搞些小動作,引起全班人的關注。而且他們經常出現各種違紀事件,學習成績落后,教師往往束手無策。應對這種難管的學生,班主任需要轉變管理思路。這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欠佳,但是也許擅長管理和溝通。教師可以采取改“罰”為“獎”的方式,讓這些經常違紀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小組長等職務,安排他們管理班級學生,如果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內,班級違紀現象好轉,就給予他們獎勵。獎勵會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思考如何管理好班級。要想管理好班級,首先要管理好自己,他們便會嚴格要求自己。一段時間后,教師和同學們都會看到他們的改變,他們也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許。
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與認可。班主任要充分了解他們的特點,并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通過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展現出更好的自己。
5.換位思考,建立師生信任感
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做到與學生以心換心,充分展示出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夠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大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都是以長者的身份、用命令的口吻對待學生,對于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來說,這樣的管理模式很難讓學生心服口服,教育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若班主任充分運用逆向思維藝術,多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都是為了自己好,才會真正感覺到被信任、被理解,從而真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現在的初中生成長環境優越,導致他們中很多人都嬌生慣養,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他們,要換個思維,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靈活處理問題。例如,手機成為學校的禁用品,但是出生于互聯網時代的他們,手機是他們生活學習中的必備品,如果強制性地不讓帶手機,肯定會導致他們產生叛逆心,偷偷地使用手機。我們要換個角度,引導學生更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手機的優勢與危害,這樣學生就會有效控制自己,真正遵守使用手機的規則。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消除學生的逆反情緒,激發他們的自律品質,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予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面對青春期的初中生,我們要善于運用逆向思維藝術,做到以退為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角色互換,引導學生自主自律;變堵為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長補短,為學生的進步而喝彩;換位思考,建立師生信任感,負責任地為學生的發展而努力,推動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申屠英軍.陶行知理論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2).
[2]李維莎.踐行陶行知思想 讓班主任工作更順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6).
[3]張延軍.愛在左,情在右——班主任管理的藝術[J].家長,2019(16).
[4]畢延軍.假如我是你——淺談逆向思維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