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菜中黃金”,香椿樹的嫩芽,素有“開春第一鮮”之稱。近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運城市芮城縣大王鎮香椿種植基地,空氣中彌漫著香椿特有的清香,朵朵紅嫩的椿芽綻放枝頭,漫山遍野“椿”意盎然,村民們手挎竹筐,忙著采摘新鮮的香椿芽。
大王鎮地處中條山南麓、黃河北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優質的紅香椿。“芮城香椿每年可連續采摘8個月,一個大棚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最高能賣到每公斤120元。”大王鎮鎮長張志斌說,“我們成立了香椿特色產業黨支部,采取‘集體經營+企業帶動+市場運作’的運行模式。去年,大王鎮1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在10萬元以上,其中有3個村達到30萬元以上。香椿已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芮城縣晉芮香椿專業合作社社長王仰寬是土生土長的大王鎮人,通過考察發現大王香椿具有很強的經濟附加值。于是他帶領公司員工,發動村里農戶種植加工香椿,助力當地發展產業。幾年來,他們加工的“晉芮牌”香椿芽,在全國各地的農業展覽會上多次榮獲名優產品獎,企業一舉成為當地著名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
為了增加產業的科技含量,晉芮香椿合作社與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技術聯盟,與西北農林校企合作,攻克了香椿種植、貯藏、加工等技術難題,發揮香椿科學種植優勢,構建起資源共享、協作互補、共謀發展、平臺共建的區域化產業共同體。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對土地流轉、技術指導等方面展開合作,實現香椿產業跨區域聯動,同時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廠,通過研究合作,引進培育、加工等技術,延長香椿的產業鏈。
“目前,晉芮香椿合作社已在大王鎮種植香椿5000余畝,合作社成員以投資入股方式、農民以土地流轉種植香椿或參與基地管理等形式發展產業。”王仰寬說,“常年在香椿種植基地務工的農民達到50人以上,每人每天工資80元。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拿到補償金,合作社又回購香椿產品。農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得到收益的同時,參與種植香椿也掙到了工錢。”
晉芮香椿合作社以“香椿產業”為“酵母”,打造生態與旅游、文化、現代農業相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引擎。在談到下一步發展時,王仰寬表示,將繼續在延長產業鏈上做文章,目前正在籌建一個香椿研發中心,與天津科技大學、西北農大、山西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一起,打造全國首個香椿研發中心。將繼續加大產品深加工力度,為香椿產業尋找更廣闊的銷售渠道,將芮城香椿品牌做大做強。
今年開春,大王鎮發展了600畝香椿苗木,計劃秋季按20畝密集移栽1畝的比例,全部移栽到全鎮規劃建設的香椿產業園里。從大田栽植到暖棚育培,香椿矮化密植技術日臻成熟,昔日不起眼的小香椿,正逐步成長為大王鎮的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