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孝巖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政府紛紛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并在各地進行的大量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相關的成功經驗,本文通過對廣西探索成功案例進行相關研究,有利于推動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設,文章從案例啟示、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等進行討論研究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啟示,有利于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利于促進政策對生態產品實現的支撐力度。
關鍵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產品核算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29
1?研究背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組成部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但現實中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對公共產品的免費利用造成極大的資源錯配和環境污染,優質的生態產品不僅有利于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更是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極大助力。十八大以來,對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研究越來越多,我國出臺一系列生態產品相關的政策,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頂層設計基礎,同時也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案例供地方學習參考。廣西壯族自治區也相應地出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關政策和一批典型案例,為廣西區內“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提供了案例參考和實踐經驗,本文結合廣西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從案例分析、啟示和建議方面進行研究,推動廣西生態文明的建設。
2?廣西典型案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和模式,先后推出廣西南寧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三江桑蠶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廣西北海市馮家江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案例等成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研究不同環境下的生態產品識別、核算評價及應用,生態產品供需對接等從而有助于推動廣西生態產品價值機制的研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研究。
2.1?馮家江生態環境修復案例
廣西北海市馮家江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案例是生態環境保護條件下的生態產品實現典型案例。
廣西北海市馮家江生態產品在涵養水源、水土保持、漁業養殖、旅游觀光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馮家流域長度16公里左右,入海口最寬處不足百米,這樣的河流在別的區域來說或許只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但對北海人而言,卻極為重要。馮家江入海口的東邊,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是廣西第一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入海口的西邊,則是“天下第一灘”—銀灘。當地政府識別和發現馮家江生態產品價值,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馮家江生態修復,通過治污、河岸海庫一體化修復,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選用不破壞當地生態的植物,再通過常規的公園建設,成功實現了馮家江流域的生態修復,在生態功能方面,馮家江項目區除了水體已達到或優于準IV類地表水的標準外,馮家江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提升。通過生態環境的改善,馮家江也提供了旅游休閑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當地旅游休閑價值和增加了當地居民的就業機會。設經初步測算,僅土地增值將達到200億元以上,而且通過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且也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態+旅游”是廣西當地傳統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之一,通過生態保護創造當地的旅游價值,進而通過旅游價值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循環往復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產品循環案例。
2.2?三江桑蠶產業鏈典型案例
廣西南寧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三江桑蠶全產業鏈示范基地是通過生態環境治理條件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案例。
種桑養蠶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增收,還可以帶動當地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廣西南寧的一個村莊就實現種蠶養蠶從而增收和發展旅游業的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那樓鎮是南寧重要的桑蠶基地,其中三江村更是創新地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種桑養蠶的新模式,不僅能夠自產自銷,更是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的提高,三江村桑蠶養殖通過桑樹種植到桑蠶育種和養殖,再從蠶繭抽絲到蠶絲被紡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桑蠶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通過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進而打造旅游休閑品牌,更是發展出適合當地的產業,依托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經營等方法,提升當地的生態旅游價值,打通“兩山論”轉化的難點,這種種蠶養蠶的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生態農產品,也提供了優質的生態環境。桑蠶產業鏈是廣西區內成功的“生態+農業”實現的典型案例,生態農業產品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其次還能為城市居民提供急需的優質生態農產品,但這種模式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所以需要當地政府提供一定的資金扶持。
3?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存在的問題
3.1?自然資源和生態狀況識別和監測機制不完善
第一自然資源和生態狀況底數不明,不能明確識別區內自然資源狀況,對于資源的監測機制和識別機制建立不完善,第二自然資源產權歸屬不清晰,開發保護權責不明確,自然資源管理者缺位,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狀況識別和監測機制,容易產生自然資源產權糾紛,第三,沒有建立起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和標準,不能準確識別和核算廣西區內的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
3.2?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單一
廣西目前的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分為傳統的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等方式,缺少企業主體的參與,企業不能融入到生態產品實現循環路徑中來,其次,生態保護補償歷史欠賬多、資金缺口大。生態產品價值增值能力薄弱,生態產品附加值不強,缺少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雖然打造“秀甲天下,壯美廣西”“劉三姐民族文化”等生態文化旅游品牌但多而不強,其次,除了傳統的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等方式,還應該創新更多的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可以學習先進地區和國家的成功經驗,比如“濕地銀行”“森林銀行”等成功經驗,實現“政府+企業+經營主體”的新路徑,政府在生態產品實現路徑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好對生態產品經營主體的政策傾斜工作。
3.3?生態產品價值循環體系薄弱,變現能力弱
首先,廣西三產融合發展力度不夠,廣西是農業大省,但是工業和服務業反哺農業的能力不足以發展充分的生態產業,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發揮不足,導致廣西生態產品價值進入市場的循環體系薄弱,很多優秀的生態產品變現能力弱或者不能變現且融入國家生態產品實現的路徑單一。
其次,缺乏一定的金融扶持,生態產品價值循環體系發展需要資金支持,但是生態產品循環體系主體中一部分農村居民多為資金缺乏者,所以需要當地政府發展綠色金融體系,給予當地居民金融扶持,投入資金進入生態產品價值循環體系中來,促進生態產品經營主體更好地融入到循環體系中來。
4?政策建議
4.1?完善生態產品監測機制
首先要完善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制定,完善生態產品的識別機制,識別區域內的自然生態資源,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開展生態產品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制度。
其次,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明確資源產權邊界。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整合服務平臺,對區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登記確權,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的有償出讓制度,健全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
最后,建立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科學合理地核算當地生態產品價值量,自然資源的有償出讓制度依賴于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完善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之間的轉化標準,做到按數據依照。
4.2?完善生態產品核算評價體系
完善生態產品價值科學核算評價體系要根據各地資源特點進行特色化評價,探索生態產品經濟價值核算,深入探索森林地區、碳匯、流域生物多樣性等不同領域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開展生態產品的實物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相互轉化研究。其次,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評價技術,開展重點區域對比評價,評價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價值實現程度,最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定期發布,可以將生態產品總值及變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果納入政府考核指標,并給予達標地區相應獎勵等。
4.3?豐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首先,可以開展生態產業化經營,廣西擁有豐富的森林、濕地、水域、海洋等優質自然資源,可以開展生態旅游、養殖、航運、海洋生態等特色生態產業,將企業融入到生態產業化經營中來,引進相關企業進入生態產品市場中,在國家規定范圍內開展綠色生態產業經營活動。
其次,可以發展生態旅游與康養產業結合,廣西可以借助區內優秀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氣息豐富的古村落、古建筑等歷史文化遺跡,發展生態旅游與康養結合的產業。
最后,除了“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方式外,也可以鼓勵農民入股分紅模式,不僅可以保證在生態區內參與生態產品產業化的村民利益,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民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來。
4.4?金融扶持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首先要做好農業經營主體的篩選機制,將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分類評價,第一類為缺乏資金的農業經營主體,這類經營主體要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第二類為資金充足的農業經營主體,不需要再給予資金的傾斜。其次,完善金融政策的覆蓋范圍,要做到金融政策能夠覆蓋大部分生態產品經營主體,提高這些經營主體的生產積極性。
其次,要完善金融政策與生態產品實現的融合機制,目前廣西區內金融與生態產品融合的相關政策較少,可以學習具有成功經驗的先進地區,比如“森林銀行”“兩山銀行”等,要做到金融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做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助力。
參考文獻
[1]黃如良.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問題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03):2633.
[2]陳清,張文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0,(12):133141.
[3]張興,姚震.新時代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0,(01):6269.
[4]周一虹,元慶潔.基于甘肅典型案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J].會計之友,2022,(06):151154.
[5]張文明.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于福建森林生態銀行的調研[J].宏觀經濟管理,2020,(03):7379.
[6]王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基礎與一般途徑[J].太平洋學報,2019,(10):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