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越
摘要: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業經濟的核心,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農村金融服務從相對滯后走向創新,不斷拓展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是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正在經歷的變化過程。本文基于相關文獻,對影響農戶參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農村土地 經營權 抵押意愿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廣大農戶對金融服務需求規模越來越大,種類逐漸增多,由于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農戶缺乏標準抵押品等原因,導致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不斷出現,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整個金融體系中發展較為緩慢的環節之一。
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長期落后于城市地區,隨著“三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多地基于《農村土地承包法》開展的土地經營權的抵押實踐,農村金融市場正處在一個逐步構建制度、完善市場、創新產品的關鍵時期。但在實踐中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的意愿還有待提高,這一方面源于農戶的個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影響,另一方面與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貸款供給、政府的有關政策措施也有一定的關系。
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滯后,其關鍵原因是農民融資的渠道非常有限。有學者指出,導致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現行的金融體制規定——貸款需要抵押物品,而農民又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與實際情況不吻合(韓俊等,2007)。為解決農村地區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緩解資金供需之間的矛盾,必須充分發揮農村土地的融資功能,一方面可以滿足廣大農民對經營資金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順應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需要。因此,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創新農地抵押擔保方式,不失為解決農民貸款難、抵押難的努力方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貸款,同樣也有利于盤活農戶的土地資產,提高農村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理順農戶與農地的關系,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2018年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7條對土地經營權融資擔保作出了制度安排,規定了融資擔保的設定和實現方式,這對于更好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實踐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基本準則。
然而,從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融資的實踐來看,農戶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行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有些因素提高了農戶抵押貸款意愿,有些因素則制約了農戶貸款意愿。分析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需求的影響因素,特別是識別哪些是積極影響因素,哪些是消極影響因素,對于研究農業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制定合適的農業金融政策,對于穩妥推進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改革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戶個人特征
主要指戶主的個人特征,包括戶主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
1.年齡。年齡從兩個方向上對土地抵押貸款意愿產生影響,既體現積極的一面,也體現消極的一面。對于年齡較大的農戶來說,思想觀念趨于更加保守,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的意愿也較低,因此參與抵押貸款的意愿就比較低,戶主年齡越大,對資金需求越多,例如子女教育支出增加、贍養父母的負擔增加、自身和家庭成員身體健康狀況惡化等,都會導致農戶對資金的需求上升,這將提高農戶的土地抵押意愿。
2.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較低意味著農戶的金融意識一般較低,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政策了解也比較少,這類農戶的貸款意愿較低(王芳和馬玲玲,2019)。彭魏倬加和劉衛柏(2018)基于湖南省洞口縣等4縣486個專業大戶的調查數據表明,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專業大戶對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的需求比例僅為28.46%,而高中以上學歷的專業大戶的需求比例則為72.54%。
3.性別。從調查研究的情況看,男性農戶相比女性農戶的土地抵押意愿更為強烈。對這種現象的一種解釋是,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較強的開拓進取思維能力,對政策的認知水平較高,對家庭的信貸需求具有較為清晰的判斷因此,男性表現出了更強的抵押貸款意愿(于麗紅等,2014)。張曉琳等(2022)指出,女性往往將家庭經濟的穩定性視為首要目標,相比之下,男性更具冒險精神,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因此更愿意了解、嘗試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這一新的融資方式,其實證研究結論也支持了這一點。
(二)農戶家庭特征。主要包括農戶經營的土地面積、農業收入占比、收入水平等
1.土地面積。農戶經營土地的面積較大意味著較大的融資需求,農戶參與抵押貸款的意愿也相應更為強烈,同時對于較大的土地經營面積而言,其價值評估值及其抵押貸款額度也都更大,這有助于提高農戶的抵押意愿。張曉琳等(2022)的相關研究表明,農戶承包土地面積每增加1畝,農戶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就提高3.2%。
2.農業收入占比。農業收入占比對農戶的抵押貸款意愿具有兩方面影響,一是農業收入占比較高意味著農戶的農業活動規模較大,對抵押貸款的需求水平較高;二是也意味著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出于最小化失地風險的考慮,農戶在參與土地經營權抵押時會表現得非常謹慎。張曉琳等(2022)針對山東農戶的調查研究表明,農戶種植業收入占比與土地抵押貸款意愿具有顯著負相關關系。與上述研究結論類似,余興妍(2021)基于對湖南省桃江縣的問卷調查研究表明,非農業收入越高,農戶參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意愿就越弱。
3.具有替代土地保障功能的因素。一般而言,當農戶擁有除了土地之外的其他保障手段時,其對抵押貸款的需求水平會相應上升,這是因為其他保障手段的存在降低了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例如,任雪瑩和安海燕(2018)對來自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地區的529份農戶問卷的分析表明,農戶養老保險參與度與參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意愿呈現正相關關系,該結論表明養老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導致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有所降低,進而提高了農戶進行土地抵押貸款的意愿。對于部分農民而言,隨著自身及家庭成員轉移到城市,其生活保障更多的依賴從城市工作中獲得的收入,對土地的依賴性將會大大下降,同時對釋放土地金融屬性的需求也顯著提高,這將在客觀上提高農戶抵押土地經營權的意愿。吳萬運(2020)的研究表明,對于市民化意愿較為強烈的農戶而言,其抵押土地的意愿也越高。
(三)其他因素
除了農戶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具有一定的影響之外,政府的相關支持政策以及農戶對政策的認知也具有顯著影響。一般而言,對政策具有一定了解的農戶對政策的實施意義以及抵押貸款流程更為熟悉,參與土地抵押融資的意愿也將得到提升。從當前部分地區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認知程度來看,該政策的宣傳力度還有待加強。例如,王芳和馬玲玲(2019)針對河南、山東兩地的調查分析表明,超過66%的調查農戶表示不知道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在問及“當地是否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時,9.26%的受訪農戶回答“開展了”,32.1%的受訪農戶回答“沒有開展”,不清楚是否開展的受訪農戶占比超過58%。由此可見,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還有待提高。基于山東省420份農戶的調查問卷,葛舒夢和董繼剛(2018)的分析表明,農戶是否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對其抵押貸款意愿具有顯著影響,統計結果顯示,了解相關政策的農戶愿意開展抵押貸款的比例為57.47%,不了解該項政策的農戶的這一比例僅為43.22%。針對政策認知對提高農戶開展土地抵押融資意愿的積極作用,趙國虎和王鵬程(2021)認為其原因在于,對于相關政策的了解越全面,意味著農戶可以對抵押融資的相關風險進行更為準確的評估,進而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的意愿也更為強烈。
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融資擔保,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的激勵和行為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供給方,其貸款供給同樣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
為了有效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金融機構需要相對準確地掌握抵押標的物的價值。由于缺乏規范的土地價值評估機構,導致相關抵押貸款業務受阻。例如,根據王翌秋和王昊宇(2018)對天津市寶坻區的實地走訪,“目前天津市沒有明確規定的土地價值評估機構,沒有中間機構,土地的價值無法確定,如何用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缺乏客觀、統一的土地價值評估標準,直接影響了農村土地抵押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惠獻波,2018)。
風險補償機制是否健全是影響金融機構貸款意愿的重要因素。農業生產活動具有高風險的特征,相比其他生產活動,農業生產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同時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也比較大。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開展土地抵押貸款業務將給相關金融機構帶來較高的信貸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構建土地抵押貸款的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踐中,部分地區構建了土地抵押貸款風險處置機制,當貸款農戶無法及時償還抵押貸款時,由政府主導的風險補償資金按一定比例補償金融機構相應損失,這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開展相關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丁昆,2018)。以財政擔保等形式提供的政策支持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戶的抵押融資意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發生壞賬損失的風險(彭魏倬加和劉衛柏,2018)。
是否能順利處置抵押物,是影響金融機構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重要因素。抵押物是否能夠順利變現,是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的關鍵因素。與城市土地或者房產不同,作為抵押標的物,如何處置農村土地經營權面臨著實踐中的困難(趙麗琴和王熠,2019)。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標的物,當有關農戶不能及時償還貸款時,金融機構可以根據2016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印發的《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處理抵押標的物,并用處置收益對貸款壞賬予以補償,但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農村土地二級市場,這導致缺乏相應的抵押平臺可以有效地保證金融機構的利益。
參考文獻:
[1]丁昆.武漢市農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模式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8(08):62-70.
[2]葛舒夢,董繼剛.農村居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及其影響因素解析——基于山東省420份調研數據[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2):38-42.
[3]韓俊,羅丹,程郁.農村金融現狀調查[J].農村金融研究,2007(09):9-20.
[4]惠獻波.農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風險控制研究——基于直接抵押融資模式的視角[J].地方財政研究,2018(01):93-99.
[5]惠獻波.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潛在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四個試點縣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3,34(02):9-15+110.
[6]劉婷婷,劉鐘欽,吳東立,于麗紅.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37個樣本農戶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3(02):38-41.
[7]彭魏倬加,劉衛柏.種養專業大戶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需求意愿及影響因素——基于湖南4個試點縣調查的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8,38(12):176-182.
[8]任雪瑩,安海燕.農村養老保險與農地抵押貸款意愿關系實證分析[J].武漢金融,2018(02):73-78.
[9]王芳,馬玲玲.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額度影響因素分析——基于324個農戶調查數據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01):60-70.
[10]薛寶飛,鄭少鋒.農戶選擇土地產權抵押貸款融資意愿研究——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8,39(06):142-147.
[11]于麗紅,陳晉麗.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經驗與啟示:昌圖縣案例[J].農村經濟,2014(04):83-86.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