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既需要法治的“硬”約束,也需要精神的“軟”力量。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在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雷鋒精神優化營商環境,引領資本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詞]雷鋒精神;資本約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3)03-0003-07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1]217。這為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進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資本在歷史與現實中體現為兩面性,既有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也有追逐利潤的消極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質和行為規律。破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既要有法律、制度、行政等法治層面的“硬”約束,也要有信仰、理想、道德等精神層面的“軟”力量。雷鋒精神作為一種精神、信仰、道德,自然應該合乎邏輯地成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我們必須大力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充分發揮雷鋒精神在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方面的重要功能,從而正確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一、雷鋒精神為助力資本市場文化建設提供精神涵養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資本領域筑牢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尤為重要,是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需要堅實有力的精神支撐和牢固穩定的理想信念作為依靠。雷鋒精神歷久彌新的崇高品質是貫穿歷史、現實、未來的宏大敘事,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道德基礎、堅持共產主義信念與政治立場、堅持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由此,雷鋒精神本質內容和實質內涵的現實轉化,為規范和引導資本主體健康發展提供了精神涵養,呈現出詮釋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引導資本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向上向善誠信文化的文化價值。
(一)雷鋒精神是詮釋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承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2]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回應了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時代命題,具有人的全面發展的哲學邏輯,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人的本質的深度詮釋。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人民至上體現著人不僅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而且需要在推動社會進步中實現自身發展的訴求。由此,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落地生根,既是對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時代命題的回應,也是涵養新時代誠信文化建設、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
雷鋒精神以服務人民為價值取向,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弘揚,也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民群眾觀的繼承。雷鋒精神所詮釋出的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開啟了一場賦予個人以及人民群眾以現實關照的偉大變革,改變了將資本和利益作為價值取向的人與勞動、自身、世界相異化的“背道”狀態,其正確性、必要性得到歷史和現實的雙重驗證。具體地說,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夠成為詮釋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重要承載,能夠發揮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便在于其最大程度地遏制了利益最大化對資本市場的催化,扭轉了人與自身關系的割裂,改變了資本主體的負面狀態,使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意涵充分展現。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塑造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誠信文化氛圍,需要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切實將人民至上作為價值取向、將為人民服務作為理想信念,在充分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過程中,引領人的全面發展,進而創造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3]52的正面狀態。
由此,雷鋒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光榮傳統、社會主義道德自覺的生動體現,同時在守正創新中成為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特別是在我國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過程中,需要在雷鋒精神的引領下,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同時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文化氛圍,使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持續地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雷鋒精神是引導資本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在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在時代變遷中延伸了愛國主義的精神邏輯、傳承了艱苦奮斗的品格、拓展了崇尚實干的內核,凝聚成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共同情感、共同意志、共同信念,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和內涵。
雷鋒精神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和內涵的生動詮釋,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現實表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關系著社會安全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雷鋒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遵循,以中國革命精神為根基,在不斷與時俱進與守正創新中發揮出感知時代和服務時代的作用。同時,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頻共振,在于其生動地體現了道德建設先進性與廣泛性的辯證統一,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結合。由此,雷鋒精神所表征的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和集體主義精神必將隨著時代發展歷久彌新,其所發揮出的在精神層面、道德層面、實踐層面上的指引作用,能夠正向地調動資本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提供精神支撐。
雷鋒精神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取向的合理解讀,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為準則。“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4]58。雷鋒精神既能夠起到引領的作用,又真實地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之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矯正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系的價值取向相互輝映,進而升華為一種社會倫理精神,構成資本領域內的價值標準、價值取向、價值追求的合理框架。由此,雷鋒精神的信念、品德成為當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解讀,其展現出的價值取向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蓬勃生命力,成為當下引導資本主體、規范資本市場的重要準則。
(三)雷鋒精神是培育向上向善誠信文化的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誠信文化作為重點工作來落實。在守正創新中,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應注重引導資本領域以誠信互助理念構建資本市場,以開拓創新時代精神揭開國家發展嶄新篇章。特別是對于向上向善誠信文化的建設,表明雷鋒精神不僅僅能夠作用于其產生的特定歷史時期,也是體現新時代中國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重要載體。
將雷鋒精神種子播撒在祖國大地,即是將其無私奉獻、誠實守信、艱苦奮斗的品格和行為轉化為樸素的道德實踐。同時,雷鋒精神所葆有的思想精髓及核心內涵與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規范資本市場秩序的目標有著一致性。其中關于誠實守信的道德實踐是雷鋒精神的精髓,其對于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進而推動資本領域誠信文化建設規范化、長效化,牢固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誠信文化氛圍有著重要意義:這深刻說明了雷鋒精神何以能夠成為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誠信文化的強大支撐。在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中,雷鋒精神釋放出的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思想精髓和塑造良好社會風氣的思想追求,極大程度地彰顯了維護社會秩序、塑造社會風氣,以及守護人民群眾利益的行動自覺,并在具體行動中轉化為維護文明健康、向上向善誠信文化氛圍的深遠意蘊。由此,雷鋒精神作為一種堅不可摧的道德文化符號,在規范和引導資本主體講信用、重社會責任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感召資本主體秉持崇德尚義的價值理念,以誠實守信、勤勞勇敢、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推動資本領域向著更遠、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雷鋒精神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1]212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高度重視和政治自覺,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從制度、物質、精神方面引領。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合乎邏輯地成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精神力量。
(一)雷鋒精神是支撐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精神反映。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的雷鋒精神,其歷史生成與發展具有特定的社會基礎。從時間上看,雷鋒精神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這也是我國計劃經濟建設高歌猛進的歷史時期。雷鋒精神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需要,直接建立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并且隨著這一經濟基礎的動態調整不斷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精神內涵。也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說,雷鋒精神的生成與發展不是依賴于特定的經濟形式,而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總體反映,是對社會主義物質生產關系的精神回應。因而,以社會主義為根本規定的市場經濟形式之確立與發展,不僅不會使雷鋒精神過時,反而會為雷鋒精神繼續綻放出永恒之美創造了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與有序發展呼喚雷鋒精神發揮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既同雷鋒精神兼容,又需要雷鋒精神的促進。
弘揚雷鋒精神契合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目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持續繁榮,有力推動了我國更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任何想把公有制經濟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經濟否定掉的觀點,都是不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國改革發展要求的。”[5]260但非公有制經濟之所以為非公有,就在于其運行發展本身具有“私”的特征與要求。但在社會主義歷史語境與制度框架內,非公有制經濟的“私”并不意味著其只注重物質發展,而忽視精神要求;只注重資本增殖,而忽視人的價值;只重視發展效率,而忽視社會公平;只重視經濟消費,而忽視艱苦奮斗。以資本為中心、見物不見人、物質主義膨脹等弊病恰恰是我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當中力求避免的。雷鋒精神內含著對“公”的暢言,特別包含有對人民群眾利益的深深注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6]91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就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主體弘揚雷鋒精神的人本價值、民生追求,更好規范非公有制經濟的利益驅動機制,更好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的內在協調,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主義價值更加凸顯,使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好支撐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需要。
弘揚雷鋒精神契合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需要。誠然,資本的運行可以有效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活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人與人的關系異化,尤其導致了社會道德秩序的失范,從而反過來又影響了經濟社會的有序健康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就要避免非公企業、民營企業成為社會的“道德洼地”,尤其需要以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去有效規避和克服資本邏輯的“道德缺失”,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語境中的經濟正義,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過程成為良好社會主義人際關系、文化氛圍、勞動關系等的塑造過程。雷鋒精神蘊含有深刻的政治倫理、交往倫理、文化倫理等道德要求,內含著溫暖人心的道德力量,體現了對他人的道德關切,彰顯了良善社會關系的精神要素,反映了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是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要通過不斷激活雷鋒精神的道德價值,讓社會資本運作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道德需要,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涵容更強的社會道德要求,使非公有制企業建設過程擔當更多社會責任。
(二)雷鋒精神是支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強大精神力量
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主要是指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家、私營企業主等群體中的代表性人物。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推動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是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之前提。恩格斯指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7]284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群體的出現與壯大,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客觀歷史,是我們這個時代經濟的主要增量內容,反映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主要變化。截至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已經達到八千多萬。毋庸置疑,千萬數量級的社會階層已經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持續穩定繁榮做出并將繼續做出重大貢獻。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一群體當中的一部分人存在著理想信念不堅定、社會信譽度不佳、社會責任感不強等問題。這就要求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引領,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發揚勞動精神,踐行企業家精神,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一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引領要求,根本上契合了雷鋒精神的價值立場,彰顯了弘揚雷鋒精神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精神能動作用。
弘揚雷鋒精神符合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勞動要求。勞動是人類的存在本質,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8]289。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蓬勃發展、充滿活力,就在于有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為之辛勞付出。雷鋒精神就是產生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殊時代背景下的勞動實踐精神,是有限生命長度與無限勞動價值的結合。雷鋒精神本身就是一種勞動精神,反映了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不懈付出的勞動自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就要用雷鋒精神引導他們自覺樹立“勞動者”身份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自覺踐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勞動精神,避免產生“食利者”的倨傲心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一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其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要發揚勞動創造精神和創業精神,回饋社會,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9]42
弘揚雷鋒精神契合企業家精神的現實轉化要求。企業家精神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精神標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大勢,提振發展信心,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企業不斷取得更新更好發展。”[10]雷鋒精神同企業家精神價值融通。雷鋒精神所內含的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創新創業、追求卓越、社會擔當等精神特質,本身就是企業家精神所呼喚的、主張的。雷鋒精神,人人可學。用雷鋒精神的鮮活特質、價值立場引領詮釋企業家精神,能夠更好地培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國家使命感、民族自豪感、遵紀守法意識、創新創業自覺等可貴品質。
三、雷鋒精神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精神支撐
唯物主義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但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并且認為這種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對營商環境的發展產生雙重影響,因此必須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這既需要物質層面的保障,也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撐。雷鋒精神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必然合乎邏輯地在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中促進營商環境建設。
(一)雷鋒精神為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精神支撐
營商環境不僅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逐漸成為地區政府和經濟競爭的重要場域。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活力,因而其對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政府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行政主體,肩負著保障所轄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的光榮使命。政府必須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明確自己的角色,以塑造“有為政府”為行政目標,在政治體制下規范權力邊界,充分發揮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主導作用。要使政府在營商環境中發揮主動、積極、向上的主導作用,除了用紀律、制度、行政等硬手段約束外,還要發揮精神的軟力量。文化是最基礎、最根本、最深沉的持久力量,雷鋒精神作為一種精神、信仰、道德,同樣有著“根”和“魂”的重要力量。雷鋒精神包含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無私奉獻、進取銳氣、勇敢創新等,可為政府在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中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由“以政府為中心”向“以市場為中心”轉變,積極主動為資本的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平等的社會氛圍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是營商環境的責任主體,其是否正確運用公權力,直接決定營商環境的優劣。當前,政府在支持和規范市場主體運行時,有時會發生權力尋租行為:以管理代替治理,以管制代替放管服。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主體無法生存發展,最終走向倒閉。因此,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用雷鋒精神召喚、感染、影響、激發政府優化營商環境,以雷鋒精神感染政府銳意進取、深化改革、主動提升服務水平,以雷鋒精神召喚政府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積極為市場主體無私奉獻,以雷鋒精神影響政府保持清正廉潔定力、實現不敢腐向不想腐的徹底轉變,以雷鋒精神營造政府推進政務公開、誠信守法、利用大數據提升服務能力。由此可見,雷鋒精神能夠為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強大精神支撐,引領政府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二)雷鋒精神為市場主體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提供精神支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具有二重特性,既有作為重要生產要素、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的積極作用,也有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資本無序擴張的消極作用。為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貫徹共同富裕原則,必須深化對新時代條件下我國各類資本及其作用的認識,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故而應打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防范資本無序擴張的新模式、新機制和新范式。市場主體應該及時轉變舊有競爭觀念,以尋求合作共贏為目的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之中,徹底摒棄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資本理念,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而不是金錢至上。這就要求市場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中,要特別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積極地為廣大人民群眾做貢獻。
雷鋒精神作為人類道德文明形態,自然合乎邏輯地成為市場主體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雷鋒精神蘊含的理想信念、大愛情懷、無私奉獻、敬業精神、進取精神、創新精神,應當在市場主體的精神世界、靈魂深處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從而促使市場主體自我約束、誠信經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用雷鋒精神教育和引導市場主體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市場主體不以自身短期經濟利潤為利益追求,而是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目標,引領市場主體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幫助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和生活困難群眾,引導市場主體發揚社會美德,主動為社會奉獻愛心,主動捐贈部分企業利潤,從而使市場主體講信用、重社會責任。由此可見,雷鋒精神能夠為市場主體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三)雷鋒精神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提供精神支撐
政府和企業是營商環境的兩個主體,政府擔負著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等職能,而追逐利潤最大化是市場主體的根本目標。顯然,政府的使命是以人民的名義行使公共權力,而資本的使命是增殖、積累、再增殖、再積累,二者構成了權力和資本的關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政商關系。公權的存在服務于公共利益,資本的存在立足于尋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當前營商環境中存在著“親而不清”和“清而不親”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根本在于正確把握“親”“清”之間的界限。
以雷鋒精神改善政商關系,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將“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機結合,打造新型“親清政商關系”,從而更好地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雷鋒精神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選擇,為強化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宗旨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當企業在落地生根、成長發展、擴大再生產、市場拓展、國際服務等方面陷入困境時,政府要發揚雷鋒精神,真誠地有效地為企業解決難題,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讓市場主體明白,“政府干預”不是為了尋租而滋生政商勾結問題,而是為了解決由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同時,把雷鋒精神轉化為政府服務的“親”的能力,以無私奉獻精神推動政商合作共贏。用雷鋒精神改善政商關系,讓政府和市場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發展,向著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方向發展。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應繼續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不斷發揮更大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雷鋒日記[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2.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全國工商聯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十八大以來黨的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EB/OL].http://www.ljtyzx.cn/4926240/5281420.html.
責任編輯 ?王 ?雨
[收稿日期]2023-02-10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研究”(L23AWT001),主持人田鵬穎。
[作者簡介]田鵬穎(1963— ),男,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