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林
3月27日22時,格蘭仕廠區辦公樓依然燈光明亮,中國市場團隊幾乎全員加班,為第二天的活動做著最后“沖刺”。
聽完匯報走出會議室,梁昭賢回到辦公室,一邊喝水,一邊打開手機。“下雨天,更要招呼好客人,確保他們順利入住酒店。”由于天氣原因,不少抵穗航班晚點,他有些不放心地叮囑下屬。

同一時間,廣州白云機場,一撥撥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客人,正被指引著坐進商旅車,迎著蒙蒙春雨,連夜趕往百公里外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他們將在一年一度的格蘭仕“328年會”上,洞悉格蘭仕新的產業布局,聽董事長梁昭賢講述他心中的新時代企業機遇與變革,與創建“預制菜聯盟”的初心和未來。
格蘭仕創建45年,其企業生命貫穿中國改革開放全程。盡管梁昭賢素來做事低調,但客觀上,無論他本人,還是被譽為“國民家電”、核心產品銷量全球居首的格蘭仕,一舉一動皆牽動著行業的神經。
梁昭賢進入格蘭仕已經超過30年,在廠里,一些老員工習慣稱呼他為“小梁總”,年輕人則喜歡叫他“賢哥”。作為苦孩子出身的“創二代”,梁昭賢身上看不到絲毫“富豪”的影子。他話不多,衣著很普通,在公眾視野的亮相度也比較低頻。但在他的帶領下,格蘭仕創下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
求變:獨闖日本“尋寶”
提起格蘭仕,不得不提容桂街道。如果說企業的成長主觀上源于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和堅韌品格,那客觀條件之一,就是發展的“土壤”。
格蘭仕誕生于順德區容桂街道(鎮)。資料顯示,容桂是中國首個千億鎮。在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萬的狹小區域內,現有大小民營企業4.5萬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55家、超10億元企業20家、超50億元企業7家、超100億元企業兩家。
“容桂的營商環境非常好,在這里,你可以專心做產業,不用擔心別的事情。”3月28日,在“2023格蘭仕328中國市場年會”上,在容桂創業的廣西籍企業家彭建宇向《法人》記者表示,他和朋友一起來容桂投資,看好的就是當地的產業氛圍和營商環境。
“賢哥”梁昭賢就是在這里長大的。改革開放初期,年輕的梁昭賢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下,在風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立志投身實業。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南方已經率先嗅到了改革的“氣味”,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在“深圳速度”影響下,紛紛下海經商。
格蘭仕創始人梁慶德也不甘落后,在細滘河邊的荒灘上,他建了幾間簡易房開始創業。初起,他以手工洗滌鵝鴨羽毛供外貿單位出口,很快淘到第一桶金。之后,產品品類不斷增加,公司越做越大。
梁慶德告訴兒子梁昭賢:要想有所作為,就得有文化。“去學知識吧,沒文化做不好企業。”1987年,梁昭賢于華南工學院(后改為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后,投身國際貿易業務。1990年,正在香港進修的梁昭賢接到父親電話,希望他有時間回來一趟。回到容桂,梁昭賢發現,等待他的,是一件足以改變格蘭仕命運的“大事”。
容桂是珠三角重要的水運樞紐,是中國蠶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因此,當地的傳統產業是繅絲和絲綢。梁慶德初始經商辦廠,選的也是與絲綢近似的羽絨制品和紡織業。改革開放初期,傳統紡織業的發展非常快,格蘭仕前身的紡織廠,由于生產羽絨系列產品,發展勢頭也非常好,做了不到幾年,就已經成為珠三角輕紡領域數一數二的企業了。梁昭賢大學剛畢業時,曾經和父親談起紡織業的未來,爺兒倆都隱隱地感到,紡織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入行門檻低,產品附加值也低,科技創新的想象空間不大,應該好好想一想:未來怎么辦。
接到父親電話回到容桂,梁昭賢和父親還有公司幾名核心主管一起,在有些簡陋的辦公樓里徹夜長談。最后,梁昭賢提議,他要去日本看看,“海選”一下電器產品,看看未來做什么好。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出趟國很不容易。當時,我辦護照整整花了4個半月,護照辦下來,還要去辦簽證,加起來一共用了半年時間。”提起首次日本之旅,梁昭賢記憶猶新,由于客觀原因,公司只有他一個人孤身出發,只是在香港請了一個懂日語的朋友幫忙做翻譯。
梁昭賢在日本考察期間,從錄像機到電熨斗、電飯煲、電熱毯甚至汽車都考慮過,“下定決心,決不能空手回去,必須要有所斬獲”。
在日本期間,梁昭賢飛機、火車、新干線輪流乘坐,跑了19家工廠。最后,在眾多項目當中,他反復思考,選中了微波爐。微波爐不用明火加熱,不受季節影響,能夠給家庭帶來舒適的烹飪環境。最主要的是,當時中國市場還沒有微波爐的概念,電飯煲也才剛剛在中國流行。明確目標后,梁昭賢第一時間給公司打電話,并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和請示。
當時在順德,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微波爐,大家都感到有風險,有些年紀大一點的領導直搖頭。梁昭賢態度很堅決,也很著急,因為他的簽證只剩最后一天,他必須在第二天回國,而回國前,“選品”之事必須要搞定。回憶起那一晚,梁昭賢仍感驚心動魄:“主管部門深夜開會討論,經過激烈辯論,最終同意格蘭仕上馬微波爐項目。”
梁昭賢坦言,當時國內沒有本土生產的微波爐,選擇這樣一種“生品”,是要有膽量的。“你看看別人家,冰箱、洗衣機訂單一大把,連夜趕工都做不過來,你怎么選了個微波爐啊?”當年面對朋友的“質疑”,他自己卻得意洋洋,因為他堅信自己尋到了“寶貝”。
格蘭仕大刀闊斧進行自我革命,他們徹底結束了紡織產業,朝著微波爐生產和研發這條路,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
在格蘭仕核心廠區的馬路上,一棵枝繁葉茂的“大葉榕”佇立在馬路中間,為了給它騰出生長空間,兩旁的道路不得不彎曲而行。
45年來,格蘭仕廠區變化巨大,但那棵樹,無論怎么規劃,梁昭賢都沒舍得砍掉,因為它是格蘭仕發展的無言見證人。
成長:“國民家電”從中國到世界
時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國際羽絨制品市場日趨飽和,貿易壁壘日漸凸顯,尤其1991年,受自營進出口權限制,國內外向型紡織企業舉步維艱。而此時,格蘭仕已經踏上了微波爐之路,梁昭賢出任常務副總經理,負責市場銷售和企業管理。
從日本引進微波爐技術后,梁昭賢首先把目光瞄準了上海,他不僅從上海請來專家助陣,還把上海作為格蘭仕開疆拓土的首選之地。“當時的判斷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不僅有先進的技術底蘊,也有深厚的國際化基礎,還有對微波爐接受度較高的消費群體。”
2000年,梁昭賢接過父親梁慶德衣缽,成為格蘭仕集團執行總裁。2021年5月,梁昭賢擔任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同時任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3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意氣風發的“小梁總”已不再年輕,但他帶領下的格蘭仕,卻一年一個樣,時刻煥發著“青春”的風采。
業界普遍認為,格蘭仕是中國家電業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之一,是“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的金字招牌。對此,梁昭賢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他看來,更重要的并不是成績,而是在“微波爐從奢侈品成為現代家庭必需品”這一過程中,企業盡了自己的責任和努力。讓全球億萬家庭實現“不食煙火,只享美味”的健康生活方式,一直是格蘭仕的追求。
截至目前,格蘭仕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機構,在美國、日本、智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子公司。格蘭仕品牌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格蘭仕產品和服務從中國廣東供應到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的格蘭仕,早已從單純的微波爐制造企業轉型為綜合性家電集團,正在融合全產業鏈智能制造和自主創新優勢,加快從傳統制造業向數字科技型企業轉型。
創新:“宇宙廚房”引領新消費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安全著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太空遨游,航天員用的是格蘭仕生產的航天微波爐。伴隨航天英雄順利返回地球,格蘭仕研發的航天微波爐也首次在公眾面前揭開神秘面紗。
為了破解一系列“登天”難題,格蘭仕專門組建了航天微波爐項目團隊,從2011年立項到2021年上天,可謂“十年磨一劍”。項目成功的關鍵,首要在于磁控管的工作效率和航天微波爐結構的再造。在持續不懈的攻關下,格蘭仕航天微波爐達到了超一級的能效,7分鐘就可以完成3位航天員的一頓餐食。
對于研發航天微波爐,梁昭賢認為是一種使命,而非生意。中國是第一個讓航天員在太空用上微波爐的國家。航天微波爐開發成功的意義,不僅是讓航天員能吃上熱乎乎的美食,更標志著中國制造產業的征途已走向星辰大海。
近年來,格蘭仕把數十年集成家電研發經驗“反哺”于國內市場,不僅打造出DR空氣炸微波爐、空氣炸烤箱等新型家電,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到健康無油“炸”烹飪,并落地 “宇宙廚房”場景,推出“格蘭仕·匠”系列高端套系生活家電、RT微蒸烤一體機、R80蒸烤炸一體機等航天品質綠色智能家電升級國民生活。
梁昭賢表示,作為中國家電的一分子,格蘭仕見證了中國家電從0到1、從1到N整個發展過程,全球家電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有賴于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幾代家電人的不斷努力、拼搏、奮斗,不斷創新、闖出新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重大的發展機遇。”梁昭賢認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既有大量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也有更多的需求可以被挖掘和創造出來。中國的市場內需足夠大,市場永遠比工廠大,所以要開足馬力,要全力去拼經濟,要打造每天的開門紅。“做別人沒做到的,做別人還沒有想到的。我們永遠都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