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河
人們常說,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它既是蛋白質、糖類、脂類等人體能源的“轉化中心”,也是維生素、激素、藥物等的“代謝中心”,更是人體有害廢物、外來毒物的“解毒中心”。此外,肝臟還參與凝血、免疫、熱量及水、電解質調節等重要生理工作。眾多生理功能使得肝臟經常面臨各種危險因素的暴露風險,諸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等外源因素,及代謝異常、免疫失衡等內源因素,都會破壞這座“化工廠”的運行結構和機能。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主藏血,其華在爪,與人體內源性和外源性物質的代謝、合成、分泌、排泄等諸多功能關系密切。具有整體觀和綜合調控優勢的中醫藥,千百年來為守護肝臟的健康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在治療諸多重大疑難肝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中醫藥具有抑制肝炎病毒復制、保肝抗炎、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增強機體免疫、抗腫瘤等作用。解放軍總醫院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中藥聯合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不僅能有效逆轉乙肝患者的肝纖維化,且能進一步降低肝癌發生率和肝臟相關死亡率。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肝病雜志上,為中醫藥在臨床中的科學運用提供了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進一步彰顯中醫藥在治療重大疑難肝病中的臨床價值。
誠然,是藥三分毒。對于肝臟來說,中草藥也是一柄雙刃劍。藥物性肝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之一,在中醫藥領域也是如此。一些中草藥如川楝子、黃藥子和土三七,本身有直接的肝毒性物質。但近年來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的中草藥肝損傷,往往是一些傳統認為“無毒”中藥所致,顛覆人們對中藥安全性的傳統認知。近年來我們研究表明,何首烏等傳統“無毒”中藥所致肝損傷多數是由特異體質所致,首次發現何首烏特異質肝損傷人群的易感基因HLA-B*35:01,揭示了其免疫特異質肝損傷是由機體免疫應激狀態、免疫促進物質和肝損傷易感物質三者協同所致(即“三因致毒”假說),明確了何首烏僅對極少數特異質人群有肝損傷風險,對絕大多數人群來說是安全的。該研究成果也發表在國際頂級刊物上,標志著中藥安全風險防控邁向個性化用藥的精準醫學時代。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守護好人體“化工廠”,讓中醫藥成為人體“化工廠”的堅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