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寶
肝硬化的基本病機為“體用失調、氣機失暢、肝絡瘀阻”。“肝體”的內(nèi)涵,一是指肝自身的陰陽氣血,來源于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二是指流經(jīng)肝的氣血及精微物質,兩者共同以藏血為主要功能表現(xiàn),因此肝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濡養(yǎng)自體,制約肝之陽氣,維持肝的陰平陽秘。而“肝用”的內(nèi)涵則是指肝之陽氣受腎之陽氣的氣化激發(fā),發(fā)揮升發(fā)之性,助脾升清,協(xié)調肺之宣肅,將精微物質布散于全身;肝為心之母,心為肝之子,肝喜條達,氣機調暢,則人的精神情志得以舒暢。肝體是物質基礎,屬肝陰;“肝用”是功能表現(xiàn),屬肝陽。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相互滋生和轉化的關系。諸因所致肝硬化,必伴見肝的氣血陰陽發(fā)生異常變化,藏化于內(nèi)屬肝的氣陰兩虛,血行不暢;變現(xiàn)于外屬氣機失常和體用失調。
其次,肝為氣之治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肝氣能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輸布,使全身臟腑經(jīng)絡之氣的運行暢達有序。還能促進脾胃運化與膽汁的分泌排泄。肝氣疏泄有常,則脾胃氣機調和,脾升胃降,運化有常。膽汁乃肝之余氣所化,肝之氣機調暢,膽汁才能夠正常地分泌與排泄。肝氣還能調暢情志與促進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若肝疏泄失職,氣機失暢則所藏血量減少,或分布異常,或血有雜質。肝氣升發(fā)無序,陰難輸布。肝的氣血陰陽不足,氣機失常,體用失調,則肝之剛性難順,郁因此生。
此外,肝絡瘀阻也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機。肝絡瘀阻導致肝外器官組織廣泛瘀血而發(fā)生病變,是肝內(nèi)瘀血導致肝臟自體的自內(nèi)而外、由微小至全肝的病理改變。肝硬化是瘀血痹阻肝絡所致的精微物質化生、吸收、營養(yǎng)的障礙。
根據(jù)肝硬化“體用失調,氣機失暢,肝絡瘀阻”的基本病機,故治療法則為燮理體用,燮理氣機,和絡逐瘀。
1.燮理體用:首先表現(xiàn)在扶肝助肝。如:對于肝硬化患者,肝之氣血陰陽常不足。因此,適當補肝氣、肝陽尤為重要。但在補的過程中,應遵循“虛則補之”“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品”“損其肝緩其中”等針對不同個體予以施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還需遵循“寧少補不宜過補”的原則,以免生弊。如:黃芪在治療肝硬化的臨床應用,以舌象為例,對于舌質淡,舌體瘦薄,苔薄白或稍膩者,可重用黃芪60g;舌質紅,苔薄黃或稍膩者,黃芪用量不宜超過24g;舌質暗紅,苔黃膩者,黃芪暫時勿用,或用量不宜超過12g;對于陰虛苔少或無苔者,黃芪用量12~15g為宜。而對于肝以溫肝陽為宜,選用溫而不燥,溫潤質厚之品最佳,如:仙靈脾、紫河車等較為適宜,最忌辛燥大熱之品,恐伐肝陰,致生變癥;非肝陽虛甚,不宜桂附,且肝陽虛甚,恐已屬失代償期肝硬化。
“燮理體用”還表現(xiàn)在健脾補腎。肝得脾所輸布的精微濡養(yǎng),疏泄功能才能正常;脾運健旺,生血有源,肝藏血和脾統(tǒng)血功能正常,可以防止血瘀、血虛和血絡損傷出血。而對于肝硬化患者,久病導致肝陽、肝氣漸微,肝陰、肝血漸枯。而肝的陽氣和陰血來源于自身的化生,后天之本充養(yǎng)和先天之精的溫養(yǎng)激發(fā)。因此,腎陰腎陽充足,則肝臟陰陽正常,肝之功能協(xié)調。在臨床中也常見: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輕或消化道癥狀;久病可致腰酸膝軟,耳鳴,注意力不集中,激素代謝紊亂等癥。因此,健脾補腎也是燮理體用的方法之一。
2.燮理氣機:對于肝氣,視其虛實,當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有序。 肝能順其性而為之,則膽之性也可復常。故一般情況下,治肝不必治膽;治膽疾一定要治肝。關于升肝之藥,黃芪當為首選,其次有升麻、柴胡、防風、蟬蛻、僵蠶,有醫(yī)者認為辛溫藥如麻桂有升發(fā)作用,加入補中益氣湯增加升提之功,實不敢茍同,尤其肝病患者,恐有升發(fā)太過或耗竭肝陰之虞。降肝之味有黃芩、大黃、姜黃、白蒺藜、豬苓和澤瀉之屬。
3.和絡逐瘀:和絡逐瘀的要點在于化瘀通絡、軟堅散結。
關于化瘀,應根據(jù)瘀血的輕度、中度和重度不同,予化瘀輕劑、中劑和重劑。治療代償期肝硬化主要用化瘀輕劑和中劑。對于瘀血輕癥,常予蘇木、瞿麥、桃仁、丹參、雞血藤、土鱉蟲等;瘀血重癥者,可予化瘀重劑如三棱、莪術、水蛭、蠐螬等;瘀血介于兩者之間者,可選重劑中的 1、2 味加入化瘀輕劑中。關于通絡病至此期,有絡阻、絡虛、絡損之機。“絡阻”有閉阻不通,有阻而未閉,期間又伴肝氣、肝之陰血的運行問題,如阻而未閉則可按正常流向,但流而不暢或流而回漩等;閉阻不通必然改道,輕則延及自身,重則可損其他臟腑經(jīng)絡;至為甚者,非本臟腑經(jīng)絡之精微物質而歸之,則可為有害之物,變作起矣。“絡虛”者,絡脈空虛也,代償期肝硬化缺血性居多,肝病重者,出血性居多,其中出血、出血傾向與瘀血并存,又屬難題。 至于“絡損”,與瘀滯、瘀阻和出血等并存。故在治療中,安絡治氣、復絡治陰、寧絡氣血陰陽、寒熱虛實共治實為關鍵。
軟堅散結是治療肝硬化的共識之一。 代償期肝硬化的病理特征是纖維組織、假小葉和內(nèi)生結節(jié)形成,屬中醫(yī)學“積證”范疇。據(jù)“堅者削之”,“積者消之”,“結者散之”的提示,臨證中治療肝硬化多將軟堅散結作為貫穿始終的常法之一。 在臨證中對于軟堅,常在軟堅基礎上加用潤肝之法,考慮肝絡肝葉枯而失養(yǎng)失潤,非質厚多汁之品難為,選用玄參、桃仁等。對于散結之法,因結性多見寒、熱、痰、瘀和陰血虧虛,結合辨證,可適度給予溫通、清熱、祛痰、化瘀和養(yǎng)血滋陰之劑。 關于軟堅散結,臨證中也當據(jù)情而定,精確藥味、精當藥量。如結屬熱、痰,選散貝、夏枯草;陰虛、熱結者,主選鱉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