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博 季惠斌
[摘 要] 音樂療法是一種新型的學科,具體涉及心理學、醫學和音樂等方面,是傳統音樂審美與欣賞的發展與應用。當前我國的音樂治療法雖然晚于其他國家,但通過將古詩歌曲與音樂療法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通過對音樂治療法的作用原理和分類進行闡述,再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古詩歌曲在音樂治療法中的體現,以此提升音樂治療法的應用效率。
[關鍵詞] 古詩歌曲;音樂治療;情感宣泄
[中圖分類號] J618.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3) 11-0179-03
古詩歌詞絕不僅是簡單的說教形式,而是能作為音樂治療的工具。因此,通過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應用古詩歌曲,便能夠將古詩歌曲的抒情言志、游戲審美和啟蒙宣傳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從而真正達到慰藉廣大受眾,促使廣大民眾的情感得到宣泄[1]。
一、音樂療法的作用原理和分類
(一)音樂療法的作用原理
音樂治療法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一些存在生理或心理方面疾病的人運用音樂特性去影響他們,使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情緒得到整合,然后通過音樂的特定頻率、物理特性和聲壓所傳達出來的藝術感染力,從而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起到重要的輔助性作用。
1.在生理上的作用
音樂聲波就是一種高質量的能力,是一種以人體為媒介,在作用于人體后再被轉化而出的生物能。也因此,該能量能夠挖掘人體的潛在力量,當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逐步進入人體內部時,能夠對人的生物特征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從而促使細胞出現和諧共振現象,而機體的組織系統也能進入良性運行。由于各種樂曲在節奏、和聲、旋律、力量、速度、音壓、情感等不盡相同,所以常常會導致人們的身體狀態發生變化,譬如呼吸、血壓、心跳以及血液流量等,繼而達到安神、鎮痛、降低血壓的目的[2]。相關研究人員開展了人體皮膚表面的一些實驗,結果顯示皮膚表面細胞存在一些細微的振動,他們將這種細微的振動稱之為是“微振”。將其放大到人體器官,情況最為突出的則是心臟及大腦。
基于人體大腦皮層的同一控制,機體全部細胞均是按照相應的節奏開展細微的振動,讓整個身體的細胞形成一個大合唱。若不同節奏的音樂作用到人體時,機體便會產生與音樂節奏相吻合的“微振動”,兩者都會產生共鳴,體內的微振動會增加,從而讓人體產生一種愉悅感[3]。其中,音樂是一種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方式。但若人體功能本身處于失調狀態,則體內的微振動也將出現異常表現。在這一點上,通過選取類型適宜的音樂,并借助音樂的力量來影響機體的微振活動,以期讓機體恢復至健康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在心理層面的作用
音樂作為心理療法之一,一般來說,動聽的音樂能夠讓人充分發揮想象力,有效拓展人們的思維,讓人們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真正獲得真善美的體驗,甚至還會出現超脫現實生活的幻想。通常音樂治療法的應用能夠讓人們將不良情緒很好地釋放出來,從而消除人們內心焦躁、不安、失望等負面情緒。
(二)音樂療法的分類
1.被動音樂療法
在音樂治療法的應用過程中,音樂能夠有效調節病人的神經系統,改善其精神,進而發揮出治療生理與心理疾病的作用。當然,要想達到理想的療效,在選擇應用音樂治療法時也要兼顧患者本身的音樂欣賞能力及對音樂的愛好程度。同時,關于選曲方面也應盡量偏向于輕松活潑優雅的風格,患者也要定期抽時間閉上眼睛養神,以便更深刻地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意蘊。
2.主動音樂治療法
這種療法就是由患者自己參與到音樂治療過程中的方法。通常主動音樂治療法在應用的過程中涉及廣大患者參與音樂的行為,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患者參與音樂的行為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例如KTV、音樂會、演唱會以及卡拉OK等,讓人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演奏和唱歌等多種活動中,這樣便能夠更好地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3.音樂電流療法
根據治療形式的差異,音樂電療也可以分為電極療法、電針療法、磁場療法等多種形式。而無論何種形式,其均是在傳統電療手段基礎上的創新,且該方法還能與其他療法結合起來,讓各種療法的優點緊密結合,從而有效保證治療的效果。經實踐,音樂電流療法不僅臨床效果良好,且不同時期的治療也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譬如睡覺前的音樂療法需是以助力患者睡眠及休息為主,故此時的音樂選擇也要偏向于安靜的風格。早上應該聽激動人心的音樂,讓人精力充沛;減壓音樂不受限制,可以隨時收聽。同時,考慮到音樂的氣質同樣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具體應該選擇何種類型的音樂還需結合自身實際與專家建議來合理選擇。此外,經現代神經生物學研究表明,音樂會直接影響到人的神經結構,尤其是大腦皮層。不同的音樂對人體感覺器官有不同的影響。所選音樂作品的不同旋律、速度和音調可以產生不同的平靜、放松和興奮等效果,可以調節情緒,穩定室內環境,從而真正達到鎮痛和催眠的效果。
二、古詩歌曲在音樂治療法中的體現與發展
(一)結合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音樂
不同種族、性別及文化品位的患者對于音樂的喜好也不盡相同。因此,治療時在為患者推薦適合的音樂時也要兼顧以上特點并給予個性化推薦,而不能以同樣的標準視之。而為掌握患者喜歡怎樣的音樂類型,治療時可首先讓患者聽不同的歌曲,以此為最終選擇合適音樂提供參考。或者“病人”編輯集合中最喜歡的音樂片段,以匹配“病人”的音樂風格和情感類型。通常病人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音樂旋律的把握,甚至還可以隨時進行哼唱,如《月兒高》《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思想、情緒和敏感狀態;《黃河》《金蛇狂舞》《十五的月亮》等歌曲高亢、雄壯、洪亮,可以避郁除惡。同時,描寫春回大地和萬物復蘇等形態的歌曲有《江南絲竹樂》《鵬鴿飛》《春風得意》等,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針對一些情緒比較悲觀的患者,便可以使用《喜洋洋》《步步高》《吹打樂》等旋律比較熱烈、活潑和歡快的音樂歌曲進行治療,從而真正達到振奮人們精神的效果;通過合理應用《梁祝》《二泉映月》等歌曲,從而對患者起到鎮定神經的作用,其主要用于治療人們煩躁的情緒和失眠的癥狀。
1.陽中之陽,雄闊昂揚
通常充滿激情和活力的詩,其藝術色彩非常的濃厚,能夠讓人感受到非常的舒適和歡快。這種詩歌和音樂可以讓抑郁和憂郁的患者傾聽,有助于刺激和促進陽氣失調或者是中氣不足、下陷為證的患者。通常這種類型的歌曲所描寫的意境非常開闊,所創設的情感非常的激烈,節奏感較強。英雄岳飛留下的《滿江紅》在字里行間中都傳達出一種激情昂揚的情感,能夠讓人真正感受到作者那種氣度不凡的態度。通過在治療抑郁癥患者的過程中應用這首歌曲,便能夠讓其在聽曲調的過程中進行回憶,深入去感悟這首歌曲所描寫的色彩,以及所傳達出來的豪情壯志,從而真正對接受治療的人起到一定的激勵性作用。
2.陰中之陰,哀婉凄清
通常傳達出的哀婉悲切的詩詞主要是以抒情為主,創設的意境非常的凄清,其描寫的色彩較為暗淡,所以給人一種舒緩平和的感覺。這些古詩歌曲的調式搭配比較和諧,所以適合一些脾氣亢越的患者進行傾聽,可以起到消除和減少脾氣的作用。當然,基于上述功效,對于因喜怒無常而引發的心氣逆亂病人亦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陽關三疊》是對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改編,全曲的核心為五聲音階商調式并兼和了羽調式的變化,以此便形成的主屬交替的態勢,使得調式上的對比變得更加鮮明,以此也讓離別時的別離之情及心理激蕩的變化得到了彰顯。當然,這正是基于調式的鮮明對比,使得該曲于唐代便廣為流傳,而與之相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相逢且莫推辭醉”以及李商隱的“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里唱《陽關》”等句[4]。
上述詩歌和音樂藝術概念的選擇和對應只是一個有爭議的案例。簡言之,高貴明亮的助陽者,快樂舒展的接陽者,明亮冷靜、明亮純潔的養陰者,悲傷溫和的斂陽者。陽中有陰,陽中有陽。了解詩歌和音樂圖像之間的異同可以幫助患者有針對性地傾聽、欣賞和背誦,并根據群體之間的差異提供治療。
(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法,凸顯音樂治療效果
1.“故事型”的個體治療
為了有效提升古詩歌曲在音樂治療法中的應用效果,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例如,針對“故事型”的個體治療時,便可以合理應用《山高路遠》這首歌曲,其主要結合了《老人與山》的主人公夏伯渝的個人經歷。當古典歌手開始講故事時,觀眾可以在聽故事的同時理解詩歌,并進一步體驗詩歌表達愿望的力量,從而達到宣泄情緒、慰藉心理的作用。
《山高路遠》這首歌曲是為潘多創造的,她是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北坡頂峰的登山家[5]。今天,在“經典傳奇”的舞臺上,講述了夏老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并用力量背誦了它。這種時間和空間的交換反映了跨時空的一種交流。這首詩的精髓在于,每一句話都表達了夏老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自信堅強的精神。同時,夏老的無畏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攀登,挑戰邊界,勇敢前進,與“山高路遠”中表達的情感很貼切,也是他生活的一種真實的寫照。
他失去了雙腳,但他從未放棄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夢想。他堅信,即使山高路長,只要堅持不懈,他就能達到目標并取得勝利。如此發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也不是任何說教式的語言所能表達的。因此,在進行“故事型”的個體治療時,需是以特定的詩歌來引導他們回顧過往、著眼當下并放眼未來,這樣才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并引導個人改變精神狀態和行為風格[6]。與此同時,其他人也可以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他人的態度和精神視角,以此產生共鳴的情況,從而讓自身的行為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
2.“隱喻型”的家庭治療
在音樂治療法中引入古詩歌曲時,“隱喻型”常被用于家庭治療。如在運用唐代詩人杜荀鶴的《小松》時,針對其中夏鵬鴻警官和女兒夏雨霏的部分便需安排倆人同時進行演唱。首先,通過夏警官將個人的經歷以故事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譬如夏警官因患有胃癌而進行了胃壁切除手術,而即便遭逢此劫難,夏警官依舊不失幽默地稱自己是“無‘胃之人”。這樣的樂觀心態也深深影響著他的女兒及家人,所以他也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和無所畏懼的人。在利用這首歌曲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引導患者去了解夏雨霏與她爸爸的對話,即:“爸爸,人為什么要讀詩呢?”她爸爸說:“讀詩能夠讓人們快快長大。”通過對話的內容來引出《小松》這首詩蘊藏的情感內容。《小松》主要講述的是:“有一天,你也會從小松長大成一棵大樹。”
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雖然表面上是在談論詩歌,但也是在映射患者自己。通過以詩歌所講述的內容來引導患者打開自己的心窗,讓患者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價值觀和理想盡情地講述出來。《小松》這首歌曲既是一種隱喻,也是一種象征的表現,更是一種情感表達、信念支撐的一種意向。這首古詩中所講述的內容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具備像松樹一樣的品質,蒼翠挺拔,不懼嚴寒,即使在萬木凋零的時候也依然能夠泰然自若。這種隱喻型的故事療法能夠對人們產生一種觸動,也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人生的引導,讓接受治療的人們能夠在描繪的快樂時光和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快速康復。
(三)創造舒適的環境,保證音樂治療法的效果
通常在音樂治療法中引入古詩歌曲的時候,其應該在治療法實施之前排空大小便,并擺出一個舒適的體位。同時,還應該將燈光調整到合適的亮度,控制聲音,電話關掉,“患者”在護士的口頭提醒下進入片刻的冥想與沉思,摒棄全部雜念,然后靜靜地聆聽音樂。一次治療通常為60分鐘,按照患者感覺到舒適為宜來調整音量。一般來說,聲音不應超過60分貝。同時,在整個音樂治療法的應用過程中,其患者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音樂旋律的把握,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改變身體,這樣便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音樂治療并不是簡單地賞析音樂,實則屬于一種特殊的療法。基于某個角度來講,音樂正是通向智力系統的道路,也是刺激情商的重要驅動力。這一療法類似于氣功、催眠等理論,通常是借助音樂的特殊功能來幫助患者消除心理問題,促使其恢復健康,這屬于心理治療的范疇。然而,在一個安靜、舒適、溫暖的氛圍中,人們才能自然地感到放松、舒適和安全。因此,古詩歌曲在音樂治療法中應用時,還應該創設舒適的環境,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音樂治療法的效果。
總? ?結
總之,音符和節奏是平行的,故事與時空有關,詩歌是用音韻寫成的,歌詞是用旋律寫出的。不同形式的詩歌與古典歌手的深入演繹相結合,喚醒了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通過將古詩歌曲合理地應用到音樂治療法中,借助古詩歌曲撫慰人心和啟迪思想的功能,并通過音樂來消除心理問題,從而幫助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雒曉燕.音樂療法對災后居民心理的激勵作用[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23,43(02):419-420.
[2]翟震.以鋼琴音樂為核心的音樂治療法在醫療機構中的實踐與應用探究[J].大眾文藝,2022(17):76-78.
[3]于澤楠.音樂治療對抑郁癥患者的應用[J].心理月刊,2020,15(17):31-33+36.
[4]王露潔.再創造式音樂治療應用于智力發育障礙兒童的作用[J].中國文藝家,2018(10):230.
[5]姜晨迪.淺析民族五聲調式在音樂治療法中的體現與發展[J].通俗歌曲,2017(01):59-60.
[6]吳怡垚,楊榮華.音樂治療及其對音樂表演焦慮的干預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5):150-155.
(責任編輯:劉露心)